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石门壶瓶山酒业有限公司

品茶 2023-11-30 16:11:15

石门壶瓶山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原酒勾兑。“我们这个酒是纯粮固态发酵,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防腐剂等物质,保留了大米的营营养和口感。”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保芳说。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和美誉度,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白酒行业唯一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上市公司。

盛大的别离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无

秋字,却最沾秋意。

﹃露凝白,秋水老。﹄真正的秋天,从白露始。秋天,是一场盛大的别离,我们告别夏天,白露,如秋天的一滴眼泪,就连鼓噪一夏的蝉鸣也变得沉静起来。秋老虎丧尽最后的余威,朱夏、白秋,在白露完成真正的转换与交接,从此日暮天涯。白露,是夏与秋的协奏曲,是它们共同写就的诗。《小镇岁时记》的第七站,我们在湖南屋脊壶瓶山,迎接这场夏与秋的交接。高山上的人们,对于昼夜的温差,习以为常。白露,是他们的收获时节。逃过猴和野猪侵袭的玉米,完成最后脱粒,藏进谷仓。野果,是大山给予人们的额外奖赏,山民把野果酿制成酒,酒里有春的生机,夏的热烈,也有秋的灿烂。寒冬,山民们围炉畅饮,咂摸出四季滋味。

白露,一年中温差最大的节气,夏季风和冬季风在这里激烈邂逅,说不清谁痴迷谁,谁留恋谁。在夏与秋的缠绵里,暑热褪去,又是一年秋风凉。

(白露时节,我们在壶瓶山采摘到的野果:山荔枝、野木瓜、野生猕猴桃、八月瓜、猫儿屎、野核桃等。组图/胡嘉会)

从长沙出发,到达湘西北的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我们花了整整一天时间。

6小时车程,路上吃饭,碰上堵车,早晨8点半出发,天黑时才到达。在当下的交通条件下,抵达湖南屋脊壶瓶山,依旧是遥远而漫长的路程。

小镇的人们,在清晨的云雾里感叹,“要不是离省城远,我们这里的旅游可不得了”。骄傲又有怀才不遇的愤懑。我们却庆幸它的遗世独立,像个世外的桃源。

生活于壶瓶山的动植物,更珍视这份远离尘世的宁静。亿万年的沧海桑田,磅礴的造山运动中,海洋升为陆地,生长成为武陵山脉的东北端,从此山高路远,却也因此躲过了第四冰川纪的浩劫。壶瓶山,也幸运地成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被称作北纬30度上的物种“东方诺亚方舟”。

老山崖,见证壶瓶山的沧海桑田

穿过黄虎港大桥,就算进入壶瓶山镇了。

渫水河穿过小镇,最终汇入澧水,给这个高山小镇添了几分婉约。山和水,共同造就了小镇的气质——粗犷而内敛,前者是轰轰烈烈的地壳运动,后者是千百万年的静水流深。

小镇以壶瓶山命名,并不久远。在1995年之前,小镇曾叫过“宜沙”“宜市”,后来索性就叫泥沙镇,因为小镇位于一块泥沙淤积而成的河谷平原之上。对于深山里的土家族人来说,山是难以翻越的阻隔,一块肥沃的、适合生活的河谷平原,远比山更重要。

壶瓶山,自古是土家族人生活的腹地。土家族人一度被称作“蛮夷”,他们的聚居地当然也就是蛮荒之地。明朝初年,政府对于这个山高谷深的地方鞭长莫及,只有采取放任自流、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在石门设立两关十隘,土家族人自我管理、自我防御、自给自足。壶瓶山镇,为遥望隘,土司设寨固守之地,与汉族人对抗、交融,小镇因此而兴。

“我的先祖就有可能是土司。”我们的向导,壶瓶山镇政府旅游干事覃事良喜欢从民间传说观照壶瓶山的历史往事。他认为,民间传说是通往民族、历史深处的一条秘密通道。

老山崖,是覃事良带我们看的第一个景点。老山崖并不显眼,在杨家坪村马路边,一旁是奔流不息的渫水河,没有标识,极容易错过。裸露的岩层剖面包含自中元古界冷家溪群至下古生界奥陶系各时代地层,紫红色变质含砂板岩和板岩厚薄相间,灰绿色绢云母板岩银光闪闪,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变质含砾砂岩、条带状板岩交织,像一幅缤纷的油画,又像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

岩层剖面讲述的是久远的壶瓶山往事和沧海桑田。在晚元古代早期,壶瓶山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晚元古代早期末,由于武陵运动的影响,地壳强烈上升,发生褶皱,出露水面。燕山期和喜山期,地层再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形成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壳也在相对间歇性地不断抬升,而石门县的东部地区则相对下降,从而形成了壶瓶山的主体。然后是亿万年的日月风化,流水侵袭,古老的岩层出露地表,无言地注视着渫水河里的舟楫往来、公路的车流不息和人类的忙忙碌碌。

(八月瓜。)

动植物是如何逃过第四冰川纪留存下来的?

1979年,算得上壶瓶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一年,一支由中南林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专家组成的科考队进入这方秘境,发现众多植物、动物珍稀物种。从此以后,国内外科考队接踵而至,物种陆续被发现。科考者兴奋地把壶瓶山称作东半球上的“诺亚方舟”,保留了众多古老的动植物物种和基因。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山,重新还给了自然。

保护区目前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27科1034属308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如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30目92科48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林麝、金雕、东方白鹳、黑鹳和中华秋沙鸭等,是名副其实的“森林资源基因库”。

为什么是壶瓶山?壶瓶山的动植物又是如何逃过了第四冰川纪的浩劫?

壶瓶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在亿万年前,这里处于古北极与古热带的交替地带。离壶瓶山不远的宜昌发现的白垩纪-第三纪植物化石,证明第三纪,这一带生长着银杏、杉树、柏木、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和连香树科、槭树科、四照花科等被子植物。

第三纪至第四纪,大陆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气候急剧变冷,不少植物被摧残甚至灭绝。壶瓶山因为纬度较低,而且西北有秦岭、大巴山阻隔,截阻了南下的寒流。同时壶瓶山属山原地貌,系云、贵、鄂高原的一部分,群峦叠嶂,山岭连绵,虽也受过冰川影响,但这一带所发生的冰川属暖性作用的山岳冰川,因而使不少第三纪生长的植物得以幸存。植物面对剧烈的环境变化,完成基因“重组”,个体发生变异,产生新类群。

今年壶瓶山的雨季格外漫长,有人说连续下了40天,也有人说下了两个月。自成小气候的壶瓶山,是植物的天堂。壶瓶山位于长江南岸,濒临洞庭,西北面的高山阻隔了寒流,太平洋暖湿气团来到这里,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给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山民们早已结束狩猎的岁月,砍伐遭到严格禁止,逃过冰川浩劫的植物,在壶瓶山自由滋长。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47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