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一片树叶的传奇之旅答案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茶文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道、茶礼、茶俗、茶艺、茶艺表演等内容。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茶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欧洲、美国……茶在全球扩散的历史却不只是茶本身的历史,各种与茶有关的故事交织成了一部全球史。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经济是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和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茶叶促进了中日、中韩文化的交流;茶是航海大发现、英荷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茶的历史是全球化的传奇,可惜的是许多关于茶的流行思想和许多人云亦云的茶历史充满了神话和错误。本书以将近800页的厚重文本,讲述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高地上隐藏的茶的起源、古老民族的饮茶方式、中国将茶的发扬光大、各国众多因茶而变的人物命运……让我们跟随茶的脚步,跨过大海,穿越沙漠,去探究被众多现代外衣包装而变得模糊不清的真相,认识它成为今日全球健康饮料的前世今生。
目 录
CONTENTS
前 言
地图和图例地图图例第一章 原始茶的起源
人种语言学角度的简序茶树的多样性及其部分近亲拨开时间迷雾,寻踪原始茶一个源于古跨喜马拉雅语系的表达茶的词根一个源于古澳亚语系的茶字词根腌渍的食用茶转变为发酵的饮用茶茶的原初故乡中茶字的古代和现代词根第二章 茶在中国的传播
关于茶的文字记载汉字“荼”到“茶”的演变从汉代到隋代茶在唐代走向兴盛石桥下的弃婴,日后的茶圣茶圣长大成人陆羽的著作及晚年茶与沏茶之水茶文化和瓷器的繁荣西藏人饮茶始于唐朝茶税的征收始于唐朝包围圈中的宋朝宋朝的精致之道中国茶文化在明代的中兴宝岛台湾清代及中国六色茶系的形成中国绿茶家族白茶及白化栽培种中国黄茶青茶、乌龙茶和岩茶中国红茶中国发酵茶或黑茶花茶、草本代茶饮、潘趣酒和鸡尾酒第三章 茶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半岛
茶初入日本茶再入日本佛教寺院中的茶礼斗茶和俗界中的茶能阿弥将茶从茶亭引入室内战乱时代的宁静绿洲武野绍鸥接续珠光未竟的事业千利休由“利休七哲”发展出的茶道流派通过千氏家族传承的茶道流派茶道的固化碾茶和抹茶的生产与制作日本的烘青绿茶,又叫釜炒茶煎茶、新茶和番茶冠茶、玉露茶和鲜味其他各种日本茶日本茶文化走出国门日本茶树的栽培品种及茶叶生产日本茶的创新和怀旧式复归一种有日文名却非日本的茶饮料茶抵达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茶的复兴第四章 东西方的相遇: 勇敢的葡萄牙人
陷入困境丝绸之路上的茶起航前往日本受到意外欢迎要的是丝绸、白银而非茶叶一杯茶茶道、乌龙茶与基督教的传播关于茶礼的更多记录传教士利玛窦和陆若汉东方的瑰宝第五章 荷兰资本主义与茶叶的全球化
果阿邦的荷兰人和波尔多的旱鸭子资本主义的诞生爱战胜一切闽南语取代日语茶在低地国家开始流行一位荷兰医生开出茶处方,一名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推崇东方风俗一位更著名的荷兰药剂师开出茶处方,茶风靡暹罗宫廷第三位盛赞茶益处的荷兰医生在越南的米兰耶稣会传教士一名法国传教士在越南东京疯狂饮茶一位来自杭州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和一位来自暹罗的法国牧师日饮茶汤一百次一位在锡兰和东印度群岛的荷兰传教士茶与《塔维尼尔游记》闽南语“茶”的巴洛克式荷兰语拼法波斯语插曲第六章 英国人与茶的相遇:欧洲战争
茶作为一个植物种类英国人开始喝茶另一位有影响的荷兰茶医第一次英荷战争第二次英荷战争第三次英荷战争凯瑟琳神话法国、法国茶和加奶的茶把糖加进茶里英国新传统:英式下午茶政府的贪婪与持续变化的英国人的饮茶口味早期进口到欧洲的茶叶类型茶到达巴巴里海岸第七章 插曲:咖啡和巧克力
命运与时尚的变迁咖啡抵达欧洲掀起的第一次浪潮卡法王国的咖啡之乡阿拉伯和土耳其先后接纳咖啡咖啡潮传到意大利古老的口头传说与现代神话伊斯兰教卫道士为咖啡代言英国人先喝咖啡,然后是荷兰人苏菲葡萄酒成为一种全球商品咖啡来到维也纳,西方的时尚在变化好喝到最后一滴欧洲人发现了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饮料可可来到欧洲和亚洲现代可可和巧克力的发明第八章 税收与免受压迫的自由
广东的崛起与荷兰茶叶贸易的低迷英国人在茶叶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用白银换茶叶性别、茶园与茶舞会茶与税域外税收和波士顿茶党波士顿茶党的意识形态遗产一磅茶叶三便士税与国际法争抢出路,重现波士顿茶党一幕对各州及其茶党的监控民主选择的幻觉茶叶寻找新家园和欧洲爆发混乱第九章 茶被移植:亚洲的战争
用鸦片换茶叶《巴黎条约》和第四次英荷战争来自拿破仑的威胁促使各国调整东方战略东方世界格局大洗牌走向战争之路第一次鸦片战争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茶叶种植植物学的困惑英属印度的茶叶种植同时期的锡金、杜阿尔斯及尼泊尔鸦片飞剪船与茶叶英国在天朝的间谍活动全球茶叶消费模式的巨大转变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与印度同时期的俄国正统茶和布朗红茶的发明咖啡意外地让位于茶托马斯·立顿爵士和他的爱冰茶、茶包及奥威尔茶德国和丹麦第十章 茶产区及特色茶餐
土壤、微生物及显性遗传效应马达加斯加、马斯克林和塞舌尔群岛亚速尔群岛和巴西法国茶餐新潮流泰国和老挝马来半岛的茶叶种植莫桑比克,弥助的故乡成为南非的开普殖民地成为印度尼西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从法属印度支那到越南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帝国伊朗和波斯湾地区阿塞拜疆茶的兴衰土耳其从喝咖啡转为喝茶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赞比亚从威廉二世治下的殖民地到坦桑尼亚成为肯尼亚的前东非保护国从英属保护国到乌干达喀麦隆、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布隆迪横跨南美大陆茶在南卡罗来纳姗姗来迟的太洋洲之茶从英国皇家花园到康沃尔提契诺的瑞士茶茶在不丹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喜欢上喝茶垂直农业时代的荷兰茶第十一章 茶中的化学物和神奇的调制茶
茶科学还是茶学咖啡因从茶道到茶氨酸维生素P儿茶素和鞣酸茶黄素和茶红素茶与癌症茶与肥胖症、糖尿病茶与心血管健康、过敏、免疫茶与认知能力茶与肾肝健康瓶装茶饮料、泡沫茶和其他新潮流影响香味的因素第十二章 打理茶园
可持续的茶叶种植茶树的“入侵者”茶树虫害的物理防治追求环境友好的生物战茶树病症及其治理消费者保护、错综复杂的繁文缛节和全球危机推荐分享
RECOMMEND
本书盘点了两个多世纪来,茶叶从原产地中国,跨过大海、穿越沙漠,经亚欧风靡世界的波澜起伏,介绍了茶叶由食用发展为饮用直到成为全球化饮料的传奇,还讨论了因茶而起的几次战争,包括中国人熟悉的鸦片战争,最后两章还介绍了茶叶化学及茶园有害生物治理的内容。本书洋洋洒洒800余页,是一本内容丰富、值得阅读的茶叶巨著。
——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本书充满了关于茶本身及其发展成为世界饮料的丰富信息,介绍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茶的全面历史,涵盖了茶的迷人社会历史以及茶的起源、植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是一部国际茶文化的重要著作。
——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乔治·范·德瑞姆所著《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令人叹而观止,是我所见在西方出版的部头最大、囊括最广、叙述最详细、资料最丰富、插图最精美的一部关于茶叶的全球史。本书讲述了茶叶的起源,中国饮茶及其文化的发展。乃至茶叶在全世界扩张的故事,生动、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一种树叶如何征服全世界的详细过程。
—— 王笛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可说是继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之后的又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是一部真正的茶叶全球史。作者视野广阔,系统考察茶叶的起源、生产、传播以及茶叶对世界各地所产生的影响,能够真正使我们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的意义和各地茶文化之差异。本书史料之扎实,文笔之细腻,见解之独到,插图之精美,在目前所出版茶文化著作中,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 仲伟民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茶,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健康饮料,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它的饮用属性,还是因它引发、带动的有关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具有传奇性。有关茶的历史及文化的书籍很多,而本书从语言、历史、社会、文化、科学等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示了茶——这片神奇树叶所涉及的科学、历史及文化的宏大画卷。我这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非文化人也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非常值得一读。
—— 王新超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
乔治·范·德瑞姆(荷)
George van Driem
伯尔尼大学名誉教授,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蒂分校杰出客座教授,爱丁堡大学高级研究院伊莎贝尔·达尔豪西研究员。曾为喜马拉雅山以前未描述的语言,即林布语(Limbu)、杜米语(Dumi)、邦唐语(Bumthang)和宗喀语(Dzongkha)写过若干语法书。在不丹,他在不丹政府的主持下对该王国进行了一次语言调查,收集了三种以前不为科学所知的语言的第一批语言数据,即洛普语(Lhokpu)、工德语(Gongduk)和黑山门巴语(Black Mountain Mönpa)。除了语言描述和大量科学文章外,他还出版了两卷本Languages of the Himalayas(2001)和Ethnolinguistic Prehistory (2021)。
译者简介
ABOUT TRANSLATOR
李萍
东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2002年入选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08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六年来在全国各地主讲了20余场以茶道为主题的讲座,牵头组织了对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江西、湖北等地的茶行业发展的考察。
谷文国
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佛学院讲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执行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和中国茶道、《群书治要》研究。专著有《祀典与伦理:周公及其祭礼研究》《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编著《为政以德十二讲》,译著多部。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20余篇文章,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
周瑞春
哲学博士,无锡太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新媒体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大益三阶职业茶道师。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西苏格兰大学客座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等8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
王巍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现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参与组织过三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参与“阳明心学与黔地茶文化的意义建构”科研项目。在《农业考古》等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茶道学术论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4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勐海孔雀饼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