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兴隆茶叶专业合作社、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平镇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丽江市古城区大研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理州巍山县永建乡大树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活动旨在通过举办“中国茶叶博览会”,进一步宣传普及茶叶知识,推动云南茶产业发展,促进全省茶叶产业转型升提高云南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文斌说。
宋代济南文人有“斗茶”之风,老济南人也颇有古人遗风,张七爷说:“你瞧瞧我这茉莉大方怎么样,前天刚从泉祥茶庄买回来的。”李四爷说:“您别看我这壶茶汤色清淡,那可是正宗的珠兰小叶呢。”
文|李耀曦
民初老茶庄店堂内柜台
老济南人都爱喝茶,家家户户皆有饮茶之好。济南虽非产茶之乡,却是江南茶在江北的最大集散地,茶叶在济南销量惊人。老济南人茶喝得很勤,有人是早晨起来就喝茶,信奉“早起一杯茶,饿死卖药家”,定要喝足、喝透、喝通,只喝得浑身通泰,五脏六腑无不服帖,方才吃早点。
济南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早年间,济南府三教九流五方杂处,东关胡饼西关酒,贵贱贫富各有不同。但再穷再没钱,也不能缺了那二两茶叶。纵然家徒四壁,也不能没有一把好茶壶。喝茶不仅是个人嗜好,更是待客之道,关乎礼数和脸面。故而老济南人喝茶颇为郑重其事,有钱人讲有钱人的排场,穷人有穷人的讲究。
当年高门大户殷实之家,进得二道门来,内宅上房堂屋正中,迎门是八仙桌子条案几。墙上悬挂中堂字画,桌几上陈列各色物件,其中一套像模像样的茶具必不可少。茶具为江西细瓷,桌案为博山大漆。枣红色的大漆八仙桌擦得锃光瓦亮,能照出人影来,白细瓷釉下彩茶具被映衬得光彩夺目,令人神清气爽。
山东人豪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济南人喝茶也豪爽,居家喝茶、沏茶待客,壶大碗大。除了给家中年事已高的老人特备盖碗茶杯之外,一般都用双铜提系圆筒平盖大茶壶,茶壶肚大高深。
客人来了,好茶好烟招待,先敬烟后沏茶。沏茶待客也有规矩和礼数:“酒要满,茶要浅”,茶壶嘴不能冲人,壶嘴对着客人是大忌,很不礼貌。良辰佳日,高朋满座,海阔天空,茶过三五巡,香烟吸了两大包,越拉越投机。于是主人便倒掉旧茶换新茶,再重新沏上一壶,此谓之“续壶”,济南话也把与人套近乎拉关系称为“续壶”。如果续壶过后仍意犹未尽,那就得酒饭招待了。
不过,一条街上七邻八舍毕竟还是富少穷多。那些住大杂院的人家可就没有这般排场了。一家妻儿老小挤在两间小屋里,明间里一张破方桌已经脱漆开卯,但桌上一套粗瓷茶壶茶碗还是有的。岂料小孩子淘气,登椅子爬桌,茶碗打碎了不说,茶壶开了瓢,壶嘴也磕掉半拉,如之奈何?其实也没关系。那时有走街串巷“锔盆子、锔碗、锔大缸”的匠人专门为穷人修旧补废。茶碗茶壶都可修补,锔上几只铜锔子铆上一个铜壶嘴,白灰一抹,照样金光闪闪的也不难看。这就叫穷人自有“穷讲究”。
老济南茶庄柜台上的茶箱。(资料片)
老济南人茶喝得多,经的事也多,深得其中三味,故也常爱拿茶说事。
济南话里不少俗语都与茶事有关,尤其是一些俏皮话、歇后语。比如:“茶园里招手——胡(壶)来”,“茶馆搬家——另起炉灶”,“茶壶掉了把——就剩一张好嘴了”,“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哪壶不开——专提哪壶”,以及“尿鳖子打酒——差壶了”等等。借物喻人,由此及彼,隔山打牛,虽俚俗而不鄙俗,常妙不可言。
老济南的夏天酷热,当年盛夏之夜人们都有当街乘凉喝茶的习惯。街头巷尾的茶馆(茶水灶)生意兴隆,左邻右舍的小孩子满街疯跑,大人们则手摇大蒲扇喝大茶拉闲呱,夜风中满街飘散着茶水的清香。
宋代济南文人有“斗茶”之风,即大家聚在一起煮茶品茗,相互评比看谁茶盏里的茶好喝。老济南人也颇有古人遗风,张七爷说:“你瞧瞧我这茉莉大方怎么样,前天刚从泉祥茶庄买回来的,我给您倒上一碗尝尝。”李四爷说:“您别看我这壶茶汤色清淡,那可是正宗的珠兰小叶呢。”唯独蹬三轮的赵五爷闷头没说话,因为他喝的是茶叶末,也就是老北京人所说的“高碎”。赵五爷就好这一口,但不足与外人道也。
不过,老济南人确实也有连茶叶末都喝不上的时候。“九分钱的酒、八分钱的烟,一毛钱的茶叶砖。”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流行于济南民间的一句顺口溜:济南仲宫酒厂生产的地瓜干烧散装白酒九毛钱一斤,九分钱打一两;济南卷烟厂生产的等外“大众牌”香烟,白纸包装无商标,烟盒上只印了“大众”两个红色大字;茶叶砖乃夏秋粗大茶叶碾碎后压制而成,当时济南茶庄从南方进了一批陈货,老百姓闻之争相排队购买,一毛钱买二两茶砖末,一人就限购二两。当年工人阶级兄弟每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钱,那些酒徒烟鬼茶仙,就只能买这些劣等货色回家享受了。
上世纪70年代笔者在历下区一个小厂当工人,当时厂里有几位“茶仙”,锻工烘炉上的章剑秋即为其中之一。大夏天烘炉前大烤活人,一批活儿干完后,章剑秋就跑到锻工棚门口外乘凉喝大茶。章剑秋是个老光棍儿,拉得一手好二胡,吹拉弹唱皆善,也颇为健谈,天南地北无所不知。据说他是劳改释放的“国民党文化特务”,所以干锻工活。老光棍章剑秋不喝花茶,净喝好茶,冬天是红茶,夏天是绿茶。他说花茶都不是用最好的茶叶窖的,也不新鲜。早年达官贵人端茶送客或漱口,才泡一杯花茶。我从这位“文化特务”那里长了一点学问。
无论世间风云如何变化,老济南人照样得喝茶,不可一日无此君。如今我也是天天喝茶,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沏上一杯茶。虽然并不对茉莉大方情有独钟,但也是遵从老济南人的“勤、浓、酽”三字经,一日三茶从早喝到晚。如果再努把力,大概也可入“茶仙”之列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3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镭射图案大全
下一篇: 茶叶消费人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