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云南坨坨茶功效

小小茶农 2023-11-29 09:49:27

云南坨坨茶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痰饮眩悸,高血压等症。此外,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痔疮等疾病。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常食山楂可防治面部黑斑斑、雀斑及老年斑,是女性朋友美容养颜的佳品。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有抗癌作用,对预防乳腺癌有良好效果。

一:云南坨坨茶功效

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沱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沱茶含较多茶多酚及咖啡碱,饮用后醒脑提神、解困去疲,但禁忌大量饮用浓茶,下面分享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沱茶的功效与作用:

1、醒脑提神

沱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2、消食健胃

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沱茶茶汤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3、抗衰老

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一。沱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过程。

4、缓解口腔异味

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异味,保护牙齿。

沱茶的禁忌:

1、不宜空腹喝浓沱茶

宜人择时而饮,常言道,“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疼、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2、禁忌饮用隔夜茶

沱茶经过久泡不饮用,隔夜后存在大量细菌,且茶汤混浊,饮用可能导致腹泻,所以禁忌饮用。

3、不宜喝新茶

刚做出的新沱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营养物质还没有氧化,一些胃酸缺乏和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长时间喝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不宜饭前饭后大量饮普洱茶

饭前大量饮用沱茶,会冲淡唾液,影响食物消化。饭后饮用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餐前后最好相隔一小时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

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苦丁茶 的功效与作用:

一、能降三高

苦丁茶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及血糖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保健茶饮,经常饮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

二、清热解暑

苦丁茶可以用来清热去火,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暑作用。

三、具有消炎作用

苦丁茶性苦、平、无毒,具有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等功效。外用还可以杀菌、消炎防止暗疮、粉刺等多种流行疾病。

四、提高免疫力

苦丁茶是一种天然的多功能保健养生茶饮,被誉为长寿茶、美容茶等,能够调节机体代谢,增强人体内的免疫功能。

五、祛除口臭

苦丁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够杀死口臭细菌,并阻止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异味,所以苦丁茶有消除口臭的作用。

苦丁茶饮用禁忌

一、风寒感冒者不宜喝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患了风寒感冒的人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等,祛除体内的寒气,如果此时饮用苦丁茶,会有碍风寒的发散,不利于感冒的治愈。

二、虚寒体质者不宜喝

虚寒体质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冬季特别怕冷,常常感觉手脚冰凉。这种体质的人喜欢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而且不容易“上火”,但喝了寒性的苦丁茶后,手脚冰凉的症状会加重,不利于虚寒体质的改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慢性胃肠炎患者不宜喝

慢性胃肠炎患者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寒,腹部受凉或吃了凉性食物时,容易肚子疼或拉肚子,苦丁茶会加重这些症状。此外,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减弱,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也不宜饮用苦丁茶,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副作用。

四、经期女性不宜喝

女性月经期处于失血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如果喝寒性的苦丁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严重者可造成月经不调。经常痛经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经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

五、新产妇不宜喝

刚生完宝宝的新产妇身体虚弱,应适当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寒性的苦丁茶不仅不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还会伤及脾胃,极易引发日后缠绵难愈的腹部冷痛。

喝苦丁茶需要正确合理的饮用,那样对身体才有益。不适宜喝苦丁茶的朋友就最好不喝,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云南坨茶和普洱坨茶

1、原料

沱茶是以一、二级滇青为原料,经过蒸压后形成碗状,而普洱茶则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和发酵等工序加工制作后,蒸压成饼形。

2、存放

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经过长久的存放发酵而形成的,沱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使汤色、香味更佳,而普洱茶只要存放干净、通风、无异味处即可。

3、产区

沱茶除了在云南地区有生产之外,在四川、重庆等地也有生产,可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而普洱茶只在云南地区有生产。

4、外形

沱茶从上面看如同一个圆形的面包,从下方看形似一个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而普洱茶的外形呈条索状、匀实,色泽乌润,白毫密布,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种。

三:云南沱茶的功效

始创于1902年的下关沱茶历经几代关茶人的手手相传,至今已延续了116年。

从最具代表性的1979年在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沱茶所做的临床实验开始,科技工

现在,从科研的视角再次认识你所熟知的下关沱茶。

下关小沱茶是为了便于消费者携带、冲泡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赵振军,刘勤晋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析了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下关小沱茶(新茶与新茶发酵茶)和存放5年的发酵茶的主要功能成分,并以高脂饲料喂养昆明种小白鼠,建立了高血脂症模型,观察下关小沱茶对小白鼠肝脏指数变化及血清指标中血脂成分和动脉硬化指数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检测结果如下:

一、下关小沱茶的功能成分

下关小沱茶各茶样主要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下关小沱茶主要成分

由表1可见,下关小沱茶茶汤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没食子酸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逐渐升高;蛋白质、咖啡碱的含量变化不大,几乎不受发酵及贮藏年限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从发酵茶中检测到了洛伐他汀的存在,其含量以存放5年的发酵下关小沱茶最高,当年生产并发酵的下关小沱茶要低一些,而当年下关小沱茶新茶未检出洛伐他汀。

二、下关小沱茶中儿茶素组分分析

下关小沱茶各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分析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下关小沱茶中儿茶素成分 (单位:μg/g)

从表2 可见,当年生产的下关小沱茶新茶中酯型儿茶素(EGCG、ECG、GCG)与非酯型儿茶素(EGC、DL-C、EC)的含量均高于发酵的下关小沱茶;当年生产的下关小沱茶新茶、当年生产并发酵的下关小沱茶及存放5年的发酵下关小沱茶中的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分别为2.55、1.77和0.55,这个结果与下关小沱茶发酵时间长短呈现出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对小白鼠血清指标中血脂成分的影响

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对小白鼠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对小白鼠生长及血清指标中血脂成分的影响

(注:同列里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不同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从表3可见,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的新茶、存放5年的发酵茶2大组的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脂症模型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高血脂症模型组与普通对照组的极显著升高(P<0.01);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浓度相同的新茶、存放5年的发酵茶之间对降低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

随着茶汤灌胃浓度的增加,小白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升高趋势;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的新茶、存放5年的发酵茶2大组的小白鼠动脉硬化指数极显著低于高血脂症模型组(P<0.01),其中存放5年的发酵茶灌胃后降低动脉硬化指数的效果比同等浓度新茶组灌胃的要好,并且高浓度比低浓度的效果要好。

研究显示,当年生产并发酵的的下关小沱茶和存放5年的发酵下关小沱茶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茶多酚、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等的含量明显低于当年生产的下关小沱茶新茶,但没食子酸含量高于当年生产的下关小沱茶新茶,其中原因可能与下关小沱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均发生氧化降解,形成了小分子没食子酸类等物质有关。与非酯型儿茶素相比,酯型儿茶素更容易氧化降解,导致下关小沱茶发酵茶中非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比例逐渐增加。

当年生产的下关小沱茶(包括新茶、发酵茶)与存放5 年的发酵下关小沱茶中咖啡碱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下关小沱茶中咖啡碱的含量不会受到发酵的影响;但是在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小白鼠试验过程中发现,新茶灌胃组随浓度增加,小白鼠兴奋度增加,特别是高浓度的新茶灌胃组出现了高频率的小白鼠争斗现象,并有7只雄性小白鼠因为争斗而死亡,而发酵茶灌胃组的小白鼠行为未见异常。相同浓度的新茶、发酵茶其咖啡碱含量相当,而小白鼠兴奋度出现差异的结果说明新茶、发酵茶中的咖啡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出现了差异,这可能与新茶、发酵茶中的咖啡碱存在形态有关。有研究表明,普洱发酵茶中的咖啡碱是以与茶多酚络合的形态存在,而络合态的咖啡碱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刺激能力明显降低。

试验还从发酵的下关小沱茶中检测到了洛伐他汀的存在(含量为0.08~0.09μg/g),洛伐他汀是下关小沱茶在发酵过程中由青霉属(Penicilliumspp.)和木霉属(Trichoderma spp.)的部分真菌产生的一种内酯化合物,其在降低人类及动物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高血脂症主要是指人类体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上限的脂代谢障碍病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危险性更大,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导因素,其含量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动脉硬化指数是血脂各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可反映患动脉硬化疾病可能性高低的重要指标。

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高血脂症模型小白鼠试验表明,下关小沱茶茶汤对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在不改变高脂饮食的情况下,通过下关小沱茶茶汤灌胃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小白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以及动脉硬化指数,说明下关小沱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降低高脂小白鼠患动脉硬化疾病的能力。

下关小沱茶降血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茶的效果优于当年新茶,说明下关小沱茶降血脂功效可能跟茶多酚或儿茶素(特别是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决定下关小沱茶降血脂功效高低的因素可能与其他功能成分如洛伐他汀有关,并且可能是下关小沱茶中的茶多酚与其他功能成分(如洛伐他汀等)协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赵振军,刘勤晋.下关小沱茶功能成分及其降血脂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334-1337.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24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