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一种古老而精致的茶类,它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非常繁琐而久远的传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采收、晒拨、筛选、烘焙、冲泡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讲究。
采摘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一步,采摘必须精准,茶叶的大小必须一致。采摘之后,茶叶可以用布袋或竹篓装起,一般采摘一次最多可以收获1.2公斤的茶叶。
采收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二步,采收的要求是茶叶必须是新鲜的,一般在采收的时候会将新鲜的茶叶收集到竹篓里,然后将竹篓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部分外来污染物,并保持茶叶的新鲜。
晒拨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三步,晒拨可以将茶叶中的水分慢慢蒸发掉,并令茶叶变得更加紧实。晒拨前,需要用手将茶叶轻轻拨散,然后将它们放在晒拨台上,由专业的茶艺师把茶叶均匀地放在晒拨台上,晒拨过程一般需要2~3个小时,以保证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完全。
筛选是普洱茶制作的第四步,筛选的要求是茶叶的大小必须一致,在筛选过程中,茶艺师会用筛子将大小不一的茶叶分开,然后将大小一致的茶叶重新放回晒拨台上,筛选过程一般需要1~2个小时,以保证茶叶的一致性。
烘焙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五步,烘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茶叶的滋味和芳香,烘焙过程中,茶艺师会使用烤炉将茶叶中的水分烤出,然后将茶叶包装在竹篓中,放入烤炉中烘焙,烘焙过程一般需要2~3个小时,以保证茶叶的芳香和滋味。
冲泡是普洱茶制作的最后一步,冲泡的要求是茶叶必须具有良好的口感,冲泡过程中,茶艺师会将茶叶放入冲泡器中,把清水慢慢倒入,冲泡一般需要3~5分钟,以保证茶叶的鲜香和口感。
总之,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是一个非常繁琐而久远的传统,它需要茶艺师精心筛选、采收、晒拨、烘焙和冲泡,才能够将普洱茶制作出来。只有精致的普洱茶才能保证其特有的芳香和滋味。
普洱茶品茶专业术语如下:
* **回甘。**回甘是指茶汤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出现的一种甜味。这种甜味通常是由茶汤中的糖苷类物质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引起的。同时,茶汤中的没食子酸也会刺激唾液腺不断分泌唾液,这个过程被称为生津,而根据生津产生的部位,分为舌面生津、齿根生津、两颊生津、舌底鸣泉。
* **收敛性。**收敛性是指喝茶时,苦涩味通常会比回甘来得要快,收敛性指的正是苦涩味转化为回甘味的强度。收敛性强,苦涩味可快速消退并转化为回甘味,苦味残余不重。收敛性弱,苦涩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回甘味,且苦味依然会延续在口腔里,难以消退。
* **体感。**体感是指在喝茶的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感受,如打嗝、发热、冒汗等。体感的出现主要和茶叶的内含物质有关,茶汤里含有大量的水解单宁,经过分解会产生没食子酸和葡萄糖,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葡萄糖分解产生热量,就会出现发热感。
* **喉韵。**喉韵是指喝茶之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受,主要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有关。氨基酸含量越丰富的茶叶就越容易让人感受到喉韵。喉韵一般用深浅来衡量,从喉部到胸腔乃至丹田。
* **水路。**水路形容茶汤流过口腔、喉咙的感受,是触觉感受。
* **收敛性强。**收敛性强是指苦涩味消退的速度快,并且转化为了回甘味,苦味残余不重。
* **锁喉。**锁喉是一种喉咙干燥、发紧的感觉,感觉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吞咽困难。锁喉的成因多种多样,既跟茶叶原料有关,也跟茶叶焙火工艺与储存环境有关。
这些专业术语可以帮助品鉴普洱茶时更准确地表达和分享对茶的感受和理解。
喝普洱茶到一定阶段后,在品茶的过程中,茶友们在听到关于茶汤层次感的描述时,也许会疑惑不解。
普洱茶的层次感,究竟说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系列的普洱茶,因为选料、存储,甚至是冲泡方式的原因,最终形成的口感是有差异的。而即便是同一泡茶,也会给口腔的不同部位带来不同感觉。当一口茶喝入口中后,从舌尖到整个口腔到喉部,茶汤路过时都会形成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差异是否显著,就是普洱茶层次感的呈现方式之一。
另外一种形式相对容易理解。一泡普洱茶一般可以冲泡8次左右,从开始冲泡到接近尾水,每一次冲泡,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释出的内含物质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都能够明显感觉到汤感的差异。
除了不同的感官部位、第一泡与第N泡的差别,不同的原料级别,以及不同品种和地区的原料,也是影响普洱茶层次感的主要因素。
在普洱茶行业内,关于“纯料与拼配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未停止。联系到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可知,纯料更多属于营销用语,而拼配是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拼配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等级、不同区域、不同树种……经过拼配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合理地将不同等级、区域的原料组合在一起,除了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质的提升,其中最显著的一项就是口感层次更丰富,原因也很简单,溶出的内含物质更多样。
综上,所谓的普洱茶汤的层次感,就是茶汤入口到吞咽,我们的口腔形成的不同感受,而这,源于冲泡次数,原料等级,以及产地的不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9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普洱茶品茗指南
下一篇: 普洱茶泡了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