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阳光灿烂、充满希望、常驻人心的时代!在无数美好的回念中,一份与茶相连的珍贵真情,从我心里潺潺流过多少年。
1980年暑假,难得从风声雨声读书声,国事时事天下事激昂而亢奋人心的校园中解放自己,省吃俭用储下路费,我来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岩山——后来人称的张家界。
一进青岩山,武俑崖扑面而来。两座山崖,酷似两尊顶盔冠甲、背靠相立的古代勇士头像,山石镌目,青松做眉,岭披战袍,柱峰如剑,世世代代,守卫着如诗如画的青岩山。
青岩山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山岭岭,风剥水蚀,天然出奇,人形神姿,惟妙惟俏。我去的时候,正赶上一帮略为见过点世面的湘西自治州土秀才,在那里指手画脚,望形生意,为诸多原本无名的胜景以形命名,以名编古:金鞭溪、定海神针、金鸡报晓、水涌四门、十八将军崖……倒是当年土匪占山为王的黄狮寨和腰子寨,幸免于今人造古之难。
兰裤白衫年少客,山竹为马放歌行。沿金鞭溪一路前行,惊叹于酷似比萨斜塔的笋峰摇摇欲坠,嬉戏于芷草潭的浪叼仔鱼跃出水,将军崖下选景留影,合欢树前吟诗炼词。到得晚霞隐隐,夜幕将垂时分,才急于寻找安身之所。
一缕炊烟,从山窝袅袅而升,熟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一曲山歌,从瓦屋悠悠飘来,男女声对唱,令人如入仙境!
正在晒坪收茶的山里汉子,听到我的付费求宿,热情地把我这个当时难得见到的旅游大学生请进门;正在厨房做饭的山里小妹子,闻声而出,端来煨在灶门的陶壶罐,取出家里的上好茶,讲究地沏上一盏香气自溢袭人来的盖瓦茶。
那是一帧铭心刻骨、惊艳天工神笔创造人间绝色佳人的极品画卷,那是一幕此生难复、自愧失之交臂辜负人间绝世真情的沉重记忆!
真是常言说得好,自古深山出美女,上天垂爱几多情;可怜胸臆少才华,落笔无神画不清!
纯情少女胜天仙,十个雅典娜,也比不上一个处女美。小妹子正在十六七,入眼撞上我心头的第一印象:绝色娇娃!那种古典艳丽又清纯青春的美,令人心跳,鹅蛋脸,悬胆鼻,樱桃小嘴,丰臀园乳杨柳腰,脸若芙蓉含春光,亭亭玉立的古典美,正是唐宋时代的公主相,行动婷婷袅袅,文静含蓄;一袭鹅黄色上衣,浅绿裙子,丰满动人的身材,即使在人们思想解放、时装纷呈的80年代之初,也盖冠绝世风情。鹅黄色、绿裙子,飘曳在我心中永远的最美色。
一家人吃过晚饭,在堂屋里摆开几大晒箕茶叶,开始精选。聊起傍晚我听到的山歌,原来是劳动中父慈女爱的对歌声。新奇开眼的我,几经恳请,父女俩开始各展其能。我赶紧掏出小本,边听歌,边记词,开始了我此后无数次民间采风和社会调查的第一场。
那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风。那纯朴厚道的山里汉子,是周边有名的山歌手;耳濡目染,女承父道,闲来意起,即兴自编自唱。一家人趴在晒箕上,一边选茶一边唱,堂屋里,响起了山里汉子破云穿雾、清亮高亢的山歌,响起了姑娘激越清脆、纯情甜美的歌声。大概这是土家人,父亲最拿手的是土家行迁歌,叙史歌和男女对唱“骚情歌”,小妹子擅长土家风情歌,还有那似乎永远唱不完的男女对唱和发乎于心的情歌。真可惜,她读完初中就回乡务农了,如果能赶上如今这时光,那也能送她读完音乐学院,将有一个明星,璀璨地闪耀在中国民族音乐坛!
土家山歌,起调平和,步步拔高,激扬之处,冲越十几个音阶。小妹子的歌声,音域宽阔高扬,放高腔举重若轻,青云直上云天处;音色清醇甜美,中音区荡人心弦,一泓清泉初出山。音乐之美,即在勾起人们的心灵,与之共舞。那是我如痴如醉、心与音乐同在唯一的夜晚,那是我人生体验音乐之美的初始。
小妹子的一碗姜盐芝麻豆子茶,让我心有惕剔。帮着父母选了一回茶,她一身撩起,翻箱倒柜,搬出一个大茶罐,倒在八仙桌上,喊我和她一起,从这些极品的雨前茶中,精选出那些“像金子一样喜人,又像美玉一样半透明的”!那真是茶中极品啊!
小妹子转身厨房,泡好一盏精选的雨前茶,端着滚烫的茶碗,忍痛咬牙抿嘴地给我端上来。最是那一低头请茶的含羞,让我明白了姑娘茶中的情义。揭开盏盖,碧绿的茶叶在茶碗里起伏,淡绿的茶色在茶水中洇漫,啜上一口,浅浅的甘味在舌尖扩展,淡淡的清香在口中弥漫。那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滋味。
早上,就着阴米粥吃完茶叶蛋,小妹子义务当导游,陪我上山游山看景。看过黄狮寨和腰子寨,我们一边山歌小曲,一边情随景生地去看夫妻岩。
当年的夫妻岩,真是是鬼斧神工,上天垂情,精心雕刻、示范人间的至爱极品。
刚开发的青岩山,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从青岩山林场,顺金鞭溪上溯,路断人稀。爬过几道高田坎,翻过几块包谷地,找到一条羊肠小道,行出三四里山路,蓦然举首,就能够看到夫妻岩与你面对面!
夫妻岩从露第一面,两座山峰如一对夫妻相拥相偎,大丈夫冠盔披甲,幸福满脸,喜笑颜开,小妻子俏笑含羞,含情脉脉,脸儿微微与丈夫相贴,又娇羞中略微扭过去一点点。拾坡而上,情随景移,越是正面,妻子的表情越是真切,断石青松,如神来之笔,将夫妻的面部表情,表现得惟妙惟俏。妻子的俏媚姣好动情,丈夫的笑容感人至深。
双双伫立在山坡上,望着对面的夫妻岩,我感觉得到小妹子慢慢在靠近,粉嘟嘟的小嘴里,俏生生地蹦出句:以前也常看急,怎么今天看到就格外美呢!
夕阳下,这是我第一次大胆地仔细看着小妹子,啊,她真美!
怀春少女如天仙,出水芙蓉在人间。小妹子的之美,绝世惊心,令我脸红心跳:鹅蛋脸古典艳丽,温玉生香,丹凤眼明眸秋水,波光潋滟,一湾新月眉处子之秀,细惠入鬓,一袭软红唇脉脉含情,欲语还休;肌若凝脂,白嫩透红,如花初绽,娇嫩欲滴;丰乳喷薄,园臀微翘,削肩柳腰,亭亭玉立,如今想来,正是宜子之相。
惊叹中的我,当时不由得想起了新学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飘若流风,若轻云蔽新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小妹子的眼里,情愫如诉,如烈日烁金。而世俗的我,蓦然惊醒:对于好不容易鲤鱼跳龙门的我来说,城乡差别,学历距离,如眼前的万丈深渊,把我们永远隔离在不可填平的对峙两端。她的农村户口,和初中生的文化水平,将注定她永远属于我不可能再接受的山区农村!是的,理智告诉我:即使我大学毕业,也难以忍受两地分居的残酷现实,也难以养活子随母藉的农村一家人!
如今想来,千悔万悔,我冷冰冰地甩出句:“距离产生美啊,一旦身当其中的时候,现实就会使人悔断肝肠。”
小妹子如中箭惊鸿,直瞪瞪怜爱万千地直盯着我的眼,一层薄雾从她的丹凤眼中慢慢升起,渐渐湿润了她的眸子。斯情斯景,令人肠断!
第二天开始,我独自去玩索溪峪,去看天子山。霞光中晚归时,总看到小妹子站在沙坪头等我归来。5元钱一天的食宿,有她精心烹饪的湘西腊鱼腊肉、香肠血粑、醡辣椒糊小鱼等我最爱的菜肴。
每天晚上,只见她搬出家里储藏茶叶的大坛小罐,从最好的雨前茶、清明茶中,一颗一颗地扒拉,选择她所说“像金子一样喜人,又像美玉一样半透明的”茶叶,情意绵绵地放进一只小茶罐中装起来。时不时地,我看见一颗颗珍珠,在煤油灯下滚落红尘!我明白:在世俗的红尘里,我终生将难以捡拾到这些美丽的珍珠!
一周之后,我临告别的前一个夜晚,小妹子如往常一样,给我泡上一盏香茶,却和她娘早早就躲进卧室里去了。小妹子爹有一句无一句地,和我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贯敏感灵通的我,心里明白了那个沉重的话题。果不其然,小妹子爹终于麻起胆子开腔说:“大学生,小妹子的心思,我不说你也明白,等你一句话,可能不可能?”20出头的我,却老于世故地谈起了我在夫妻岩前的那番心思!
第二天一大早,小妹子就在厨房忙开了。吃过早饭,她特意换上那鹅黄衫和绿裙子,抱着那装满茶叶的蓝磁罐,一路无语两眼泪,把我送到青岩山林场的汽车坪。几次三番,真想告诉青岩山那句折磨得我心疼而难以面对的话:我会回来的,你等我吧!终于,滚滚红尘,淹没了我心灵的呼声。
临别时,她把抱在胸前的蓝磁茶罐递给我,哽咽地说了声此生难以实现的期盼:“再见!”
泪眼相向中,汽车扬起的尘土,把泪光粼粼的小妹子,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间!
后来,再也经受不住心灵煎熬的我,烧了山歌本,碎了蓝磁罐!只留下,珍藏在心中此生唯一有人为我在煤油灯下精挑细选的那罐“黄金美玉”茶!
红尘滚滚痴痴情,失去珍贵忆人生!
回味的茶!
"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茶道”一词可简单地解释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认为它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实茶道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由日本的留学生从中国传人日本,就连茶道一词最早也见于唐代的《封氏见闻记》一书。南宋时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来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茶籽和种茶技术,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
日本茶道是一种综合文化艺术形式,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程序完善复杂。茶道涉及的学科很多,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礼仪等,日本茶道的核心是“和、敬、清、寂”。“和”指和平、祥和:“敬”指尊敬、互敬;“清”指清洁、清爽;“寂”指幽寂、苦寂。这种茶道精神一直是茶人追求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茶道的日益普及,茶道已走出日本狭窄的天地。在世界许多国家扎根,其精神含义则更深更广,茶道的追求目标上升为——争取世界和平。茶这种植物除了其物质属性之外,它的精神属性应为“和”。朋友相聚要喝茶,喝茶时总有一种祥和、谦让的心境,如果大家都用这种心情待人接物,社会就会安定,战争就会远离生活。这便是茶道的精神所在。
参考;
http://rest.tw128.com/leisure/coffee/news-web-html49-10698.htm
茶的知识
茶叶基本成份: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1,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2,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3,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维生素:
1,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2,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其他机能成份:
1,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2,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3,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叶的选购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 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 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细紧有锋苗 紧细尚有锋苗 尚紧实 尚紧 稍松 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 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笼统的介绍。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 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我不太在各处的茶叶店买茶,一般是在产地或者是茶艺馆里买,所以一到春天就到处跑。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茶艺馆里的茶,价钱比外面的贵出许多,但这里比较容易找到好茶,一则是可以试过知其好坏,二则比较好的茶艺馆的茶,本身就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若无法到产地购茶,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还有就是一些比较大的茶庄,可以当场试茶。如果对某种茶很有鉴别能力,则可以到茶叶批发市场去购买,那里的茶,相比于小茶叶店,比较新,且可选的种类多,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经验,这里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别是绿茶。因为特级绿茶价钱偏高,茶叶批发市场和小茶叶店因成本的缘故都较少经营,好茶多数被大的茶庄和茶叶公司收购。
茶文化知识
--------------------------------------------------------------------------------
www.tw128.com 2005-12-30 20:55:23 中国食通餐饮网
公元前52年,西汉甘露三年,蒙心当地农民吴理真,把蒙山野生茶树七株植于蒙顶上清峰,经过人工驯化,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履其上,久凝不散。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吴理真的名字和茶一起代代相传,宋孝宗淳熙13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奠基人,在茶叶生产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代元和年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蒙顶名茶被誉为“天下第一茶”。《膳夫经手录》(杨烨 公元816年)记有:“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年前束帛不能易1斤先春蒙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琴茶诗》中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放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渌水”是唐代宫庭和文人雅士中部名度高的词牌,蒙顶茶在当时被认为是贡茶中的佼佼者,自居易把能品蒙项茶听渌水之曲视为人生快事,有了这样的生活,其它的事都无足轻重了。
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蒙山写下了一首《白云岩茶诗》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黎阳王知道蒙山茶是茶中极品,采到蒙山看到,蒙山终年云雾缭绕,烟雨蒙蒙,大地一声春雷,冰雪消融。大地复苏,集天地之灵气的蒙出茶,新芽萌动,采下制成茶,鲜嫩洁净不染见尘,用即将沸腾的水冲泡,其味胜于奶酪,茶圣陆羽能品尝到这样的好茶,一定会说蒙项茶不愧是天下第一茶。
诗人陆游把会不会品茶作为划分雅士和俗人的标准,他在诗中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诗中的蒙山茶和顾沼紫笋茶是唐朝被称为天下第一和第二的茶。和刘禹锡“何况蒙山顾沼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诗指的是同样的茶。
末代各地争做“贡茶”仅四川贡茶品种就有的种之多,前八位均出自蒙山,如“五花茶、圣扬花、吉祥蕊、雷鸣、雀舌、雾钟、露芽、谷芽”。
仁宗帝的宰相文颜博赞蒙山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诗画家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乐史有“蒙山茶为天下所称”的记述。
宋代蒙顶茶,名声在群芳之上,民间认天下水以扬子江洽泉水第一,茶以蒙项茶为第一,茶水相论提并论,说明蒙顶茶知名度之高,故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说,非后人所理解的蒙山茶须用扬子江中水来冲泡。
1734年,皇室正式把蒙山仙茶作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用,当时采摘仙茶的礼仪,沈廉在《退笔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每至清明,由县令择吉日 率名山墙僧朝服登山,至上清峰,命僧会司率蒙山十二采茶僧,焚香礼拜后入园,摘其嫩叶三百三十五片,炒制后装入两只银瓶称“帮贡”。大五峰采叶制成颗于茶装十八只锡瓶,称“陪贡”或“凡种”,用木箱装好,裹以黄续,盖官印,择古日,派人昼夜兼程送往京都,沿途州县均谨慎护送。
皇帝用“仙茶”祭把天地和祖先,陪茶赐给皇宫的达官贵人,这种贡茶仪式沿袭至清末。并将蒙山仙茶园封为“皇茶园”以石栏围之。并立碑记述甘露祖师植茶史,民国24年碑毁园存,传说仙茶凡人不可采饮,有一官吏愉饮仙茶,当场被雷击毙,终日有白虎巡守,当时有关仙茶的传说很多,神秘幕测。
蒙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贡茶历史从未间断过,这在中国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研究中国茶史,茶文化的中外学者、专家都对蒙山作了极高的评价。
蒙出的名茶是中国名茶宝库中一颗摧灿明珠,它以制工独特,滋味鲜醇,文化底蕴丰厚而名扬中外。
中国十大名茶: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出银针、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顾堵紫笋、信阳毛尖。都是生长于灵山秀水之间,和多种植物共生,优势互补,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说是至清至洁不染凡尘。名泉伴名茶,这些茶都与好的泉水相伴,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十分珍贵。
这些茶都采制于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斤成品茶约有茶芽4—5.5万个,采摘一斤成品茶的原料需人工10一15个,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芽不采,除君山银针外,芽叶长度都在l.5—2厘米之间,不够或超过长度的都不采,每个芽头必须由熟练的采茶姑娘用食指和姆指挟住从茶树上折下来,而绝不能用指甲去掐。制作时锅的温度不低于140℃,投叶量部在鲜叶1斤以内,制作1斤成品茶需8一10道工序,约需4—6小时,全系统手工制作,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这些名茶除了出自优越的生态环境外,多年来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己形成了独特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的茶道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是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其它水果或药材,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香与真味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菜来喝。
清饮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菜的最高境界,称为“茶道”。
唐代卢全的“七碗茶歌”,把饮茶从解渴到修身养性的逐渐升华,作了最好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要泡出一杯好茶,还须有好水,陆羽在《茶经》中将水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山水,要找钟乳滴下或石油溢出的。这种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质适中,干净卫生无异味;江中水因有色是易产生腥味,应取远离人群的用,早水易生淤泥,应取常有人汲取的用。
泡茶的水,以锅边有涌泉珠子一样向上冒时的温度最好,称“二沸水”,水煮到有鱼目一样的小水泡向上冒时称一沸,这时水太嫩,茶的内含物不易溶于水,不能泡出茶的真味,锅里的水象波涛翻滚的水称“三沸”,这样的水太老,不宜泡茶,幼嫩的芽叶易烫熟,产生熟汤,同样会失去茶的真味,水的温度的最好掌握在85℃至盟。92℃之间。
品茶时,茶具十分重要,陶瓷茶具古朴、典雅,最够品味。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泥质细腻,透气性好,可三天不夺茶味,名师所制茶具集工艺、美术、雕刻、书法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选购紫砂壶时,先要“读壶”、嘴出水时要成圆柱形,收水、放水自如不溅水花,将壶倒扣于桌面,壶嘴、壶口、壶把平贴桌面,这样的壶称“三山齐”,用盆装满清水,空壶放水面,不左右摇摆,更不翻沉水底,这种壶极其珍贵,往往可望不可求。江西景德镇的瓷茶具也不失为好茶具,其中以薄、轻、透的乳白色青花茶具为上品,透气性能极好,茶汤较长时间不会变,用作接待茶友十分高雅。这种茶具以“三才杯”最适合品茶,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泡好茶,盖上盖为合,意指品茶时占齐了“天地人和”。
家庭接待客人时,主人将不可多得的好茶先让客人欣赏一番,亲自当客人的面洗涤茶具,然后将茶用茶匙投入高雅的“三才杯”中,用刚烧好的水润茶、洗茶。然后,用壶将水冲至七分满,坐下请客人先品茶,边品茶,边交谈,当茶饮至剩三分之一时续水,这样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也显得主人高难有修养。切忌把水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水斟自七分满,意为“七分茶,三分情”。
选购名茶时,首先要对茶的商品知识有所了解,名茶必须是春茶,外形要紧细显毫,汤色要黄绿明亮,香味纯正,滋味要鲜爽,泡好后要全芽整叶、鲜活。成品茶的干度,以食指和拇指捏,成粉末状为标准。手捏成颗粒状茶的水份含量过高,只能存放一个月左右,手捏成条状的茶属劣质茶。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梁启超甚至把是否爱好喝茶看做国籍的象征。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在谈饮茶时说:“我爱喝茶,茶是我每日必备的饮料,我从早到晚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茶,倘若我得挥笔对茶赞颂一番,我要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我还要说:“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人不可无食,但我尤爱饮茶。”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讲得更具普遍性,他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河一项同类型的人类文明”。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远古时代神龙尝百草,发现了茶,到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茶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走过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页都浸透着茶香,中国茶文化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样地,被誉称为“茶的祖国”;世界各国,凡提及茶事者,无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陆羽一一茶经:(公元)旦58年左右(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Chi),号竞陵于,桑宁翁,东冈子,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入,一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一一《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把为“茶神”。
(茶):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很多,劈成细丝,可以作绳子,又可织夏布。(茶)是一种有香味的液体,存在相桶类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茶的成份,及药用价值(功效)
茶:由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茶碱1蛋白质及多酚类化合物。
(1)少睡(2)安神门)明目(4)清头目(5)止渴生津(6)清热(7)消暑(8)解毒(9)消食瓤o)醒酒(H)去肥腻(邀)下气瓤3)利水瓤4)通便(15)治痢(16)去痰门7)祛风解表门8)坚齿门9)治心痛(20)疗疮冶瘦峻赡疗饥(22)益气力(23)延年益寿(24)
其它
茶的分类:按颜色分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按制作工艺:发酵茶、半发醇茶、轻微发醇茶、不发酵茶。
中国茶叶包括:基本茶类和露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燕青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露工茶类包括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饮品茶。
茶文化知识
公元前52年,西汉甘露三年,蒙心当地农民吴理真,把蒙山野生茶树七株植于蒙顶上清峰,经过人工驯化,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履其上,久凝不散。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吴理真的名字和茶一起代代相传,宋孝宗淳熙13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奠基人,在茶叶生产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代元和年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蒙顶名茶被誉为“天下第一茶”。《膳夫经手录》(杨烨 公元816年)记有:“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年前束帛不能易1斤先春蒙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琴茶诗》中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放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渌水”是唐代宫庭和文人雅士中部名度高的词牌,蒙顶茶在当时被认为是贡茶中的佼佼者,自居易把能品蒙项茶听渌水之曲视为人生快事,有了这样的生活,其它的事都无足轻重了。
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蒙山写下了一首《白云岩茶诗》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黎阳王知道蒙山茶是茶中极品,采到蒙山看到,蒙山终年云雾缭绕,烟雨蒙蒙,大地一声春雷,冰雪消融。大地复苏,集天地之灵气的蒙出茶,新芽萌动,采下制成茶,鲜嫩洁净不染见尘,用即将沸腾的水冲泡,其味胜于奶酪,茶圣陆羽能品尝到这样的好茶,一定会说蒙项茶不愧是天下第一茶。
诗人陆游把会不会品茶作为划分雅士和俗人的标准,他在诗中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诗中的蒙山茶和顾沼紫笋茶是唐朝被称为天下第一和第二的茶。和刘禹锡“何况蒙山顾沼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诗指的是同样的茶。
末代各地争做“贡茶”仅四川贡茶品种就有的种之多,前八位均出自蒙山,如“五花茶、圣扬花、吉祥蕊、雷鸣、雀舌、雾钟、露芽、谷芽”。
仁宗帝的宰相文颜博赞蒙山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诗画家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乐史有“蒙山茶为天下所称”的记述。
宋代蒙顶茶,名声在群芳之上,民间认天下水以扬子江洽泉水第一,茶以蒙项茶为第一,茶水相论提并论,说明蒙顶茶知名度之高,故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说,非后人所理解的蒙山茶须用扬子江中水来冲泡。
1734年,皇室正式把蒙山仙茶作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用,当时采摘仙茶的礼仪,沈廉在《退笔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每至清明,由县令择吉日 率名山墙僧朝服登山,至上清峰,命僧会司率蒙山十二采茶僧,焚香礼拜后入园,摘其嫩叶三百三十五片,炒制后装入两只银瓶称“帮贡”。大五峰采叶制成颗于茶装十八只锡瓶,称“陪贡”或“凡种”,用木箱装好,裹以黄续,盖官印,择古日,派人昼夜兼程送往京都,沿途州县均谨慎护送。
皇帝用“仙茶”祭把天地和祖先,陪茶赐给皇宫的达官贵人,这种贡茶仪式沿袭至清末。并将蒙山仙茶园封为“皇茶园”以石栏围之。并立碑记述甘露祖师植茶史,民国24年碑毁园存,传说仙茶凡人不可采饮,有一官吏愉饮仙茶,当场被雷击毙,终日有白虎巡守,当时有关仙茶的传说很多,神秘幕测。
蒙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贡茶历史从未间断过,这在中国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研究中国茶史,茶文化的中外学者、专家都对蒙山作了极高的评价。
蒙出的名茶是中国名茶宝库中一颗摧灿明珠,它以制工独特,滋味鲜醇,文化底蕴丰厚而名扬中外。
中国十大名茶: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出银针、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顾堵紫笋、信阳毛尖。都是生长于灵山秀水之间,和多种植物共生,优势互补,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说是至清至洁不染凡尘。名泉伴名茶,这些茶都与好的泉水相伴,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十分珍贵。
这些茶都采制于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斤成品茶约有茶芽4—5.5万个,采摘一斤成品茶的原料需人工10一15个,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芽不采,除君山银针外,芽叶长度都在l.5—2厘米之间,不够或超过长度的都不采,每个芽头必须由熟练的采茶姑娘用食指和姆指挟住从茶树上折下来,而绝不能用指甲去掐。制作时锅的温度不低于140℃,投叶量部在鲜叶1斤以内,制作1斤成品茶需8一10道工序,约需4—6小时,全系统手工制作,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这些名茶除了出自优越的生态环境外,多年来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己形成了独特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的茶道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是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其它水果或药材,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香与真味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菜来喝。
清饮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菜的最高境界,称为“茶道”。
唐代卢全的“七碗茶歌”,把饮茶从解渴到修身养性的逐渐升华,作了最好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要泡出一杯好茶,还须有好水,陆羽在《茶经》中将水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山水,要找钟乳滴下或石油溢出的。这种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质适中,干净卫生无异味;江中水因有色是易产生腥味,应取远离人群的用,早水易生淤泥,应取常有人汲取的用。
泡茶的水,以锅边有涌泉珠子一样向上冒时的温度最好,称“二沸水”,水煮到有鱼目一样的小水泡向上冒时称一沸,这时水太嫩,茶的内含物不易溶于水,不能泡出茶的真味,锅里的水象波涛翻滚的水称“三沸”,这样的水太老,不宜泡茶,幼嫩的芽叶易烫熟,产生熟汤,同样会失去茶的真味,水的温度的最好掌握在85℃至盟。92℃之间。
品茶时,茶具十分重要,陶瓷茶具古朴、典雅,最够品味。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泥质细腻,透气性好,可三天不夺茶味,名师所制茶具集工艺、美术、雕刻、书法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选购紫砂壶时,先要“读壶”、嘴出水时要成圆柱形,收水、放水自如不溅水花,将壶倒扣于桌面,壶嘴、壶口、壶把平贴桌面,这样的壶称“三山齐”,用盆装满清水,空壶放水面,不左右摇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勺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又称茶拨,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则。也可配合茶匙,拨弄茶叶进入茶壶使用,故名茶拨。
5.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六品茶道:计于茶
下一篇: 六品茶道:悟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