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这种感觉:说起“星巴克”颇有些时尚的味道,而谈起“茶馆”,却好像要沉进古老的文明里。在全球拥有8000个连锁店的“星巴克”在中国的分店将额外提供三四种茶,而大家都知道“星巴克”是咖啡馆,其在中国的策略是,顾客第一次走进“星巴克”是为了与朋友会面,再次走进“星巴克”则是为了咖啡。
今天我们走进星巴克要杯茶,岂不是与星巴克的初衷背道而驰?
答案是否定的。这恰恰是星巴克耐人寻味的地方,也是咱们开茶馆的可以细细琢磨的地方。
雀巢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公司,多年来一直以为“麦斯威尔”咖啡是其主要对手,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对手居然是“星巴克”咖啡馆。“星巴克”这家以重烘焙咖啡豆为基业,再转进咖啡馆、灌装咖啡饮料、咖啡冰淇淋、咖啡馆情景CD唱片和零售家用咖啡机器的综合企业,咖啡是其主题。全球每周有3000万人进入“星巴克”消费,但他们未必都是冲着咖啡来的,因为在咖啡背后有“星巴克文化”,这才是使它成为雀巢公司对手的重要原因。
“星巴克”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尊重人本且带有一点“小资”情调,强调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识。笔记本电脑成为星巴克的“咖啡伴侣”,人们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工作。你可以把“星巴克”当作休闲的地方,也可以将它作为另外一个办公场所。
跟“星巴克”比起来,咱们的茶馆大不相同,很多茶馆承担更多的公共空间的功能,喜“聚”不喜“散”。或摆龙门阵谈天说地、或生意伙伴坐在一起沟通沟通,倘若有人抱了些资料在茶馆里仔细研究,倒成了另类。简单地说,你可以将“星巴克”当办公室、书房,但茶馆经常只能是咱们的“客厅”。
可现在有闲情进这个“客厅”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一些生活节奏加快的人来说,跟朋友坐进茶馆泡功夫茶已经有点奢侈。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愿意一个人进肯德基,要杯可乐吹着空调静静地看书,却没有动过进茶馆消受的念头。
茶馆挖掘传统茶文化很有必要,但是也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比如咱们经常说我国茶叶缺乏品牌,其实茶馆也一样,很少有能让人想得起来、记得住的茶馆,像“星巴克”那样名震海内外的连锁王国更是无迹可寻。开茶馆嘛,说白了就是做生意,跟开餐馆本质上没什么大区别,该动动脑子学习学习现代经营管理,能把茶馆开成北京的“郭林家常菜”那样,全市各区都有分店,装修不错、价位不高,老少咸宜,也就不错了。
有人说,“星巴克”都到“茶为国饮”的中国卖茶了,咱们也到美国去开茶馆!这个主意不错,有消息说美国人以前总喝牛奶,现在牛奶的地位逐渐被茶取代,1990年到2002年,牛奶的消费下降15%,而茶的消费上升13%。咱们到美国开茶馆,顺便也卖点牛奶,伊利和蒙牛都行。
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气候和地区的多样创造了很多类型的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并且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国家,茶流传到世界各国后,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茶文化也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邻国日本,日本的有很多文化都和我们很相似,因为从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和我国在文化上就有所交往,随后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也传到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茶文化和我国的茶文化是非常相近的。日本的茶道有完整的礼仪顺序,从进洗茶具、洗茶叶到泡茶的工序等,都和我国的茶文化很相似。并且日本也有专门喝茶的地方,但和我们的茶馆不一样的是,日本的茶馆从门口到内庭之间的庭院铺满了石板路和各种植物,充满了浓浓的日式气息。
说起茶文化发达的国家就不得不提英国。英国人有三百多年的茶文化历史,其中红茶饱受英国人的喜爱,英国是红茶销售最多的国家。17世纪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在英国的皇室贵族中迅速兴起了喝茶的风潮,到了19世纪就衍生成了英式下午茶。英国喝茶喜欢在浓厚的红茶里加入牛奶和糖,同时配上饼干、甜点等食物。富人家里还会设立茶室,收藏各种精致的陶瓷茶具,无一不显露英国皇室的优雅和贵气。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家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像印度喜欢在红茶中加入小豆蔻,并且是用盘子舔着来喝茶的。埃及会在茶水里加入大量的蔗糖,并且只用玻璃杯喝茶。泰国的话喜欢在加入冰块和新鲜的水果汁,形成泰国独特的冰茶。马来西亚的话会用猪肉、猪骨和十几种中药煮成浓厚药香的肉骨茶作为早餐。
中国是传统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在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和咖啡文化的强势入侵下,饮用咖啡已经成为都市休闲消费的重要部分。对于这种形势,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该如何应对,又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
天福首提借鉴“星巴克”
从品牌打造和现代营销的角度讲,“星巴克”无疑是咖啡文化的翘楚,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之后,“星巴克”已在中国大陆22个城市开了200多家门店。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中国茶馆的逐渐式微,而对于铁观音茶馆来说,其发展也更多局限于有饮用铁观音传统的福建省。于是,业内人士提出,铁观音茶馆也要借鉴“星巴克模式”。
最早公开提出要借鉴星巴克模式的是天福茗茶。目前,天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已经筹划在旧金山、洛杉矶和温哥华买地,建立3家集茶叶经营和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茶馆。就像星巴克跟随美国人的脚步进入世界各地一样,天福的茶店也跟随华人的行踪进入了欧洲和美国,致力于打造中国茶业界的“星巴克”。
中闽魏氏锁定高端商务人群
基于铁观音注重品饮的特性,铁观音茶企目前更倾向于打文化牌并主攻高端消费市场。
中闽魏氏致力于发扬其颇具历史传承的“铁观音专家”名号,专家往往更具耐心更重钻研,所以,中闽魏氏的步伐不会快,但必定是稳扎稳打。关于铁观音茶馆的问题,早在2000年中闽魏氏就率先在门店中建立茶室,供顾客买茶时可以直观地比较和品饮。目前,大部分的品牌茶企在门店中都设立了茶室,在铁观音茶室的设立上,中闽魏氏可谓是走在了前头。但接下来的发展该怎么办呢?中闽魏氏也很敏锐地意识到了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文化在都市中的流行,于是,总经理魏贵林在2004年提出的企业三大战略中提出,要在终端网点打造“五星级名品会所”。这个战略与星巴克的都市化快销战略似乎颇有不同,但魏贵林说,抓住终端才能更好地传播铁观音文化,目前,定位高端的五星级名品会所的确很难吸引到普通消费者,但集休闲、会客、品茗、商务洽谈为一体的会所方式已经成功的积累了部分高端客户群。“高端人群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铁观音高品质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走由高端到平民的路线。”魏贵林用这样的一句话解释了他们的选择。
日春、李记主打文化牌
与中闽魏氏以现代商务的路线相对,日春茶业与李记茶庄更倾向于打文化牌。
日春茶业提出了以老舍茶馆为榜样,建立铁观音文化馆的战略。作为现代茶馆的“前辈”,始建于上世纪的老舍茶馆如今已是声名远播,它是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性大茶馆,以茶为媒,京味十足,是荟萃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灿烂舞台。日春茶业总经理王启联说,早些年他在考察北京市场时,老舍茶馆这种呈现与传播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他很有感触,因此萌发出建设铁观音文化馆的想法。经过深入的探讨和精心的筹备,这种构想变成了现实。2008年底,日春福州、泉州、厦门三地铁观音文化馆相继落成。在新式茶馆里,茶友们除了可以泡茶、品茶,感受茶文化外,还可以观赏到古筝、南音、木偶、歌仔戏、泉州讲古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我们希望建设这样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传播茶文化、福建地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圆自己的‘老舍茶馆之梦’。”王启联说。
提到李记茶庄,泉州市民应该不会陌生。位于文庙附近的李记茶庄长年吸引不少茶客和南音爱好者前往,目前,长期提供茶艺、南音和木偶表演的李记茶庄也已经成为泉州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经常有外地旅游团包场在此地听曲品茶。对此,李记茶庄总经理李玉萍说,选址文庙,是看中此地的文化氛围,而古香古色的闽南古大厝,也为铁观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茶馆开设一年多,生意还不错。单独的茶叶推广比较单薄,把闽南传统艺术与铁观音文化捆绑在一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客户的反馈证明了这条路在泉州至少是可行的。而外来游客中存在着不少潜在的铁观音茶友,她相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能够收到效果。
茶馆崛起是一场文化战役
与天福所进行的国际化实践不同,有业内人士把“星巴克模式”理解成占领国内的主流市场,进入都市化消费圈。
但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全球化的咖啡文化不同,简单地复制星巴克模式确实有点行不通。
对此,专家是这样理解的,国际化都市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让占据主流地位的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群更倾向于西式的生活方式,而茶饮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是由此造成的。
所以,茶文化包括铁观音文化要重新进入都市人群的视野不亚于一场重新“攻城略地”的文化战役。
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充足的财力并非创造名牌产品的惟一条件。“星巴克”为铁观音发展所提供的借鉴主要集中在几点:
1.文化渗透与品牌建立同步进行。强化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展顾客与品牌核心价值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个市场来做。这也是中闽魏氏、日春和李记现在所进行的实践。
2.价格定位和时尚化路线。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消费者定位是“白领阶层”。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铁观音属于高品质茶叶,要像星巴克一样在都市化的氛围中站稳脚跟,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和价格定位非常重要。
3.本土化策略。在中国和日本,星巴克让本来对咖啡并不熟悉的东方人品味出了“东西合璧”的美妙感觉,从而醉心于星巴克;在欧洲,星巴克让“保守且挑剔”的英国人从咖啡中喝出了下午茶的韵味。这便是文化融合的力量,也是本土化的高明之处。铁观音要走向全球或者说在福建省外的其他地方开拓市场,必然不能抛弃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本土化策略。
4.产品多元化而不降低品牌形象。咖啡是一种古老的消费品。然而,星巴克却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持久的品牌高附加值。如何提高文化认同度和品牌附加值,是否研发更都市化平民化的产品,铁观音茶企无疑还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河姆渡遗址及其茶文化
下一篇: 茶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