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吴中佳茗——碧螺春

小小茶农 2023-11-26 09:50:15

吴中佳茗——碧螺春

碧螺春”为全国十大名之一,产于江苏洞庭东山与西山,为吴中佳茗。据《太湖备考》,唐朝中叶,东山灵源寺碧螺峰的石壁中,有野茶数枝,系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俗呼“吓煞人香”。现在此茶名曰“碧螺春”,还是康熙皇帝赐予的,据清代陈康祺在《郎潜记闻》卷五,写到此名缘起。“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枝,土人曰吓煞人香。康熙乙卯,车驾幸太湖,老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矣。”这一记载较简明,而清代的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的叙述要详细一些,主要是说采茶者因茶叶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大家争呼“吓煞人香”。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依笔者之见,茶因置怀间而异香,不是不可能,然仍带有民间传说色彩,只能估且信之。

现在,“碧螺春”不再是长在石壁上的野茶了,而是长在果林葱茏的山坞之中,受四季不绝的花果幽香侵润熏陶,所以它有花果香。此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密布,银绿隐翠,所以人们歌颂它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自古少”。冲泡后犹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更可贵的是碧螺春茶用温开水冲泡,茶叶仍能沉于杯底。如杯中先冲了水后放茶叶,也照样下沉,吐香展叶。

苏州的周瘦鹃生前嗜茶,他曾著文谈到“碧螺春”:“我很爱此茶,每年入夏以后,总得尝新一下;沸水一泡,就有白色的茸毛浮起,叶多蜷曲,作嫩碧色,上口时清香扑鼻,回味也十分隽永,如嚼橄榄。”近人徐珂《可言》引《负芬馆诗话》云:“色香味不减龙井,而鲜嫩过之”,这一评价是恰当的,“龙井”每市斤干茶含芽量为45000个,而“碧螺春”则有6万至7万个。

碧螺春茶叶很娇嫩,采摘时必须非常及时。高级碧螺春的采制在春分前后就动手了,清明时节正是采摘的黄金季节。采茶时,摘其嫩芽、嫩叶各一,行话叫“一旗一枪”。又美其名为“雀舌”。焙制一斤碧螺春茶需近6万个这样的“雀舌”,且焙制工艺复杂,要求严格,上好的碧螺春要求“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故人们又称其为“功夫茶”或“工艺茶”。

民国四年(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碧螺春茶获得金质奖章,50年代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碧螺春茶是我国茶中的珍品,是吴县主要出口商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请问一下中国十大名茶的产地、特点、售价?和贵州名茶的产地、特点、售价?

中国十大名茶

我国是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茶已成为普通 饮料。唐代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树的形状、茶 叶产地、制茶工序等记叙详尽,被后人尊称为“茶神”。

饮茶有很多好处:
1、去热解渴,兴奋解倦。
2、利于消化。
3、防癌杀菌,有益健康。
茶的品种分红茶、绿茶、清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 得名。
二、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 庭山上。
三、武夷岩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它产于闽北“秀甲 东南 ”的名山武夷,与铁观音茶同被视为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
四、铁观音。产于闽南的安溪县。
五、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安徽屯溪一带所产炒青绿茶的总称。
六、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祁门县的山区。
七、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又称“豫毛峰”。
八、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全由肥嫩芽头制成。
九、普洱茶。因产地是云南普洱而得名。
十、滇红茶。云南盛产红茶,并多优品,人称“滇红茶”。

1,西湖龙井篇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 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

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2,碧螺春篇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吓煞人香”,产于苏州洞庭东山碧螺峰下。据《太湖备考》载:“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有野茶数枝,山人采制,其香异常,名‘吓煞人’。”又据《清嘉录》记及:碧螺丝春本是一种野茶,生长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的石壁上,被当地老百姓发现后,采下来装在竹筐里带回去当作日常饮料。有一年,野茶长得特别繁茂,采下来的茶叶用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茶叶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着热气,透着一层异香,采茶姑娘叫叫嚷嚷地说:“吓煞人香”。

从此以后,姑娘们采茶不用竹筐,而放在怀里,并为这种种茶取名为“吓煞人香”。清人有诗为证: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峨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挂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

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江南巡抚宋荦进献此茶,康熙帝品尝后觉得清香异常,沁人心脾。就问宋荦这是什么茶?宋荦回禀道:“吓煞人香”。康熙帝听后认为其名不雅,就以茶色碧绿,形曲如螺,又产于早春,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就成为弛名四海的佳茗。

品尝“碧螺春”茶是种高雅情趣,应该在“品”字上用功夫。若仅为了解渴牛饮,则汽水、可乐、粗茶、凉开水尽可满足,何必要浪费售价高昂的好茶呢?如果要领略到这个“品”字的乐趣,不妨静坐下来,捧上一杯“碧螺春”新茶,轻啜慢抿,悠悠地让齿颊间留有一缕芳香,渐渐地精神上就会达到一种陶然的境界,天大的烦恼事儿,都会烟消去散了。
洞庭碧螺春

康熙所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被人们誉为名茶珍品。碧螺春成茶外形卷曲呈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鲜爽生津,冲泡后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用温开水冲泡,仍能沉于杯底,如先冲了水再放茶叶,也照样下沉,放香展叶,因此碧螺春驰名国内外。
碧螺春茶茶叶很嫩,采摘必须非常及时。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清明时正是采制的黄金季节。采摘时要采一芽一叶,而这一叶,又是刚刚开展的,称为“雀舌”。采回来的细嫩芽叶,要马上去粗取精,剔除老叶、大叶以及变色芽叶,一斤高级碧螺春,大约工友细嫩雀舌六七万朵,这也可见工夫之深、芽叶细嫩纯整的程度了。从采、拣到制,三道工序抖必须非常精细,同样的鲜叶,因制作不同,炒制时火候不同,制成后质量差别很大。
碧螺春是高级传统工艺茶,完全保持手工制作,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细嫩的芽叶,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使碧螺春形成了色香味形俱美的独特风格。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3,武夷岩茶篇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武夷山所以蜚声中外,不仅仅由于它的风景秀丽,还在于它盛产武夷岩茶。“武夷不独以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从唐朝生产蒸青团茶起,至明末罢贡茶之后,武夷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产茶地点不同分别: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香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崇溪,九曲溪,黄柏溪溪边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的精华。在制造过程中即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严格采摘标准,又运用精湛细致的焙制技术。

岩茶焙制的工序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岩茶的做青,摇青与做手交替进行。将晒青后的茶青置于水筛或摇青机中,不断回旋和翻动,使叶缘磨擦,摇青次数从少到多,力量从轻道重,间歇时间从短到长,周而复始,反复5~7次,后期摇青不足辅以双手轻拍做手。全程8~12小时。因茶树品种,气候,晒青程度等不同,做青次数,程度也不同,既“看青做青”“轻萎凋重摇”“重萎凋轻摇”。岩茶的烘焙特点是,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形成特有的火功。

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随园食单》)。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的上品的香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

4,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於福建安溪县,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的一半,品质最好。

铁观音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精心制成的铁观音茶叶条索紧结,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

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厦门、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究。陶壶置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确是一种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艺术。

5,屯溪绿茶

“屯绿”是安徽屯溪绿茶的简称。多有茶人将其视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

主要产地有安徽的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出,故名“屯绿”。该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屯绿”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即在国际市场上首露头角,1913年已远销欧美各国。曾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好茶”、“绿色金子”。1920年屯溪有100多家茶商经营绿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之说。

屯绿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畅销5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祁门红茶篇

在享誉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格外引人注意,以其形秀着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经久称赞,奉为茶之佼佼者。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 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被誉为“群芬最”、“王子茶”。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优异的品质风格,享誉中外。它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兰花香味,茶叶上有细毛,形状细长、结实,且第一片茶叶的长度都几乎相同。

安徽祁门一带是古老茶区,唐代就盛产茶,当时祁门一带皆出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似,。到清代光绪元年,有一名叫余干臣臣的黔县人,从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看到红茶非常畅销且利润丰厚,便先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江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祁门改制红茶是从胡元龙开始的,胡元龙为祁门南乡贵溪人,因见当时绿茶销路不景气,红茶畅销,于1976年开设日顺茶厂,仿制红茶而成功。

祁红主要是外销到英国,在伦敦茶叶市场,祁红被誉为茶中珍品。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们争相竞购。

祁红具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7,信阳毛尖篇

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中。信阳毛尖因地得名。信阳在河南南部,是河南省中物产很丰富的地方。

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信阳毛尖外形紧圆,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旅游江淮一带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信阳毛尖中有按季节分的三个品种。俗语说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摘”,指的是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在谷雨前采摘的最好。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白露后采的茶为秋茶。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现了茶乡人对朋友的诚挚和对爹娘的孝敬。春茶和秋茶为茶中上品,以它作为馈送礼物,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8,君山银针篇

白银盘裹的“君山银针”,产于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小岛君山上(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君山银针是名茶,也有很多假冒的,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君山有一仙井,叫做柳毅井,井水水质甚佳,用以烹茶酿酒,清甘芬芳。君山海拔九十公尺,是一个小山岛。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一峰一名,且峰峰有景,还伴有多种神奇美妙的故事。四周为银山堆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烟波漂渺。土层深厚、肥沃,是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好地方。据考证,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茶叶就被纳为贡品,相传君山有四十八座庙宇,庙庙有茶园。

君山银针属轻发酵茶,茶类上叫“黄茶”,其汤色红润有香味,饮后只觉淡淡幽香,对喜好喝茶的朋友的确是一大享受。

9,滇红茶篇

顾名思义,就是出产于云南的茶,而一般又特指云南红茶,又叫作滇红。滇红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和景洪、普文等地。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是我国工夫红茶的新葩,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著于世。

滇红工夫特点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滇红是世界茶叶市场上的著名红茶品种。滇茶分功夫茶和碎茶两种。滇江功夫茶又叫滇红条茶,芽叶肥壮,汤色红艳,滋味浓烈,香气馥郁。滇红碎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秀,又称滇红分级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汤色红亮。

10,普洱茶篇

普洱茶为黑茶类之代表。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运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制成多种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的大叶青茶,叫普洱散茶。用普洱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形的“普洱紧茶”。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普洱成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普洱茶是用优良云南大叶种,采其鲜叶特殊加工制成,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独特陈香。普洱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医学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游牧民族主食肉类,俗谚“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

人们选购、饮用茶叶一般是求新不求陈,但是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当然也不是说越陈越好。

贵州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失”、“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1973年都匀茶场通过调查研究,试制成功新的毛尖茶,使这一古茶重放光彩。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以优美的品质跨进了全国名茶的行列。产品除销往北京、贵阳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赏。
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年有效积温49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
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干,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三绿透三黄”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具体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季玉琴)

遵义毛峰

遵义毛峰是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70年代初期创制的名茶,为贵州省名茶的后起之秀。
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县是毛峰的产地。湄潭境内湄江河横穿南北,溪水蜿蜒,纵横交错。山高、雨多、雾重,昼夜温差明显,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无机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四周花木荟蔚,古柯荫翳。优越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
遵义毛峰选用从福建引进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的嫩梢为原料。该种具有芽壮叶肥,茸毛多的特点,鲜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丰富,为形成毛峰茶的色、香、味,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鲜叶进厂后经2~3小时摊凉后再行炒制。
毛峰茶炒制技术精巧。工艺的要点是“三保一高”,即一保色泽翠绿,二保茸毫显露且不离体,三保锋苗挺秀完整,一高就是香高持久。具体的工艺分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杀青和揉捻:杀青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当锅温120~140℃时,投入250~350克摊放叶。待芽叶杀透杀匀,不生不熟,失水约35%左右时,起锅趁热揉捻,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稍有粘手感即为适度。
干燥:干燥是毛峰茶造形的关键工序,包括揉紧、搓圆、理直三个过程。达到蒸发水分、造形、提毫的目的。
锅温的控制,手势的灵活变换是确保成形提毫的重要技术措施。锅温先高后低,开始时锅温80℃左右,随水分的丧失,做形用力的加重,锅温逐渐降低。茶叶干度五成左右,锅温50℃左右是做形的最佳条件,抓紧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相应的手势,将茶叶理直、搓紧、搓圆。当茶条基本形成,有刺手感时,40℃左右的锅温,轻巧的翻动手势是显毫、保持芽叶挺秀完整、足干的技术要点。当茸毫显露,手捻茶叶即成粉末,起锅摊凉贮藏
遵义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在全国农恳、社队企业两大系统的特种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81年荣获省科研成果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有祁门红茶、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碧螺春、西湖龙井等。

1、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2、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4、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5、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苏州十大名 茶是啥

中国十大名茶传说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5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