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出现茶馆最早的国家,这里所说的茶馆是指过去的茶肆、茶坊、茶楼、茶寮等,是属于传统的那种饮茶场所,非指时下流行的茶艺馆、茶道馆、红茶坊以及公园、剧场中的茶座那种现代的茶馆。
据考,最早的茶馆始于东晋,当时是以茶摊的形态出现,到了现南北朝时,出现了供喝茶兼住宿的茶寮,唐代经济繁茶、商业发达,推动了茶馆的发展,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茶肆”。从这些古代文学笔记及古词语来看,它至少在唐宋年间已经相当普及了,已有“酒肆、茶肆”的词汇出现。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的描绘。“酒楼茶肆”成为宋元明清小说中反映都市场景常用的一句习语。
提起中国的茶馆,便想起法国的“沙龙”(salon)来,有相似之处,但又不不同之处。沙龙产生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是提供少数艺术家、文学家喝咖啡、谈艺聊天的地方。因此“沙龙”的法文解释是“客厅”,意即供客人谈天的地方。她们以高雅艺术为标榜。中国的茶馆则不然,它历史悠久是属于大众的,向社会开放、休闲聊天的场所。这与“沙龙”恰成相反,前者高贵,后者世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茶馆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老舍笔下的《茶馆》,就是这样的典型。中国的茶馆是反映世俗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沙龙则是象牙之塔,她们傲慢于世俗,以清高自居。
此外,茶馆与沙龙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茶馆是以茶为品尝对象,而沙龙则以牛奶、咖啡为品尝对象,两者在精神情趣上是截然不同的。茶的品种之多,因地而异,养成了茶客们精于品茶的本领,并且对水质有严格的鉴别,甚至达到了神奇的化境,但这又是符合科学的,是长期实践积累而得出的。因此茶的品饮有着很雅趣的情致,这种情致是沙龙所不备的,它们是咖啡可可加牛奶,简单得很,而且程式化,几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没有中国那么多名堂,茶馆讲究雅趣,品茶有其道,以致成为一门学问,名之谓“茶道”“茶艺”,并有《茶经》那样的巨著产生,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点,这也是沙龙所没有的。
中国的茶馆接纳四方来客,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的场所,后来为了迎合士大夫们精神贵族的心理需要,同酒楼一样设置了“雅座”,以示他们清高的身份。但不论文人雅士还是走座引在卖浆之流,但他们在品茗休闲之余同样需要娱乐、需要有精神上的享受,于是在茶馆开始有了书场,有了弈棋弹唱,这大概从宋朝就有了“说书人”,这就是说通俗历史故事的艺人,北方称评话,后来发展的南方就是评弹、曲艺,这种演艺当时新兴的评话,只是口头相传授,没有脚本,后来经文人整理就称为“话本”,这些话本来自史书与稗官野史,是虚实相结合的,诸如《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话本经过历代文人不断修改、补充、润色、最后定稿,终于诞生了伟大的四大古典名著。可以说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诞生于茶馆的,它是通俗文学的发源地,当中国文学建立了一个伟大里程碑。
茶馆中设书场,为艺人提供演艺舞台,也给茶人带来娱乐,两者有机结合,这是茶馆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创造。我们今日在茶馆中依然能见到的评话、曲艺正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茶馆文化的遗迹。这是值得我们今日的演艺界重视和继承发扬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中国的酒肆始于何时待考证,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这便是茶馆与酒肆给人带来的氛围和情趣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宁静淡泊、清静安逸。饮茶者大多淡薄于名利,对于人世间的烦恼患得患失能怡然处之,精神上有较好寄托,而酒肆熙来攘往,缺少了一份宁静淡泊的气氛。酒肆中不令失意之士,他们有强烈的喜怒哀乐与欲求,好持酒使气。他们饮酒有的是为了“浇愁”,为了“麻醉”,为了寻找“刺激”。而酒肆正是他们“发泄苦闷”最好的场所。
诗人李白因功名不就而醉卧长安酒肆。曹操咤叱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位极人臣,但都掩不住他们胸中的一份愁绪,曹操作《短歌行》抒发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孤独苦闷心情,依然不能超脱。即令“三千宠爱在一身”居万人之上的杨贵妃,在醉酒之下,也捺不住好身在深宫的红颜哀怨。一出京剧《贵妃醉酒》充分流露了她内心的苦闷。虽然这都是酒力的麻醉使他们失态忘形,但他们的愁绪说明了他们的人生倾向,何以有这么多的人选择了“杜康”,沉缅于酒的王国?岂不闻“酒不醉人,人自醉”吆?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酒与茶的两大归宿,可以说是人们在文化上的分野,这里也检验着每人的性格与后天修养,嗜酒者有性格因素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后天养成的,也即是文化因素,受教育的程度和环境因素造成的。
嗜酒者往往是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向往酒醉沉迷的生活,不大注意养生。而茶道者们比较清醒,从不自暴自弃,很有节制他们注意休养性、很有点老庄哲学的味道,倾向于清净无为,对功利看得淡薄。而茶馆正好适合他们过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无疑为茶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文人雅叙创造了个自然的环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社团——文学研究会,便是诞生于北京的茶馆“来今雨轩”,其人员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锋、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耿济之、孙伏国等。在此前南开大学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觉悟社办《觉悟》刊物也是在“来今雨轩”进行聚会等活动。
可见在旧时代,比较成格局的茶馆都是文人们乐于聚会的场所,是茶馆营造了一个文化环境,为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茶馆不仅孕育了中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同时也陶冶了中国人的情操、典雅、含蓄、和谐。
中国茶 文化 课程已经在大学里开展,那么我们在上茶文化的课程后有什么 心得体会 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 文章 ,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1 茶艺课程心得体会
经过身体的肢体举动,听听茶艺课程心得体会。让自身从理会感知自身早先,其实品茶的精美 句子 。经过运气 经验 身体有光阴撑到极致,事实上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有光阴憋到极致;经过舞蹈经验肢体的合营,感受自身的气力,我不知道舞蹈。柔滑与气力并存。专家在所有闭上眼睛尽兴的开释自身的能量。
分组舞动的环节,茶艺茶道学。师长教师让B组先看A组舞蹈过去,A组再看B组舞蹈,专家都尽兴的腾跃,你知道实训心得 总结 。闭上眼睛,感受自身由心而舞,通过舞蹈体会肢体的配合。然后每组两位同砚面对面而座,学会茶艺课的心得体会。用背部撑持对方,课程。彼此3分钟的分享,自身舞蹈整个经过的感受、劳绩以及分享自身的想处理的题目。
末了,一句话茶语。沙龙会员袁哲还为我们分享了她参与本次沙龙的心得经验:师长教师的这个课程太棒,在方才的舞动中,配合。我的脑海里浮过很多画面,感受很多,一句话茶语。以至有想哭的充动,感受自身很不随便,肢体。看看中国茶艺网。我们每一个女人都要对自身好一些,好好爱自身,才干更好的爱家人,对比一下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有一个师长教师说过,一个总是不开心,相比看茶语人生 经典句子 。抑郁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欢喜的童年,孩子会觉得父母都不开心,自身是欢喜不起来的。你知道茶语清心品茶品人生。女人该当好好爱自身。感动悦私享空间,我们心灵的后花园,让我们的心灵更丰富更多彩!
心随舞动可污染头脑并能有用的转化能在舞蹈中每私人都可能忘我的去除心田的压力、感情与习性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并得紧张安闲。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2 茶艺与茶道 学习心得 体会
茶艺与茶道学习心得体会 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 方法 ,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 传统文化 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 饮茶 的习惯及 爱好 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3 开发茶文化校本课的点滴体会
说起茶文化校本课的开发真是一个偶然。2005年,在我校10几米的地方开了一家“筠竹园”茶馆,外观看很有文化氛围,现代茶馆是什么样子呢?一直对茶文化向往的我很想进去参观一下,可又没好意思(囊中羞涩)。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王校长告诉我这家茶馆的主人就是我校的家长,而房东又是我的朋友,经房东的引荐我走进了茶馆。立刻我被茶馆里温馨、典雅,古香古色的气氛吸引住了。在家长的支持下,我校的“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了。刚开始,我们完全在茶馆里进行,有解说员为我们介绍茶的知识,进行茶艺表演,我和孩子们被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深深吸引住了,茶艺表演的高雅意境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禁不住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继而能独立开发这个校本课程。
一、开发的目的和目标比较明确
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来没做过。而我选择的茶文化,又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不是几节课堂教学能说清楚的。因此我把学习目标定的低一点,叫做“初识”,更符合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形,让他们通过参与这一课,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了解茶的一些基本知识。欣赏并做初步的茶艺表演,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及欣赏,在操作中品味,在品茶中感悟,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氛围,`幽雅、宁静、香气袭人、古音悦耳,让人整体感受到茶韵之美,让学生明白饮茶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优美的品茶环境中感悟那种崇尚自然,待客之道, 文明礼仪 等。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比较合理
茶源于中国,始于神农氏,兴与唐,盛于宋,延续至今,被誉为我国的“国饮”。我国的茶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茶文化 教育 ,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认识茶道、茶文化及其与中华传统文明的关系,做一名茶文化的传播者;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之养成文明有礼、热情好客的美德,并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各种能力。所以我制定了以下内容:①了解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知识,认识茶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茶的简史、茶叶的分类和鉴别、认识中国十大名茶,各国饮茶趣闻等。
②多动手,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积极与同学探究合作,共同进步,愉快地学习.即进行茶艺表演的欣赏和训练:茶具的介绍,如何泡一壶好茶,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等。
③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提高生活与鉴别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如:组织学生参观茶馆等。
三、开发课程的收获
1、很多学生原来是不懂茶的,只知道有茶艺表演,以为只是冲水,泡茶,刚开始纯粹是为了好玩,以及对我这位品社老师的好感而来。通过学习知道了人们对茶的认识了解已经远远超出饮用的范围,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真正体会到茶艺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茶艺的修身养性作用和品德教化功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茶礼教育使学生懂得敬老爱幼,懂得礼仪;茶事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茶史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泡茶训练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通过茶文化校本课的开发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但是我国对茶文化的教育还很不够,尤其是小学生的茶文化教育更是被忽略。我们借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将对中国茶文化的研讨内容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之中是非常正确的,使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的、和谐的融合到青少年素质教育之中。如果能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以茶艺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的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哺育,使他们成为既合乎时代需要,又有传统美德的合格人才会更好!
>>>下一页更多精彩“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4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普洱茶要放内飞
下一篇: 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