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茶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饮品之一,而这种对茶的喜爱之度在汕头体现的尤为突出。在汕头,人们把茶叶称为茶米,可见茶作为一种饮品,在汕头人心中已成为饮食起居不可或缺的食粮。汕头人爱喝茶,汕头的“黑米”多过“白米”,这早已是名扬海内外的潮汕民俗,成为汕头独具特色的记忆点。但凡来汕旅游参观的人,返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汕头话一定是“食、食、食茶。”
汕头是工夫茶的故乡,几乎每家都嗜茶。汕头的大街小巷,茶米铺星罗棋布。可见汕头人对茶的嗜好已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这种浓厚的饮茶氛围下,汕头孕育出了其独特的饮茶风格和名俗。其中茶联当属汕头茶文化中的典型。笔者深入到汕头地区了解到澄海莲下一个叫做“灰窑头”的地方有一间茶烟店,有一对联挂于铺面两侧:“品茶悟人生,点烟‘口皮’(作者注:这个‘口皮’字,潮语,意为谈)世情”对联内容现实直观,通俗易懂,寓意深长。另外,在汕头有个“绿色茶庄”的茶店,只有一格的面积,其对联是:“客到小店品茶,绿色香茗味甘。”茶联说出了茶店的特色,让人印象深刻。还有间“珍香茗茶”店,自称“茶农世家”,其对子是:“自己的高山自己种,自己的好茶自己买。”这口语化的表达,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家门,朴实无华。
朴实而又勤劳勇敢的汕头人在这种浓厚的饮茶氛围中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茶联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刻的体现出了汕头人朴实无华精神,是汕头人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每一对茶联中都能看到汕头人精神精华的浓缩。如今汕头的茶不仅吸引了广大中内外游客前往为之一品,其丰富多彩的茶名俗文化更是受到中内外游客的青睐,而这种独特的茶名俗文化也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汕头早茶哪家便宜又好吃?推荐这三家!
汕头的早茶文化历史悠久,各种菜品齐全,味道也是非常地道,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品尝。但是很多人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哪家便宜又好吃。下面介绍三家值得尝试的汕头早茶店。
第一家是海丰路的“公正第一肠粉”。这家店不仅菜品好吃,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非常适合大众消费。最受欢迎的当属它那口感鲜美、入口即融的肠粉,口感细腻,味道香浓。其他经典美食还有糯米鸡、蛋挞和烧卖等。
第二家是莲前路的“潮味砂锅粥”。这家店因为其开胃、养生、美味的砂锅粥而广受好评。砂锅粥的特点是粥浓味美、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推荐的是鸭腿砂锅粥和牛肉砂锅粥,喜欢吃辣的人还可以点墨鱼砂锅粥。
第三家店是汕头市区的“花生粥”。花生粥口感清香甘甜,香气扑鼻。这家店吸引人的是它美味的早点和超级实惠的价位。特别推荐的是豆沙包和糯米糍,口感好吃,价格便宜。如果你喜欢糯米香甜的味道,不妨一试。
总体来讲,汕头的早茶店非常的多,但是只有那些能够融合了质量,味道,价格的店才是值得品尝的。以上三家店铺的美食,不但质量可靠,而且性价比也是非常的不错,快去试试看吧!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古代书籍,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的古代书籍 1.《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著。
2.《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3.《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5.《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茶文化的茶俗 泡茶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
唐代
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如下:
将茶饼用火灸烤。
将烤茶饼放入铜制茶辗辗成颗粒。
用茶罗筛茶粒取细末。
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常加入薄荷、盐、红枣或姜片调味,并多外加龙脑等香料。
将细 茶末连同上列材料,调和成酱。
然后用茶酱配合其他其食物食用。
湖南还多少保留?吃茶?的习惯吃茶叶。毛泽东嗜好吃茶叶。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将开水泡好的茶叶夹入面包片食用。
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品越来越丰富,饮茶也日益考究,开始重视茶叶的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此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并趋向以散茶为主,同时烹饮的手续也大为简化。
明代
到了明代,饼茶、团茶较少见了,较多以喝散茶为主,烹茶方法亦由过去煎茶为主逐步发展为冲泡为主。
清代
到了清代,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城市的茶馆,并逐步兴起,成为适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并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普通人家也常以茶水招待客人。
现代
根据不同情况(如不同场合的特殊礼节),中国茶有着不同的泡法。例如绿茶比 乌龙茶和红茶更加清淡可口,因此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想了解更多此方面内容,请参考条目茶和功夫茶。
以下的步骤是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泡茶方式,,亦被视为泡茶艺术。以下过程要比吃饭时配点心喝的茶的泡茶过程更加正式。这种泡法经常用来泡红茶和乌龙茶。
烧开水。
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
把洗干净的茶杯倒入开水温杯。
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
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这一步和后面所有要灌水的步骤应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进行以接住溢出的水)。
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这次浸泡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越是名贵的绿茶就越嫩,要把水烧开后冷到90?,才泡茶)
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倒的每杯茶都应该有同样的色香味。准备的托盘的用途是接住这一步溢出的水。
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多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很多人喜欢这种泡茶和喝茶的艺术,包括不是中国人的人。很多人热心于茶艺,他们不仅喜爱茶的味道 ,也享受泡茶过程中的乐趣。茶文化非常吸引人,此外还能放松心灵。据说人们在泡茶和喝茶的时候能忘记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很多人喜欢和别人一起喝茶,不光为分享美茶,还为了体验和别人在一起的安逸心情。
《潮汕工夫茶》
由广东省质监局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标准《潮汕工夫茶》从今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内地首部工夫茶标准。
“潮汕人都喝工夫茶,但不是都懂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标准起草人、汕头市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郑文铿说,尽管工夫茶已经普及并已经走出了潮汕,但工夫茶文化的普及还不够。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是潮汕人对于工夫茶冲泡约定俗成的民间总结,如今首次明文写进了这部标准。这部标准列入了4件茶具和10道冲泡程式。而如果在冲泡潮汕工夫茶时还要摆上一个“公道杯”——这部标准会告诉你,地道的潮汕工夫茶冲泡是不需要这一茶具的。
■ 标准:茶具只有茶中四宝
2009年6月中旬,省委省政府粤东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会后,广东省质监局建议建立潮汕工夫茶地方标准,把工夫茶作为地方品牌带动发展地方经济。这,也是《潮汕工夫茶》标准的由来背景。很快,由汕头市质监局、旅游局提出,汕头市茶文化协会牵头起草,协会名誉会长郑文铿成为了标准起草人。
“他(郑文铿)是这个标准最合适的起草人,我们大家叫他‘茶圣’。”汕头市茶文化协会副会长郑楚辉说。
尽管潮汕地区家家喝工夫茶,虽然成为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可在郑文铿看来已有200年历史的潮汕工夫茶文化还远远没有普及。“一般百姓喝茶不谈茶,老百姓喝工夫茶还大多停留在解渴、交往、休闲的层次上。”郑文铿说。
这是一个地方标准,也是内地第一个工夫茶标准。郑文铿说,起草时参考了历史资料、民间约定俗成的冲泡技法总结以及国家相关茶艺师培训教材。
传统潮汕工夫茶茶具之多,足有18件套。而考虑到实用性,这一标准的“茶具”只针对“茶中四宝”制订。“茶中四宝”也即茶壶、茶杯、茶锅、茶炉,是煮水和冲泡的四件必不可少的茶具。郑文铿认为,把“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一民间艺术概括作为冲泡标准写进了《潮汕工夫茶》,是这一地方标准的一大亮点。
“国内很多茶艺也在引用,但其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是潮汕人民对于工夫茶冲泡的归纳,写进标准,是一种保护。”郑文铿说。
■ 起草人: 标准将工夫茶冲泡程式分为10节
起草人郑文铿说,除先进性和实用性外,统一性和规范性都是起草原则。
那也意味着,这个标准必须能够解答什么是地道的潮汕工夫茶。“现在潮汕人的茶桌上,常摆一个公道杯。客人坐下来,冲茶时先把茶汤倒到公道杯里,再分到茶杯中。”郑文铿说,这其实不是潮汕工夫茶的茶具,而是台湾茶道的茶具。“用公道杯,看似茶汤均匀,但影响了茶汤的温度。”
郑文铿说,不仅潮汕工夫茶茶具受到其他茶道的影响,本土对于冲泡的民间总结也莫衷一是。例如民间冲茶时,有所谓“四点金”、“五点梅”的总结,也就是说在倾倒沸水到茶壶或者盖碗中时,分四个或者五个点来倾注。“但这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这部标准中,“冲点”环节就写明倒水时“切忌直冲壶心,以免造成涩滞”。
而记者留意到,这部标准里,潮汕工夫茶冲泡程式从放置茶具、茶叶到煮水、冲点、刮沫、淋罐、烫杯、低洒直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共分为10节。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汕头首批“非遗”项目汕头工夫茶艺传承人郑惠丰则说,标准的制订对于潮汕工夫茶文化的推广是会有很大帮助的。之前的工夫茶茶艺传承教学,也只是通过口传,主要靠学习者自己领悟,没有规范的标准。
■ 争议:有标准还是“工夫”吗?
标准虽已发布实施,但在有些人看来,潮汕工夫茶茶艺,特别是冲泡是靠琢磨的,不应有标准。 “工夫茶都有标准了,那还要‘工夫’作甚?”郑文铿表示:“茶叶制作流程同样也有标准,可为什么有人能做出好茶,有的人不能?”他解释说,同样的一泡单枞茶,不同的人来冲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是不一样的。
工夫茶的“工”字,潮汕话的意思包括了“用心、细致、周到、本领”等。郑文铿强调说,真正的潮汕工夫茶“工夫在话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探寻大红袍茶树的由来
下一篇: 日本茶道与工夫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