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的茶艺可以说是我国众多种茶叶茶艺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一种。潮州工夫茶虽说流星雨闽台等地,而实际上它的影响已经扩大至全国,甚至是海外。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 (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冲泡两次茶为宜,最多不超过三次。这样既给来宾一个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时间过于冗长。
关于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非“功夫茶:
用普通话来说,“工夫”与“功夫”音相同。不少外地人将潮汕地区所说的“工夫茶”听成了“功夫茶”。实际上,用潮汕话来说,工夫茶中的“工”字念做“刚”。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工夫”二字涵盖的不仅是冲泡茶叶的简单程序,更多的是包含了从选茶到茶具到冲沏过程以及茶礼等整体的总结。而且,还要明确一点的是,我们常常说的潮汕工夫茶、潮汕地区的工夫茶,其实指的都是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的含义:
其实,工夫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夫红茶的简称,代表茶名;二是指茶艺、茶道。我们常说的潮州工夫茶指的是茶艺、茶道。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泡工夫茶出名的地区有福建、潮汕、台湾,其中当属潮州工夫茶最为出名,潮汕人非常喜爱喝茶,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置办些茶器,不仅方便自己闲暇时可以喝上一杯茶,还方便招待客人。
工夫茶的步骤:
冲泡潮州工夫茶需经21道程序,由此可以得出确实需要一定的工夫才能喝上一杯好茶!
备器(备具添置器) ;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茶师洁玉指);炙茶(凤凰重修炼);倾茶(佳茗倾素纸);候火(扇风催炭白);温壶(孟臣淋身暖);洗杯(热盏巧滚杯);一纳茶(朱壹纳乌龙);刮沫(移盖拂面沫);润茶(甘泉润茶至)。
高注(提铫速高注);冲注(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洒茶(关公巡城池);闻香(先闻寻其香);请茶(恭敬请香茗);一点茶(韩信点兵准);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
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茶文化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茶道,潮汕茶道就是潮州功夫茶。南方沿海一带的地区都是十分喜欢喝茶的,无论是福建还是广东爱茶的人更是许多的,潮汕工夫茶你了解吗?
那么,本期饮茶文化带你了解一下潮汕功夫茶。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功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大潮汕人民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潮州功夫茶艺传承人龙素芳,是江苏泰兴人,潮州市功夫茶协会会员,从事茶艺工作20余年,被誉为潮州功夫茶艺界的“一代才女”。
龙素芳小时候生活在茶乡泰兴,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她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茶艺技巧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她不仅在潮州茶艺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也为中国功夫茶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名茶艺传承人,龙素芳一直致力于通过教学和演示,传承和弘扬功夫茶文化。她的学生包括国内外许多茶艺爱好者和茶文化研究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龙素芳在茶艺上注重技巧的研究和创新,常常使出新意来,发挥了中国功夫茶文化的魅力。她的功夫茶艺表演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高度赞誉,被誉为茶艺大师。
龙素芳始终认为,茶文化的传承需要由专业的茶艺人承担,而自己作为传承人,更要不断探索,以传承和弘扬中国功夫茶文化为己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功夫茶文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艺之泡制功夫红茶
下一篇: 中国人的待客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