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陆羽

品茶 2023-11-25 20:25:09

陆羽

唐出圣人:诗圣﹑画圣﹑草圣等,都喜爱聚首呆在长安繁华窟里饮酒赋词。一天,圣陆羽心烦出来透透空气时,发现城外已物事人非,自己喜爱的季节也即将到来,便决定去办正经点的事情。陆羽是骑上一匹瘦马离开都城长安的,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数月后,一人一骑疲惫不堪地出现在黔地,马上之人矍然张目,见满山遍野茶树,绿意连绵不绝,他知道自己来对地方了。左右环顾官道,见前面不远路边有茶寮一座。眨眼的功夫,陆羽已坐在茶桌边,迫不及待地端起茶碗。嗅了嗅:笑意显现;轻抿浅饮,瞠目结舌。呼来店家,知茶名“都匀”,细审水中,状如毛尖,一芽一叶,舒展轻漾。陆羽走出茶寮,极目远眺,情不能禁地自语道: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几百年过后,严谨的乐子正为撰写《太平寰宇记》犯愁,涉及到茶事,他明白尽写东南而不得全要,黔茶必得续上。查前朝之述难得要领,他感叹未曾尝之不敢轻易落墨,便欲西行前往僻地考察。刚娶新人得悉此一别时间久长,而且路途艰险,用回娘家言词阻胁丈夫,使得子正左右为难数日后,终还是下了远行的决心。当他沐着黔东南的柔和之风,看尽秀美山水,又日日可饮香茶时,做人为事严谨周正的乐子正笑了,忍不住地吐出“自古佳茗似佳人”的风流句式来。乐子正说得悄声,还是让耳尖的文豪苏子东坡听到,他便放下那支会生花的毛笔,对着一杯茶水审视。学生秦少游不解请教。东坡说,他在寻找一种气脉,从神农氏就开始存在的,应该可以谓之尚意精神吧……

尚意精神影响中国上千年,难道真是从茶道里悟得的吗?我存疑,正如上面的文字存疑在野史村言之中一般。但有一点我开始相信,在黔茶之中,我得到了不少的趣味,让生活变得丰润而从容不迫起来。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采制工艺

《都匀县志稿》有云,“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采回的芽叶必须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到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轻巧翻炒,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品质特点

都匀毛尖“三绿透三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之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论,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著名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金光一缕

1956年,谭修芬还是一个20出头的采茶少女,也是制茶好手,时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当年4月2日晚,罗雍和与谭修芬、谭修凯等人阅读报纸,正好读到《贵州农民报》一篇题为《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境送虎皮》的文章。受此启发,几位干部想,人家可以送虎皮,咱也可以送一点我们家乡的鱼钩茶给毛主席品尝。最后,与会干部一致决定炒制3斤上好的鱼钩茶送给毛主席。说干就干,罗乡长第二天便发动群众上山采茶。时值清明节前后,正是出好茶的时节。上好的茶青经心灵手巧的谭修芬精心制做后,又请乡里的工匠制作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包装茶叶,将茶叶连同一封信一并寄给毛主席。

几天以后,茶农们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件是打字机打印的,大致内容是:你们给毛主席的茶叶已经收到,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15元作成本费。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件下部附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毛泽东。”毛主席回信一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各地群众纷纷涌进团山乡学习观摩。乡里还组织了歌舞活动庆祝。

毛主席为都匀毛尖命名一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都匀毛尖也名播国内。

光彩四溢

都匀毛尖茶优秀的品质带来了一路的荣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4年获中绿杯名优绿茶和蒙顶山杯国际名茶两项金奖;2005年获华铭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等殊荣。

民间传说

细细毛尖挂金钩,都匀毛尖传九洲;世人只知毛尖好,毛尖虽好茶农愁。

这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首民谣,它道出了都匀毛尖茶形如金钩,清香淡雅,被人称赞,同时透露了旧社会茶农的忧愁。都匀毛尖茶,原产地在都匀市与贵定县交界的云雾山上。后来人工栽培于都匀市郊茶农寨一带,每年清明前采摘的为上品。此茶叶尖誊曲,白毫显露,色泽鲜绿。汤清味醇。还有醒脑、润肺、治痢等功能。《都匀府志》记载:明初为上贡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解放后又远销日本、新加坡、港、澳等地。关于她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古的时候,都匀蛮王有9个儿子和90个姑娘,蛮王老了,突然得了伤寒,病倒在床,他对儿女们说:“谁能找到药治好我的病,谁就管天下。”9个儿子找来9样药,都没治好。90个姑娘去找来的全是一样药——茶叶,却医好了病。蛮王问:“从何处找来?是谁给的?”姑娘们异口同声回答:“从云雾山上采来,是绿仙雀给的。”蛮王连服三次,眼明神爽,高兴地说:“真比仙丹灵验!现在我让位给你们了,但我有个希望,你们再去找点茶种来栽,今后谁生病,都能治好,岂不更好?”。姑娘们第二天去到云雾山,不见绿仙雀了,也不知道茶叶怎么栽种。她们在一株高大的茶树王树下求拜三天三夜,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派一只绿仙雀和一群百鸟从云中飞来,不停地叫:“毛尖…茶,毛尖…茶。”姑娘们说明来意,绿仙雀立马变成一位美貌而聪明的茶姐一边采茶一边说:“姊妹们,要找茶种好办,但首先要做三条:一是要有一双剪刀似的手,平时可以采药,坏人来偷茶时,就夹断他的爪爪;二是要能变成我这样的尖尖嘴,去捕捉茶林中的害虫;三是要能用它医治人间疾苦,让百姓健康长寿。”姑娘们说:“保证做到这三条,请茶姐多多指点。”茶姐拉着这群姑娘的手,指指划划,面授密诀,姑娘们高兴得边唱边跳《仙女采茶舞》:

绿茶啊!绿茶.

毛尖一绿茶。

生在云雾山.

种在布依家。

姑娘们终于得到了茶种,她们回到都匀后头一年种在蟒山顶,被冰雹打枯了;第二年种在蟒山半山腰,又被霜雪扎死了;第三年姑娘们种在蟒山脚下,精心栽培,细心管理,茶苗长势越来越好,而变成一片茂盛的茶园,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茶农。都匀蛮王有了这茶园,国泰民康。

陆羽是谁?

陆羽(733年~804年),外号茶仙或茶圣。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陆羽,字鸿渐,又号「茶山御史」。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陆羽遍尝中国各地的名茶,并著有《茶经》述说。他的著作成为日后世人研究茶艺的经典。今时今日不少人都爱用「陆羽」来作茶艺或茶类产品的名称。

陆羽(78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陆游与陆羽的区别

陆游与陆羽的区别在于身份不同,领域不同,影响不同。具体如下:
1、身份不同:陆游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陆羽是唐代茶学家、茶文化的开创者。
2、领域不同:陆游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散文和文言小说等作品。而陆羽则在茶文化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所著的《茶经》被誉为茶艺的经典之作。
3、影响不同:陆游被誉为“南宋文坛第一人”,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陆羽则被尊为“茶圣”,他的《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陆羽的千古名句

陆羽的千古名句如下:

1、啜苦咽甘,茶也。解释: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

3、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译文: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4、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译文: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5、茶为累也,亦犹人参。译文: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译文: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间。

扩展资料: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70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