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你参加过无我茶会吗,

品茶 2023-11-25 19:03:23

你参加过无我茶会吗,

无我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查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无我茶会的由来与发展:

由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蔡总经理荣章先行建议和构思,陆羽茶艺中心所属陆羽茶道教室的同学们进行实习,于1990年6月2日在台湾妙慧佛堂举行首次佛堂茶会。经数次改进与再实践,于1990年12月18日进行了首届国际无我茶会。茶会由陆羽茶艺中心主办,在台湾十方禅林举行,题名为“中日韩佛堂茶会”为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会就演成无我茶会。会场可设在雅净的室内,更多的是利用风景秀丽的露天空旷地;人数不限,不分肤色国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职位;精神在于心灵沟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韩三国七个单位联合在福建和香港举办了幔亭无我茶会,除进行两次无我茶会外,还进行了三次茶艺观摩,并在武夷山立了纪念碑正面的碑文为“幔亭无我茶会记”反面的碑文为“无我茶会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韩国汉城韩国国际茶文化协会主办了第四届国际无我茶会。出席茶会的有中、日、韩三国和香港地区代表共300余人。经各代表团团长会议讨论,隔2年轮流在各处召开1次。

无我茶会之精神:

无我茶会是一种“大家参与”的茶会,其举办得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无我茶会的精神。第一,无尊卑之分。茶会不设贵宾席,参加茶会者的座位由抽签决定,在中心地还在边缘地,在干燥平坦处还是潮湿低洼处不能挑选,自己将奉茶给谁喝,自己可喝到谁奉的茶,事先并不知道,因此,不论职业职务、性别年龄、肤色国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机遇。第二,无“求报偿”之心。参加茶会的每个人泡的茶都是奉给左边的茶侣,现时自己所品之茶却来自右边茶侣,人人都为他人服务,而不求对方报偿。第三,无好恶之分,每人品尝四杯不同的茶,由于茶类和沏泡技艺的差别,品味是不一样的,但每位与会者都要以客观心情来欣赏每一杯茶,从中感受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只喝自己喜欢的茶,而厌恶别的茶。第四,时时保持精进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与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别,要时时检计使自己的茶艺精深,第五,遵守公告约定。茶会进行时并无司仪或指挥,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项目进行,养成自觉遵守约定的美德。第六,培养集体的默契。茶会进行时,均不说话,大家用心于泡茶、奉茶、品茶,时时自觉调整,约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个茶会快慢节拍一致,并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进,人人心灵相通,即使几百人的茶会亦能保持会场宁静、安详的气氛。

注意事项

1.自带茶具、茶叶

茶具可据茶类而定,尽量小巧简便。

茶具:壶一把、杯子四只,奉茶盘、茶巾、热水瓶(茶会提供开水)、坐垫各一。

2.茶具摆放形式

每人依号码找到位置后,将自带坐垫前铺放一块泡茶巾(常用包壶巾代替),上置冲泡器,泡茶巾前芳是奉茶盘,内置四只茶杯,热水瓶放在泡茶巾左侧,提袋放在坐垫左侧,提袋放在座垫右侧,脱下大鞋子放在坐垫左后芳。

3.奉茶方法

按约定时间开始泡茶,泡好后分茶于四只杯中,将留给自己饮用的一杯放在自己泡茶巾上的最右边,然后奉茶盘奉茶给左侧三位茶侣,第一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最左边,第二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左边第二位,第三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左边第三位。如果您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将茶放在他(她)座位的泡茶帽上就好;如您在座位上,有人来奉茶,应行礼接受。待四杯茶奉齐,就可以自行品饮,喝完后,即开始冲第二道,第二道奉茶时拿奉茶盘托了冲泡器具或茶盅依次给左侧三位茶侣斟茶。进行完约定的冲泡数后,就要安坐原位,专心聆听,结束后方可端奉茶盘云收回自己的杯子,将茶具收拾停当,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场地。

无我茶会公告事项

1.无我茶会将于下周三举行,时间为下午2点至5点。

2.地点为无我茶室,地址为XX街道XX号。

3.本次茶会主题为“禅茶文化”,将有资深茶艺师为大家带来茶道表演和讲解禅茶文化的内涵。

4.参与本次茶会的人数有限,请提前报名预约,报名截止日期为本周五。

5.茶会收费为每人XX元,费用包括禅茶表演、茶道品尝和小吃等。

6.参与者需着正装并洁身自好,不得携带外来食品进入会场。

7.请大家准时到达会场,如需调整时间,请提前联系无我茶会工作人员。

8.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致电无我茶会客服热线XXX。

茶会主题与形式的历史发展

? ? ? ? 中国有着五千年茶文化发展的深厚历史底蕴,历经浮沉,是中国古文化发展中的一朵奇葩。而茶会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茶会也是茶文化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到当代,随着茶叶复兴计划口号的重新提出,茶会承载的历史内涵也越来越重要,茶会也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接受和使用并使它发扬光大。这篇文章就着这个历史机缘,以茶会的主题与形式的历史发展为中心论题,分别从茶会的最初历史起源;茶会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茶会主题与形式的多样化和探索茶会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论述主题。呈现了茶会在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茶会发展的一幅历史长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以求认识它,弘扬它,最终发扬光大它!

茶会的最初历史起源

? ? ? ? ?茶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茶事活动,作为社会化的产物,茶会具有鲜明的功能性,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茶文化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又是茶文化的源头,我国的饮茶自西汉开始出现,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饮茶风尚渐渐由南向北推进,茶叶也从原来帝王将相的专享品由上而下逐渐向庶民百姓普及。这一切都是缓慢的,而且茶的作用也一直在药用与饮用间徘徊。进入隋唐以后,饮茶风俗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但那时的饮茶还是解渴型的粗放饮法。到了唐代,饮茶活动更加兴旺,尤其是步入中唐以后,尽管有些文化现象似乎开始走向衰退,但另一些文化现象如唐代传奇、说唱文学等,却在中唐发出异样光彩,茶文化就属此列。茶会,在古时称为茶宴,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衍生物,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它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我国茶宴亦称“汤社”、“茗宴”,是指以茶宴请、款待宾客。当时茶宴一般都在上层社会和禅林僧侣间进行。一般文人举行茶宴,多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之所进行;僧侣茶宴多在庄重肃穆的禅寺中举行。东晋陆纳是茶会活动的最早发起人,被称为“开路者”。《晋中兴书》曰:“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旨纳,纳兄子淑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珍馐毕具。及安去,纳杖淑四十,云 :‘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因此,东晋吴兴太守陆纳的“以茶设宴”是历史记载最早的茶会活动。

? ? ? ? ? 茶会是以茶聚会,是一种社会活动,重在社交。在唐以及唐以前,其形式有两种:一是“茶佛事”,作为僧侣生活的一道程序,以击“茶鼓”为号,召集僧众到茶寮饮茶。品茶解渴之时,也可相互参证辩论佛理。二是“茶汤会”,遇寺院作斋,则往往以茶汤助缘,供应所谓善人。寺院请施主喝茶,实则是一种变相化缘,一般在新茶采制之后举行。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会逐渐演变、发展,便不再限于佛门,而成为俗家世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茶会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

? ? ? ? ? ?历史发展到中唐,中国人饮茶开始进入更细腻实在、更富有闲情逸致的阶段,中唐大批文人墨客的加入更加快了饮茶从实用上升到精神的艺术化进程。从精神需要出发的中国茶饮文化在中唐闪亮登场了!茶会活动在此基础上掀起了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 ? ? ? ? 唐代有一种“宫廷清明宴”,可视为一种大型的茶会。清明茶宴排场盛大,热闹非凡,是君王以新到的顾渚贡茶宴请群臣的盛宴。其仪规大体是由朝廷礼官主持,既有仪卫以壮声威,又有乐舞以娱宾客。席间,香茶佐以粽子、百花糕等各式点心,还出示精美的鎏金宫廷茶具,君王希望通过盛大的茶宴来展示大唐威震四方、富甲天下的气象,也同时显示出自己精行俭德、泽被群臣的风范。

? ? ? ? ?茶在隋唐时期还是士人及上层人士的专享品,而到了宋代则是“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宋王安石语)。饮茶的民间化,自然也就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与扩散,而反过来又促使了茶文化自身的发展变化。宋代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煮茶法演变为点茶法,而点茶法的盛行又相应促进了斗茶的习俗。斗茶始于茶宴,足见宋代茶宴、茶会之风在唐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其中径山茶宴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种。

? ? ? ? ? 径山茶宴,自身有一套固定和较为讲究的仪式:佛徒们围坐在一起,按照程序和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先由主持法师亲自调沏香茗供佛,以表敬意;尔后命近侍一一奉献给赴宴者品饮,这便是献茶;僧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色,接着才是细细品尝;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品评茶色、茶香,称赞主人品行;最后,论佛诵经,谈事叙旧。

? ? ? ? ?径山茶宴还对日本茶道的起源、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日本和尚南浦昭明来中国,拜径山虚堂法师为师,1267年回国时,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一式并茶典七部,后由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发展开创了日本茶道。径山茶宴在我国禅文化史、茶文化史和礼文化史上享有至高地位,尤其是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突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 ? ? 迨至明代,文士茶会一时兴起,蔚成风气。明代文人寄情山水,饮茶、茶聚也趋于自然化,力求饮茶过程中自然美、环境美与茶饮美之间的和谐统一。

? ? ? ? ?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宫廷茶宴的鼎盛时期,茶在清朝宫廷礼仪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乾隆时期的“三清茶宴”就是其中的有力代表。“三清茶宴”于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间择日举行,由乾隆钦点能诗的大臣参加。茶宴的主要内容是饮茶作诗,每次举行前,宫内都会择一宫廷时事为主题,群臣们则是边品饮香茗,边联句吟咏。而茶宴所用到的“三清茶”,是乾隆亲自创设的,系用梅花、佛手、松实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乾隆认为,以上三种物品皆属清雅之物,以之瀹茶,致幽香而不致夺茶味。他还曾作诗云:“何必宣城寻旧器,越窑新样寻三清。”可见,他对三清茶的偏爱之情。

? ? ? ? ? ?随着中国现代时期和新时期的茶文化复兴的口号被重新提出来,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滋养和发展。“无我茶会”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台湾,先是在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老师们内部举办,后来应用到公开场合,并邀请僧侣及各界人士参加。茶会以“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品茶”的大众化、新颖茶会形式,迅速在世界茶文化爱好者中传播开来。通过“为他人泡茶”“坐忘”“心斋”而蜕解俗骨,与人、自然、万物冥合,这种深具禅意境界的无我茶会,显然已超脱于一般意义上的施茶与茶会了。

茶会主题与形式的多样化和探索茶会的发展方向

? ? ? ? ? ? “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陶潜的这几个字放在茶会中,也是最适宜不过的。良辰美景,应时应季是茶会中变幻而永恒的主题。茶会的种类如按茶会的目的而划分,通常可以分为节日茶会、纪念茶会、喜庆茶会、研讨茶会、艺术茶会、联谊茶会、交流茶会等;在国际视野中的茶会可包括日本茶会、韩国茶会、英国茶会等。茶会的形式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茶境、茶品、参与者来随机而灵动地设计。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趣味,令人在期间感受到茶不同角度的美丽,事茶的乐趣也会由此而增。而且,茶会也不应该是一味的私玩,有的时候我们要培养起对茶、对物、对人的恭敬之心,需要一种仪式感,茶会便是构成这种仪式感的枝条,就像那指向月亮的手指一样,眼中的明月才是充满喜乐的圆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