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有茶道茶器亦当体其道

小小茶农 2023-11-25 18:23:44

茶有茶道茶器亦当体其道

鲁迅先生在《喝》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写到此,我也要弃壶而用盖碗了。

2018武汉茶博会有什么活动

武汉茶博会在很多喜欢茶叶的朋友眼中是很有趣的,本篇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关于武汉茶博会有什么好玩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就来看看吧。

2018武汉茶博会有什么活动

茶圣故里,香动天下;万里茶道,再续辉煌。2018第17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40,000平方米、2000个展位、国内外100多个茶产区的上万种名茶好器,即将于5月12日-15日,耀世登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武展),将呈现一场春季茶业饕餮盛宴。

1、规模宏大、品类齐全,覆盖全茶产业链。

本次大会既是湖北省年度重大茶事活动,又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状态的一次大检阅和大比武,更是展示世界茶业未来更大发展的又一次集体大亮相。大会规划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2000个,分中华品牌馆、湖北名茶馆、普洱黑茶馆、国内国际名茶馆、茶器美学馆、文玩工艺品馆共六大主题展馆。近千家企业的豪华阵容,吸引了来自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国内20多个省(区)及港台和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会。约10万种产品,聚集绿茶、红茶、黑茶(普洱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中国六大茶类;包含菊花、玫瑰花、金银花、陈皮等再加工茶;汇集紫砂、陶瓷、瓷器、铁器、铜器、银器、石器、木器、竹器等茶器具;涵盖文玩、书画、玉器、根雕、红木等艺术收藏品;囊括香道、窜链、茶服等周边配套产品;延伸茶食、茶饮等深加工产品。展出内容既有实物产品,也有乡村旅游产品;既有地方知名品牌,也有全国驰名品牌。大会上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制品,直观诠释出健康环保理念,形象展示出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现代农业创新模式。茶业全产业链产品的集中展示,代表了世界茶的品牌、产业和文化的较新发展水平,充分展现出中国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

2、名茶汇聚、品牌云集,承包地球上的每一片茶园。

千家名企争风流,万种名茶竞比香。国内外100多个茶产区的头春新茶与珍藏老茶汇聚。湖北青砖茶、恩施硒茶、英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大别山名优茶、武当道茶等湖北省十大名茶和二十佳名优茶集体亮相,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中国十大名茶风采竞争。国内重点产茶县市、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著名商标等知名茶业品牌汇聚一堂。大益、陈升号、雨林、今大福、六大茶山、中茶?普洱、合和昌、仙仙普洱、俊仲号、老同志、宝和祥、云元谷、滇南古韵、白沙溪、智德鸿昌、中古茶业、云南茗片、六妙白茶、大沁白茶、誉达茶业等众多名企名牌,将为您带来香醇的普洱、醇厚的黑茶、养生的白茶、馥郁的岩茶、果香的柑普、醉人的单枞、清香的铁观音、香甜的红茶,高鲜的绿茶茶博会承包地球上的每一片茶园,只为奉您一杯佳茗!

3、浑然天成、精雕细作,器色生香。

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宜兴紫砂、景德镇瓷器、龙泉青瓷、德化白瓷、河南汝窑、禹州钧瓷、福建建盏、云南建水窑、广西坭兴陶、台湾柴烧、日韩茶器等数万件精美茶器具交相辉映本届茶博会,琳琅满目、极致精美。

洪窑、一茶一器、抱朴堂、松寿堂、盛维瓷业、国恒茶具、御润堂、田景建盏、盏行天下、龙泉窑、宝缘堂、福兴窑、苏氏文化业芬陶艺、旭日茶具、段吉祥核雕、匠林锔瓷、原始森林根艺、董建忠、林元森、都益群、王依娇、史红霞、黄业芬、沈红芬、黄俊、陈旭明、叶云、陈玉君、王雪芳、谈缜、张敏、范杏华、周爱民、云泉窑、杨健、周丽芬、范洪明、范秋芳、张宜萍、许国芳、潘华娣、蒋小军、高园园、王小兵、刘金荣、杨建新、汤丽红、陈惠萍、钱亚男、张小妹、秦亚亚、丁科、钱金泉、陆震、余洪良、潘建斌、季玉凤、刘亚君、许冬明、丁梅娟等名家机构与老师携上万件原创茶器具作品入汉觅知音,现场名家鉴宝、为发烧友们展示茶器具的制作过程、讲解茶器具知识、解答茶友们的疑问等。发现茶器之美,学习茶器文化知识,从茶器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这将不仅是“老铁”们的鉴赏与淘宝盛会,亦是一次体验匠心及与大师匠人结缘、面对面交流的绝佳良机!

4、把握市场脉搏、了解行业资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

大会将全方位整合各方资源,除了突出其展览交易基本功能外,期间还将举办品牌推介会、新品发布会、茶艺茶道表演、新老名茶品鉴会、名人签售会、名家访谈、茶文化讲座、香道表演、书画泼墨等多项茶事活动。一系列专业度高、信息量大、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精彩活动,透视传递茶叶,茶器具,茶包装,茶馆营销等全产业链的行业最新资讯。同业“大咖”面对面的交流与碰撞,开创新思维,发现新商机,捕捉最具价值的行业风向,共同为茶行业抒写历史,开拓未来。大会不仅为前来参展的茶企提供一个以茶会友,交流合作贸易的平台,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品茗、赏艺、购茶、了解茶文化、增加茶知识的场所。

5、匠人匠心、修补遗憾的艺术,见识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一件瓷器破碎后,向来惜物的人觉得弃之可惜,于是,古代匠人们发明了“金刚钻”与“锔钉”,将破碎的瓷器复原,锔瓷这门手艺便产生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歇后语就来自锔瓷。以前,生活资料匮乏,“锢炉匠”对底层民众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件破损的瓷器能用较小的代价恢复使用功能,对必须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百姓人家来讲很重要。锯瓷早期主要是实用,随着人们的日子好过起来,“锢炉匠”这个职业也从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渐渐消失,只是局限于文物修复等狭小的领域。时今,似乎是突然间,锔瓷又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单从价格而言,把破了的陶瓷器皿通过锔瓷恢复使用,多数时候比买个新器皿花钱还多。但现在网上仍有一群人为之趋之若鹜,而在现实中,玩锔瓷也成为一种小众的时尚——比如在北京、武汉、成都等地,就有一群人在工作之余学习锔瓷技艺。这或许与简约、节俭、惜物的传统重新回归相关,与现代人愈发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相关,可能更重要的是,今天的锔瓷已经不光是一个旧物新用的实用技艺,现代锯瓷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元素结合,使锔瓷技艺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茶博会期间,锔匠们不仅帮你修补遗憾的艺术,更让你见识什么是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

6、以茶结缘,慢意生活,回归本真。

喜欢茶,每个人或有自己具体的缘由,因为茶的清淡,因为茶的甘甜,因为茶的苦涩,因为茶的柔和,因为茶的回味茶在爱茶人的心里,早已不仅仅是茶,它更像是百态人生,谱写出不同人的不同状态。茶博会期间,组委会将携手各大厂商品牌举办近百场新品名茶、臻品老茶品鉴会。在这里,你不用花一分钱,不仅可以喝到各地的头春新茗名品,更有多款10-20年以上的臻品老茶品鉴,全国各地的名优好茶,你也可以一次喝到嗨。现场不仅可以一边学茶艺,还能欣赏到各地的特色茶歌舞表演。以茶会友,以茶结缘,慢意生活,回归本真。城市生活让我们的节奏加快,让我们留给自己的内心时间越来越少,相聚茶博会,共同品一味好茶,处一世甘甜,收获一份喧嚣生活里的淡然心境。

7、快速入场,避免长时间排队,就这么简单。

2018第17届武汉春季茶博会观众在线预登记已全面开放!想约的小伙伴们请赶紧完成预登记,微信关注武汉茶博会,即可提前在线预登记并获取电子票免费参观展会,在线预登记更有机会获取免费茶礼喔!

8、传承精彩、再创辉煌。

武汉茶博会由有着近20年的展会运营经验的知名策展机构——武汉中兴恒远展览有限公司主承办。其创办于2008年,2012年起分春?秋季两季举办。2015年列入国家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名单,2016年列入武汉市“会展品牌提升工程”并荣获武汉会展年度大奖“优秀品牌展会”。本届大会规模继续扩大、展商地域不断增加、采购商持续增长、国际客商明显增多、综合功能不断扩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加强。可以说是特点特色鲜明,成效成果喜人,办出了“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成功”的声势和美誉。用奔跑的速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市发展的脉搏,不断为积极拓展湖北市场的企业品牌提供强大的发展平台和贸易商机,为茶行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强势为中国茶业发声。

茶道是什么?跟茶有关的礼仪,典故,传说都有什么?

泡茶技法(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茶叶饮法(一):红茶饮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我国古代,茶叶最初作为药用,是采摘生叶煎服。以后,发展为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茶类众多,风怕习惯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一)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请饮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但在广东,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在我国西藏、内蒙古,这种饮法更为普遍,称之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饮法是: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艺泡茶的工具种类繁多。置茶器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桨;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闻香杯、杯碟;涤洁器包括茶盘、茶船、渣方、水方、涤方、茶巾、容则;其它还包括煮水器、香炉、奉茶盘等。
以上介绍了林林总总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绝非一定繁琐复杂,而应由简入繁,重在培养自己对茶叶的基本认识。
二、泡茶的注意事项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冲四次:一为皮;二三为肉,四为极。四冲之后,茶汤基本转薄。四泡茶浸泡时间应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决:低、快、均、尽。出茶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汤热度;匀,表示对客人一视同仁;尽,茶水沥尽,茶叶不浸泡过久,茶汤不会苦涩。
任何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茶汤应与茶叶分离,即泡即饮。过浓的茶汤对身体不利,浸泡过久的茶汤会破坏茶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间,用上茶浓,用下茶淡。
在古筝乐曲的伴奏下,主泡人熏香、净手,先引茶入茶,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

烫杯温壶: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最后主泡人向客人答谢品茶,鞠躬退场。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一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一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在”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国学茶道的知识

国学茶道,即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茶道相结合,其中包含的知识如下:

1.茶的分类和品质: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各个品种有不同的品质等级。

2.茶之历史与文化:中国很早期就开始使用茶,同时茶文化也有着千年的历史。

3.茶器和茶具: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茶器包括茶道服、茶道椅、香炉、花器等。

4.茶艺服务规范:茶道服务需要遵守礼仪和规范。

5.茶道表演和艺术:茶道表演需要考虑动作、音乐、配景等方面。

6.茶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茶道文化需要传承保护,同时也需要融入现代的文化元素,以使其发展持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9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