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斑鸠坡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

小小茶农 2023-11-25 16:40:08

斑鸠坡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

思茅区历史上是马古道的起点。从思茅通往各地的茶马古道根据走向主要有六条线路,即北道、西道和向南通往东南亚的四条古道。它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连通京城,往西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地蜿蜓直上青藏高原。

这条神秘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通道之一,有着无尽的传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一条史诗般的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是南北走向的重要一段,它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它从思茅城北腊梅坡向北通到坡脚,全长14.5公里。根据地域、民族、生态、文化等不同特点,茶马古道又分为六段十八景:第一段腊梅相送:景一:腊梅坡--茶马古道的大本营。景二:古道牌坊--见证茶城兴衰。景三:石屏河桥--盼归之桥。景四:小水井--思乡之井。

第二段 故园春色。景五:土地坛--平安之神。第三段 古道风云。景六:细腰子坡--茶马精神。景七:滚马坡--古道英雄。景八:哆依树垭口--品味酸甜苦涩。景九:山楂洞--历史的天空。景十:十年果树--千年守望景。十一:樱桃台--人狗情未了。景十二:观云台--自由和浪漫。第四段 瓜林天懒。景十三:三丘秧田--古道人家。景十四:信房--时空连线。第五段 鸠岭松涛。景十五:哨排坡--已逝的硝烟。景十六:二台坡--赶马情趣。第六段 斜阳古驿。景十七:绕行桥--童魂之桥。景十八:坡脚古驿--寻找回来的村庄。

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 *** 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 *** 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意义: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但它的历史与价值却永远熠熠生辉。

1、黄金旅游之路

茶马古道游,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独家,举世无双。

2、文明传播古道

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3、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

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

4、宗教传播大道

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藏传佛教也沿着这条古道广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传播。

同时从藏传佛塔的发展与流传看,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其一, *** ——青海——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其二, *** ——云南——四川——广西——湖北。

5、民族精神之路

提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马帮。

马帮在千百年在历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6、民族团结、融合之路

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

7、安疆固边之路

茶马古道的拓展,茶马贸易的兴盛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巩固。

8、经济发展之路

千年茶马古道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这一地区许多城镇的形成,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茶马古道分为:

1、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2、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 *** 对贩茶实行 *** 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3、滇藏茶马古道。

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 *** ,直达 *** 。

有的还从 *** 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4、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 *** ***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 *** 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大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 *** ;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 *** ;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 *** 。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

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滇藏线茶马贸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 *** 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

*** 、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 *** 。

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云南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涉及21个县(市、区)。

?

西双版纳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易武茶马古道、同兴号、车顺号、同昌号、同庆号、王少和旧居、麻黑古茶园、菜阳河茶马古道、斑鸠坡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孔雀屏茶马古道、茶庵塘茶马古道、广恩桥遗址、哀牢山茶马古道、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等。

临沧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鲁史茶马古道、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阿鲁司官衙、鲁史文魁阁、鲁史戏楼、“俊昌号”茶庄旧址、鲁史兴隆寺、鲁史民居古建筑群、鲁史犀牛太平寺、鲁史塘房古村落、香竹箐古茶园等。

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西藏,终点是江苏。

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以及环境最为恶劣的古道。

茶马古道纵横交错地在滇、川、藏三个地区之间。因而古道沿线的地势差异较大,地质结构复杂,途经之地大部分都是高山峡谷和急流险滩,再加上变化多端的气候,使得茶马古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其中高海拔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茶马古道沿线海拔多处于2000到5000米之间。

茶马古道几乎横穿了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茶马古道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险峻,由于古道是穿梭在各山脉和跨地域的道路,致使大部分的古道都是狭窄的,一般只有两尺多宽,有的甚至更窄。且随处可见断崖绝壁,各种新式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在茶马古道上施展。

茶马古道特色景点

1、行文碑刻

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规定行文碑刻位于镇沅县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马古道上,距城区2千米。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间古道通行驿站关卡,通行关卡规定行文刻于长1.9米,宽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条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字迹严重风化,勉强能看到部分石碑内容。

2、为善最乐碑

茶马古道在唐之前业已形成,铺设石头路面则是在明、清、民国时期。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为善最乐碑”详细记录了思茅区当年铺设斑鸠坡茶马古道的情况。

3、茶马古道驿站之新添站

唐宋茶马古道驿站之新添站位于荥经县新添乡新添村的村道上,由驿站和驿道两部分组成。驿站位于场街中部,坐东向西,该驿站始建于清代。古驿站门前现存古驿道,原为青石板铺就,宽3到4米,残长300米有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