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高原饮茶

茶百科 2023-11-25 02:41:16

高原饮茶

当你踏上雪域高原,不论走在城镇街头,漫步乡村小道,还是越过辽阔草原,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浓郁的香味。踏进藏族人家,不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来常往的友人,主人首先捧上香喷喷的茶,恭敬地请你喝上一杯,然后才开始寒暄议事。勤劳智慧的藏族妇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生火烧水打茶。藏族群众早上什么都可以不下肚,但茶不能不喝。甚至,人们到车站、机场和渡口送别亲友,到医院探视病人,到亲友家为死者吊唁,到公园过“林卡”,也都离不开茶。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更是青年人常进,老年人常出没。

我国西北回族的“盖碗茶”,蒙古族的“奶茶”,北方汉族的“泡茶”,东南沿海汉族和东南亚华侨的“功夫茶”,云南佤族的“苦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享誉天下,而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和“清茶”更独具持色。

清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茶叶深煮久熬成汁后,再加入少量食盐,倒入杯中即饮。清茶在清淡中伴有一丝淡淡的咸味,使人沁心舒适,越喝越想喝。

甜茶,也称奶茶,将红茶放入壶水中煮熬成深褐色,滤除茶渣,倒些开水稀释,待清淡适中,再加入鲜奶或奶粉,白搪,以及少许食盐,在水壶中用力摇动,使之水乳交融后,置于火炉旁或盛人暖瓶内,随喝随倒,喝一口,主人添一点。将杯中的茶全部喝完,表示不想再喝,或准备告辞。当然好客的主人还要再三请你喝。香甜可口的甜茶,深得人们青睐,街上的茶馆大多也是甜茶馆。人们在茶馆中,不仅品尝美味甜茶,还谈天说地,下棋,打克朗球,尽情享受,其乐无穷。

制作酥油茶,先将砖茶(伏茶)深煮久熬成汁后,滤除茶渣,加入酥油和少量食盐,在持制的木质桶——酥油桶中用力抽打,使酥油和茶水交融,然后盛在壶中放在火炉边,或装到暖水瓶中,边倒边喝。喝法同甜菜差不多,只是在喝前先将漂浮在茶水面上的油轻轻吹到一边再喝。茶碗也比较讲究,过去多用带盖的木碗和银碗,现在一般用印花的小瓷碗,也有仍沿用木碗和银碗的。男用的碗和女用的也有所不同,男用的稍大些,且较粗旷。酥油茶香醇甘润,营养价值极高,是藏族必不可少的饮用佳品。生活在高原上的汉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喜饮酥油茶。

藏族人民这种饮茶的习惯,与高原独持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据有关专家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碱、咖啡因、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物质。藏族人民主要以畜牧为生,食肉为主,茶碱能溶解脂肪,可以消食比腻,帮助消化。高原新鲜蔬菜和水果相对平原较为缺乏,人们难于摄足人体所需维生素,大量饮茶,可以适当加以弥补。雪域海拔高,风寒氧缺,常常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面龟裂;缺氧使人头晕、气急、心慌、呕吐,茶中的芳香油、咖啡因能起到兴奋大脑,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增加血管和心脏的功能,从而提神醒脑,保护肌肤,补充氧气,减轻高山反应。有人说,喝酥油茶,甜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医疗伤风感冒,气喘咳嗽等疾病。虽然这些科学道理没有多少人晓,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深深体会到茶叶的莫大好处,因此,饮茶之习久传不息,源远流长。

据藏族民间传说,公元三、四百年前,西藏并没有茶叶,当时吐蕃居民饮一种树皮熬成的汁。到解放前,还有不少买不到或买不起茶叶的贫苦农牧民,仍饮这种树皮熬的汁。吐蕃强盛后战争频频,兵马曾到过中原,从相邻民族中夺得茶叶。起初不知其谓何物,更不知有何用途。后来,受其他民族影响,吐蕃上层开始饮茶。到公元七、八世纪,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相继进藏,不仅传入了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带来了大批物资,扩大了唐蕃贸易,其中包括茶叶贸易。从此西藏民众开始普遍饮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茶俗。

喝茶的起源?

茶源于我国,但饮茶始于何时?据《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神农时代开始发现茶可以作为饮料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关于神农氏尝百草,古代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神农尝百草,日语七十二毒,德茶解之”,是说神农氏在采草药时,为了验证草木的药理功效,必采而嚼之,亲自尝一尝,有时一天会碰到好几种有毒草木,使他口干舌麻,甚至五内若焚,他意识到这些都是中毒的征兆。有一天,正当他口干舌麻躺在大树下休息之际,一阵风吹过,树上飘落几片叶子,神农氏信手取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涩,但觉麻木消失,舌底生津,并感到气味清香,醒脑替身,于是采叶而归,定其名为“茶”,与此同时,他和人们也发现了茶的解毒作用。
另一种传说是神农时代没有医生,病人只得自行找些草药煎服。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仅亲自采挖药材,有时也帮忙熬煎。有一次,当他在大树下生火煮水时,有几片茶树叶子落入锅中。他正要放草药,却见水色微黄,便取水饮之。 他觉得此水味苦带涩,喝后回味香醇甘甜,并能解渴生津,振奋精神因而捞叶研究,从而肯定了茶的药用价值。
当时人们处于原始生活状态,吃的是野果、虫鱼、禽兽等,往往是生吞活剥,因此常常闹病。原始人类一旦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有毒的、或毒性大的东西就死去;吃了不相干的药就无效;有时吃了恰恰是对症的,病就好了,于是人们就知道了这是治某种病痛的“药”。由此可见,数千年前,人们用吃茶解毒,是符合当时社会实际的,即使今人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我国民间百姓推崇神农氏为发现和 利用茶树的鼻祖,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西藏酥油茶的好处

酥油茶功效
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即是说新鲜酥油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认为酥油可“益智增热力”,“千般效用延年称上品”,“可促进人的体力及延长寿命”,“人们日常饮食靠油类,体内供热内脏可洁净。体质即补气力容颜添,五官坚固长寿到百年”。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还可使精液增多,滋润肠胃,和脾温中,润泽气色,精力充沛。酥油茶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喝后能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
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藏民,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由于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区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们只有靠饮茶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并且饮茶可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牛羊肉属于酸性食物,经人体消化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氢离子,它会使人体血液偏酸性,出现胃酸过多、便秘、疲劳等症状,大量饮茶后,在人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这能使人体内的酸碱维持平衡。所以,藏族人民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历史中的茶美人

历史中的茶美人
在茶的历史上
有七位女性对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让茶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柔与妩媚她们是卓文君、文成公主、鲍令晖、李冶、江采萍、李清照、凯瑟琳皇后
文成公主
传说是唐高祖李渊堂侄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奶茶创始人
也是我国藏区茶文化的奠基者
文成公主平生喜欢茶
她与松赞干布成亲时
陪嫁的嫁妆除了有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还带去了茶叶,刚到西藏时
文成公主很不适应那里多肉少菜的饮食结构而且觉得牛、羊奶膻味特大为了解腻,经常吃完牛羊肉后喝些茶解腻后来她发现杷茶倒进奶之后口感更好这就是最初的奶茶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在文成公主的引领下饮茶之风很快在青藏高原各部落传播开来直到今天藏区人民还以酥油茶接待八方来客

卓文君
西汉时期蜀郡临邛巨商卓王孙之女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的家乡邛崃
作为世界上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历来有“万担茶乡”的美誉
漫漫南丝路,邛茶香万里郭沫若在《题文君井》中写道: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谅无比后人为纪念卓文君勇敢忠贞的爱情特将她新创制的绿茶取名文君茶

凯瑟琳
饮茶皇后
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一任国王若昂四世 和妻 子路易莎德古斯曼的掌 上明珠
I 662年嫁到英国后
成为17世纪中叶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她将我国的茶叶带到了英国
在她的影响下
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最流行的饮料饮茶之风风靡英国上流社会
她被誉为英国“饮茶皇后”
受皇室影响
英国国民也+分喜欢喝茶
他们一般喝下午茶,会加奶加糖还要配一些点心和饼干之类的小零食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受父亲李格非言传身教她也很爱喝茶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意中人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有-段让人艳羡的甜蜜期当时她们夫妻二人平时
经常以诗词唱和而且特别喜欢饮茶行令李清照还写下了很多和茶有关的诗词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吃完饭后会玩一个游戏一就是猜书要猜某个典故在书中的哪一页谁赢了就先喝一杯茶过着“文以载道、以茶会友”的美好生活

鲍令晖
山东临沂剡城人
南朝女文学家,著名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鲍照之妹
陆羽在《茶经》中列举了诸多茶人同时陆羽列出7五首诗歌
南朝宋鲍令晖的《香茗赋》为其中一首鲍令晖之所以能被收录进《茶经》中并不是她茶艺多么高超
也不是因为她能够品尝出哪款茶来自哪个山头而是因为她在诗词上闪耀的才情南朝梁代人钟嵘在《诗品》中说:令晖歌诗,往往断绝清巧,拟古尤胜由此可知鲍令晖是典型的才女型茶人因此才得到了陆羽的推崇

李冶
字季兰, 浙江湖州吴兴人唐朝诗坛享有盛名的女诗人也是我国首位女茶艺师李治是茶艺高手,曾经拜茶圣陆羽为师安史之乱时陆羽流落到浙江,认识了李冶李冶经常和名士写诗品茶自认为在茶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是遇到陆羽后才认识到自己在茶艺方面的浅薄因而拜陆羽为师,一心钻研茶艺她本就悟性极高,加上高人陆羽指点短时间内就在茶艺及茶道上突飞猛进烹茶煮茗的技艺也声震八方直到如今吴兴一带所采用的还是她的烹茶方法湖州一带的“擂茶”据说也是她传下来的技艺 ?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