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依族家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茶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便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料。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则是他们之间联络、交往的纽带。
饮茶,以茶水待客,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布依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他们有时也上山去采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一种名叫金银花的中草药,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
买不到的茶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
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克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而赠送给情人,其中的意味就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盘郎和过门要换三双鞋 - 仡佬族婚俗 声振山谷的贵州苗族飞歌 贵州三门塘歌场 贵州侗苗地区玩山赶坳 贵州台江苗族民间美术 布依族查白歌节 话说土家饮食习俗 苗族板凳龙 贵州民歌-水族民歌 苗族龙船节 苗族踩花山 送做定情物:布依族的"姑娘茶" 贵州民族服饰-苗族 贵州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 古老神秘的苗族"独木龙舟节" 彝族的情歌与舞蹈 苗族银饰-水牛角银饰的崇拜符号 水族祭祀:一个村寨的三重世界 水族村寨舞升平 侗族鼓楼 侗族活路节 新娘敲掉牙-仡佬族婚俗 苗族-蛊毒 贞丰铜鼓十二则声声传情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爱方式 水族家奠探幽 黎平,鼓楼下的歌舞升平 【芦笙恋歌】芦笙-苗族人的密友良伴 小尧花鼓舞 走进梭戛长角苗族:目击头顶长角的神秘风俗 侗族琵琶歌 贵州苗族芦笙的传说 福泉苗寨梭扁担 甘囊香芦笙堂 长角苗娶亲习俗 长角苗梳头习俗 长角苗提亲习俗 长角苗跳花坡习俗 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苗族杀鱼节 水族的传统节日--“借额”节 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姊妹节” 白族山歌节 毕节赛马节 毕节民俗逛花坡 毕节民俗打“篾鸡蛋”(春节) 贵阳市节庆活动 铜仁节庆活动 苗族上刀山 贵州铜仁土家族简介 土家建筑―吊脚楼 贵州铜仁苗族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遵义仡佬年 贵州民间文娱活动-花灯 贵州杜鹃花节 毕节地区民间风俗 报京侗族婚礼 风情浓郁的布依族牛王节 仡佬族 新娘敲掉牙 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人口二百五十四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布依族是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人民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1949年底,大部分布依族地区获得解放,至1959年3月,整个布依族地区获得解放。1956年8月8日,建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日常食俗布依族过去有闲时食二餐,农忙时食三餐的习惯。每日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新鲜的稻谷一般用碓舂加工成米,现舂现吃,在河边或有溪水的地方,水碾把稻谷碾成米,然后加工成米饭。民间喜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加工糯米时,一般都先将糯米用水浸泡后蒸熟,趁热舂烂揉成圆或长方形的粑粑保存或食用,其中以芝麻油团粑粑最具特色。除大米和糯米外,包谷也是日常主食之一。食用时,多将包谷加工磨成小颗粒,和大米掺在一起煮成二合饭,也有的将嫩包谷磨成碎糊状,加上糯米包成包谷粑,用油炸或蒸熟食用。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日常菜肴也丰富多彩,如布依族喜食的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狲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肉稀饭,民间称血米粥,传说这种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的决心。然后大家把鸡切成碎块,与血米一起煮成稀饭,全村男女老少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便各奔东西,并约定日后伺机相见。能讲出吃鸡肉稀饭的来历者,才能认本家。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一要举行“跳花会”。“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然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一经定亲后,女方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婚前两、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边猪肉,一只公鸡和鸭,一壶水等给女方家,女方家也须杀猪办“嫁女酒”待接亲客人。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后才住夫家。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喜饮酒,更后喜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若是贵客或至亲如:舅父母、姑父母,还要打狗杀鸡款待以表敬意。在贵州望谟一带,每年三月初三,都要杀狗过节。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月选兔日或虎日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斥望丰收,全寨平安。
典型食品主要有:荔波风猪、盐酸、狗灌肠、青苔冻肉、芝麻油团粑粑等。荔波风猪是用小猪腌制风干而成,被誉为“厨珍,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坊间茶语忆除夕早茶
下一篇: 中国人行为艺术新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