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铁观音制茶的历史(下)

茶百科 2023-11-24 21:53:56

铁观音制茶的历史(下)

(五)从绿铁观音发展至其它铁观音类。在制铁观音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铁观音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铁观音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铁观音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铁观音类,即绿铁观音、黄铁观音、黑铁观音、白铁观音、红铁观音、青铁观音。

(1)黄铁观音的产生。绿铁观音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铁观音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铁观音。因此,黄铁观音的产生可能是从绿铁观音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铁观音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

(2)黑铁观音的出现。绿铁观音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铁观音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铁观音的过程。黑铁观音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铁观音的生产(1524年):“商铁观音低仍,悉征黑铁观音,产地有限……"。

(3)白铁观音的由来和演变。唐、宋时所谓的白铁观音,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铁观音树采摘而成的铁观音,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铁观音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铁观音。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铁观音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现代白铁观音是从宋代绿铁观音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铁观音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4)红铁观音的产生和发展。红铁观音起源于十六世纪。在铁观音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铁观音。最早的红铁观音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铁观音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铁观音,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铁观音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铁观音。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铁观音叶切碎加工的红碎铁观音,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铁观音。

(5)青铁观音的起源。青铁观音介于绿铁观音、红铁观音之间,先绿铁观音制法,再红铁观音制法,从而悟出了青铁观音制法。青铁观音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铁观音说》:“武夷铁观音...铁观音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铁观音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六)从素铁观音到花香铁观音。铁观音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铁观音录》提到加香料铁观音“铁观音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铁观音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铁观音”。

到了明代,窨花制铁观音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铁观音的花品种繁多,据《铁观音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铁观音,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由于制铁观音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铁观音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铁观音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铁观音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安溪县一茶厂生产的安溪铁观音被检出稀土超标。

木栅铁观音的历史传说

中国茶的瑰宝——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安溪素有“茶树宝库”之称,有一千多年产茶历史,境内著名品种除铁观音外尚有肉桂、黄棪、奇兰、桃仁、佛手、梅占及大叶乌龙等,而制茶之品质则以铁观音种为最优。
福建省的铁观音茶栽培据考有两百多年历史,铁观音茶的命名由来有许多的传说。
传说之一:据传说,清代时安溪尧阳南岩山,有位王士让(王士让,字尚卿,清康熙六年(1687年)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清雍正十年(1732)以五经应试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同判,卒任上。著有《六经训解》,平生喜爱收集奇花异草,筑书房于南岩山麓名为“南轩”,书房旁辟有花圃。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到南岩山麓游览,在一片荒园乱石间,发现有株生态独特的茶树,香气扑鼻,遂移植于南轩的花圃里。经过压枝繁殖,细心照料,于是枝叶茂盛,园叶红心。采制成茶后,茶干乌润肥壮,气味超凡。开汤品尝,气香味醇。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在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时,携茶相赠。方苞品饮后,顿感气味非凡,疑为神品,逐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询尧阳茶事。王奏禀此茶发现始末。乾隆帝细察、掂量茶叶,认为其茶条型乌润结实,重若玄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自此,铁观音就有了“貌似观音重如铁”之说。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传说之二: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木栅铁观音系清光绪年间,木栅茶师张乃妙、张乃干兄弟受当地茶业公司之派,前往安溪引进纯种茶苗,在木栅樟湖山(今指南里)上种植,因此地土质与气候环境均与安溪原产地相近,所以生育良好制茶品质亦十分优异。

铁观音经历了怎样的种植历史

安溪种茶肇始于唐朝末

期,当时的翰林学士有记载:

“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

五代i的时候,安溪种茶技

术逐渐发展,人们开始将茶作

为礼品互相赠送。开先县令詹

敦仁因受龙安岩(今龙门镇溪

内村)悟长老惠茶,作诗以谢:

“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

人清。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

降魔不用兵。”

宋代,安溪境内不论寺观

还是农家都开始种茶。安溪蓬

莱《清水岩志》记载:"清水峰

高,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

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 鬼崆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得与补 茶经焉。”

到了明清,安溪茶叶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安溪茶农创造出茶树无性繁殖法, 并且安溪茶在全国已经有了名气。安溪八景之一的“阆岩夕照”的阆苑岩大门上,至 今还留有“白色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的对联,可见当时茶叶的生产已经遍 及安溪内外。

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采制工艺,这种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焙制 方法,革新了我国传统的制茶工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安溪西坪尧阳茶农运用乌龙茶制 作工艺,制作出名茶铁观音。从此,铁观音走入中国茶叶大家庭,并以其优异品质名扬海内外, 安溪也成为中国名茶之乡。

满意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6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