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外国使者心目中的中国茶

茶百科 2023-11-24 18:16:38

外国使者心目中的中国茶

在倡导为国饮的今天,中国茶在国人及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是茶叶大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茶是最好的媒介,上至官府,下达百姓,茶叶那淡雅、清幽、绵长的品性是中国文化人清淡自珍的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中国的茶业发展也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走进全球更多的消费者。最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在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报道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外国驻华大使对中国茶的深情厚意。

――伊拉克驻华大使夫人海涛?艾哈迈德说:“一日无茶,若有所失。伊拉克人喜欢热饮,尤其是茶,而且饮茶几乎成为多数人每日三餐的习惯。饮茶是伊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招待朋友、来访的亲戚甚至是重要的贵宾,茶也是最好的选择,再配上蛋糕、饼干和糖果,便是相当盛情的款待了。”伊拉克的社交是茶饮的社交,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不产茶,伊拉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伊拉克以石油换食品,并曾换取茶叶数万吨。

――瑞士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薄吉彬写下了“中国茶的优质和美味有时甚至可以征服饮咖啡者改变兴趣”。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牙科布?季姆丘克介绍说:“在我们国家喝茶不论季节,几乎每个家庭在餐后都要喝茶。如果让我谈对茶的感受,首先我觉得茶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据我观察,各国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饮料,如德国和丹麦人爱喝啤酒;苏格兰和俄罗斯人爱喝威士忌;意大利和阿根廷人爱喝葡萄酒;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人都爱喝米酒和清酒;巴西人爱喝咖啡……但几乎没有国家不爱茶!茶传播到一个国家就能很快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这不正说明了茶是人类之饮品吗?”

――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副馆长娜斯琳说:“在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与汉语相似,土耳其人与中国人一样热爱茶叶,平均每人每天要喝15-20杯茶,简单地讲: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摩洛哥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谢尔提说:“我想告诉中国的朋友,茶业在中国是艺术,而茶艺在摩洛哥人们心目里,则是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摩洛哥,家人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喝茶,为大家倒茶的人,必须是一群人里最德高望重的人。”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伊丽莎白说:“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年轻人尊重、学习和了解,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对本土的茶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珍惜自己国家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听朋友说过,莫斯科的居民和我们中国大多数地方的人一样,都酷爱喝茶,那么,他们平时主要喝什么茶呢?

俄罗斯人喝茶通常以红茶为主,也有不少人喜欢花茶。随着减肥风和保健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知道并开始尝试绿茶。由于俄罗斯人在喝茶时习惯加糖,甚至有人同时加上牛奶,所以大多数俄罗斯人在喝绿茶时也加糖
俄罗斯人爱喝茶 ---俄语“茶叶”一词,来源于中国,是毋庸置疑的。俄语“茶叶”和中文茶叶的发音很接近,俄语管茶叶叫“恰───衣”。听起来就是“茶───叶”的音儿。后来,到了莫斯科,走进俄罗斯人的生活,会发现上午茶和下午茶,是俄罗斯人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雷打不动的习俗。
前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喝的红茶大多来自印度,主要是印度政府用红茶来偿还欠苏联的外债,所以大部分是廉价的低级品。例如比较有名的“五月茶”公司的前身,就是一家专门经营茶叶的政府公司,当年他们进口的印度茶叶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近年来,中国茶叶不断涌入俄罗斯市场。基辅火车站的烟茶批发市场是目前莫斯科最大的烟茶批发市场,主要面向小商店和零售业主,也有不少市民来买整条的烟和大包的茶叶自用,价格比一般商店便宜很多。这里约有31家商亭经营茶叶,大多数为专营茶叶,其中卖中国茶叶的有17家。中国茶叶在这里一般被放置在货架的最上层或最下层。能在这里较多地看到的中国茶叶有:飞燕减肥茶150克装80卢布﹔福建安溪茶厂的乌龙茶125克30卢布(约1.05美元)﹔一种纸盒装名为“中国绿茶”的100克装10卢布(约0.35美元),250克装的23卢布(约0.80美元)﹔另一种袋装茉莉花茶100克13卢布(约0.45美元)
基辅火车站的烟茶批发市场,几乎占据每一家售货亭主要位置的都是各种包装精美的“立顿”红茶,以及“五月茶”公司出品的各种牌子的袋茶包和盒装散茶。而在俄罗斯的电视广告中,人们经常看到的也是这几种品牌的茶叶。
据“五月茶”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自1998年后,他们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原茶是由中国进口的。在莫斯科的普通俄式商店有时也能看见某种中国茶,但是大都品种单一,不成气候

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喝过中国茶呢?

这个就很难说了,说起这个就要讨论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

不过《马可波罗游记》没有提及中国的茶叶,筷子和长城,这个日常看见的东西。国外最早提到茶叶的记述是1545年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马可波罗游记》1298年左右写的,中间俩百年里都无茶叶记载。而且《马可波罗游记》竟然没有提到过这些中国这些代表性的东西。引起很多学者的质疑。

2011年的环球日报提到一个意大利考古学家的报告说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很可能是个骗子,他所知道的都是道听途说而来。包括很多的地方语言皆是由波斯语形成。他说自己深得忽必烈赏识当了扬州的行政官,中国史书没有记载任何关于他的故事。襄阳献炮的故事主角也不是他,元史记载为一个波斯人,1274年就死了,马可波罗1275年才到,所以根本不是他。这本游记本来就是哗众取宠的工具,越传越大,越描越黑,来表现自己的功绩,更加的刺激欧洲列国的复兴。

马可波罗的主要说辞按照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主要是:1 、在元朝做大官 2、 深得大汗忽必烈赏识

但这两条在中国的记载中就没有任何印证。因为中国所有的官方和民间记录中,都不曾有这个威尼斯人的蛛丝马迹。虽然元朝的官制总体上是比较粗放的,但马可波罗所说的那种朝廷重臣位置,依然会在历史上留下片言记载。很遗憾,至今没有找到任何这种证据来说明他的说辞是真实的。

其次,他对中国的茶叶、瓷器都不曾有记载。一些人认为这是他长期混迹在蒙古和色目两个群体的结果。这种说法非常可笑!因为正是元朝大力将中国的茶叶与瓷器,输入中亚和欧洲。历史上,伊朗、西亚和俄罗斯人,就是从元朝时期开始养成大量喝茶习惯的。

威尼斯商人群体本身也在这个贸易网络之中,对此一无所知只能说明他压根没有处在这条线路上。此外,在当时的元朝,到访的欧洲旅行家和阿拉伯人非常多。马可波罗之前,教皇和法王的使者就曾经造访蒙古帝国首都和林。他们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亚的一些线路与风貌,马可波罗完全可以参照他们的记录来吹牛。

马可波罗之后,还有天主教传教士和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中国。他们都不曾在自己的游记中,提到有马可波罗或者类似的人物。双方的时间非常接近,居然毫无记载,这能说明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真实性?!

最后,从威尼斯共和国本身的情况来说,马可波罗更不可能抵达中国并担任重臣。以贸易立国的威尼斯,一直非常重视商业情报,并与亚洲各地的统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在元朝时候,是有威尼斯人到访中国境内的。他们居然没有留下关于马可波罗的记录,马可波罗在中国多年,居然不曾与家乡尝试通信,这些事情都是不合常理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58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