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标准兴茶富茶农
江西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重点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的主要经济作物,传统的特色产业,茶业经济铸就了婺源的古、现代文明,见证了婺源的发展历史。婺源绿茶素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天然品质名扬天下。近年来,该县立足婺源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的地域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走标准化之路,茶产业标准化工作硕果累累。
茶叶质量实现可追溯
婺源茶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转轨的阵痛中觉醒,审时度势,确立了发展生态茶业的战略。从1996年开发大鄣山茶并获得第一个中国茶叶产品AA级绿色食品证书开始,婺源茶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绿色食品生产的道路。
2005年,承担了农业部948重大项目GAP专题(绿茶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项目研究,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制订出茶叶生产质量管理9个技术规程,尔后颁布实施了《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率先在全国同行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茶叶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2008年底,全县15.5万亩茶园中,通过国家验收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1万亩,经国内外有机食品检测机构检测颁证的有机茶基地5.2万亩,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县。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全程标准化管理
茶叶是一种饮品,质量安全是第一位的,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决定茶产业的兴衰。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该县从茶园开垦、种植、管理到采摘、加工、运输、贮藏全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县连续5年茶叶出口检测无一例超标现象。
茶叶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茶叶收入在重点茶区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茶叶兴,婺源兴,茶农富。实施标准化,不但提升了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近3年来,全县茶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2006年产茶5700吨,实现产值3.08亿元;2007年产茶6200吨,实现产值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26.6%;2008年产茶7000吨,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23%。今年1-5月份全县采制茶叶4600吨,同比增长7.15%;其中名优茶1150吨,同比增长9.53%;加工贸易量1.2万吨,同比增长8.7%。
茶在林中生,林中生好茶
婺源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6个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164个村小组成立了创建指导组,配备了创建技术指导员,全县6.2万户茶农参加了创建工作。全县10个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和8个茶农协会拥有茶园基地7.8万亩,全部列入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茶农协会、龙头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市场优势,他们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广大茶农自愿申请加入协会。目前,全县茶农已有3.6万多户加入了各龙头企业的茶农协会组织,占全县茶农户数的58.8%;拥有茶园面积7.8万亩,占创建总面积的60%。
婺源县把绿色基地建设与茶产业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始终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要求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扶贫等部门坚持以茶产业为主申报项目。3年来,共申报立项实施茶产业项目14个。项目实施围绕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进行,并成功嫁接948课题GAP项目(良好农业规范)成果。
先进技术、科研成果的运用与嫁接不但提高了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而且为广大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大鄣山乡水岚村是婺源的重点产茶村,全村182户821人,茶园820亩,2006年在林生茶合作社的带动下参与创建,走上了以茶致富的道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名优茶采制技术、茶园增产技术措施),2008年,全村茶叶产值达到262万元,户均收入1.4万元,人均茶叶收入3191元,分别是创建前(2005年)的2.1倍和2.4倍。现在全村茶园真正达到了茶在林中生,林中生好茶的意境,真正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在创建中尝到甜头,目前全村182户全部加入了林生茶合作社。
3年来,该县累计投入1.8亿元推进基地建设。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和措施:对获得绿标或有机食品证书的每个奖励2万元;茶叶加工厂改造建设达标的每个奖励6000元;对新建标准化良种茶园50亩连片以上的每亩奖励700元。
婺源创建工作虽然通过农业部验收,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不是终身制称号。为此,该县自创建之初就有明确认识,坚持把基地创建与监督管理贯彻始终,并在创建和管理运行中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把《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作为规范性技术文件,规范运作。同时会同质监、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有机茶基地检测颁证机构联手,对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和产品实行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你买 的茶应基本是低山用化肥用催产素的茶,所以喝起来没味。高山茶就不同了。其实,喝茶不能一味贪便宜,茶叶还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江西婺源是绿茶之乡,所产的茶大部份出口到欧盟。你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婺源高山绿茶”,就有相关介绍。了解一下,不错可以联系当地茶农购买。
在江西大山深处,静谧的山村,潺潺的流水,浓浓的乡情,长溪村这边感觉已经是挺出名的了,来这里玩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这里还住着很多的人,建筑风格还是很有特色的。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徽派建筑还保存得完好,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以村为中心,无论你向东南西北哪一个方向走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美。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长溪村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自驾车去长溪一般在景婺黄高速的赋春镇高速口下,北行过赋春镇后转去清华镇的县道。不久就会注意到在公路的左侧有去长溪的指示牌,顺车进去就好了。从进口到长溪村有12公里的山路,比较崎岖,而且回头弯较多,据说有108道弯,注意鸣笛和慢行,正常行驶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庄,一般游客都会选择包车前往。
在古代是人塑造建筑,如今是建筑塑造人。古城长溪的徽派建筑,在古镇中别具一格。它像个养在深闺的姑娘,不被外人所熟知,但它的美却是年年依旧。长溪村要比石城的村子美,有山有水有板凳桥,这也弥补了没去漳村看板凳桥的遗憾。长溪村的枫树叶子落得比较早,12月末大多已凋零,枝头只有稀稀疏疏的叶子,枯败的颜色。
每到深秋,村庄前后的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去摄秋。古村庄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这里体现了徽州古村落的生存方式和文化。长溪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庄,虽然有住人,但是人烟稀少。
通过一座独木桥顺道上山坡沿水渠而行,山涧最后一道弯,前方的山坳中就是终点目的地-长溪村。迎接我们的不是长溪最美晚霞,然而秋雨中长溪美丽依旧,好多摄手冒雨驻留拍摄。此次徒步难度指数不高,古驿道很美,尤其沿途原生态之美,空气清新,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徒步人数增多,敬请随手者手下留情,保护好这里的环境!
这里漫步在村中,领略山间村民古朴纯情的生活与生产,尝一尝农家特产,与他们发音不准确的普通话面对面交流,你会知道许多民俗风情。深幽的古巷里,黛瓦粉墙的老房子,剥落的墙灰拆射着长溪村那段遥远的历史。如果你是春夏油菜花盛开的时候过来,这里到处都呈现出一片采茶忙的景象。你可以和茶农一起上山采茶,自己采摘,自己制作,品尝自己做的茶,茶香沁人心脾。
村头就有一条小溪,是拍照的好地方,一直往山上走,可以看到落日和小村庄,秋天的景色更迷人,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等着拍日落的景色。村对面的山上有一些古树,沿着小道爬山,感觉一股古朴沧桑感,眺望长溪,仿佛回到了历史。每年12月初,这里一簇一簇逐渐红火的枫叶,在马头墙小青瓦交相辉映下,美不胜收。半山坡,依然是长枪短炮的世界,应该都是在等夕阳。
程村与长溪村之间有古道相连,大约13公里,推荐徒步前往,石城在高处,长溪村在谷中,一路下行,徒步难度不大,三四小时便可到达。或许长溪的日出,没有石城的那么漂亮,但是,你可以用广角拍摄一下山边云层色彩的变化。拍日出的时候可以使用滤镜,因为对面山很高,太阳出来的时候天就很亮了!
下山后继续在村里游荡,光阴在白色的墙壁上画出斑驳的线条,留下历尽沧桑后的沉静和凝重。褪了漆的木门在风雨侵蚀下早已辨不出颜色,每扇厚重的大门背后想必都有着一段段令人嗟叹的故事。男人们在村头田地间耕作,女人们在溪边洗菜洗衣,老人们在屋前闲聊晒着太阳,孩子们在院里欢畅地嬉戏玩耍,站在古枫下,立于陋巷中,踏着青石上,听着鸡鸣犬吠,徜徉在幽静的村头,呼吸着沁凉的空气,很棒,这就是乡村旅行的体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山村里没有路灯,要记得带上一个手电筒,以便晚上走动。徒步山中古道杂路较多,很容易迷路,一定要先咨询好行走路线或请当地人做向导。另外,长溪村是婺源高山区,年老体弱者,应备好常用药品。户外步行活动的要记得带足路上吃的食物和用水。
江西婺源的确是个好地方,这里还是婺源高山茶的著名产地,大山深处宁静的徽式古村长溪村,来到这里感受到徽式风情建筑,山水建筑组成了和谐的画面,秋意浓浓!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过来,此时村庄前后的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枫树一片火红,站在村后的山坡上,可以逆光拍摄长溪村的日出和日落景观,在周围红枫和灰白色徽派建筑的衬托下,美不胜收,绝对不虚此行。
今天小旅就给大家先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请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来,我会很认真的回复你们,再次感谢那些喜欢小旅文章的小伙伴,小旅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分享更优质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将带大家走进更神奇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56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金新峰:村野牌岩茶渠道建设
下一篇: 游戏:《问鼎》流行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