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咀,来试湖山处女泉。(近代·丘逢甲《潮州春思》其六)瀹(yuè),煮;鹪咀,茶叶名;处女泉,出自潮州西湖。诗中所绘是潮州人延续了数百年,至今仍常见的生活场景——烹茶,人称“工夫茶”。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是为了解渴,还要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之集大成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工夫茶的茶具是“一式多件”,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12件,讲究产地、出品。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小浅齐老”;茶杯则要“小浅薄白”。
工夫茶之工夫,全在茶之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七八成即可;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最好;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用茶壶盖刮去;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筛茶——讲究“低筛”,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必须循环筛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潮州功夫茶就是这样。
? ? 流行于闽南粤东一带的、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的品茶民俗被称为“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潮汕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南方的饮茶风俗相比,北方人对于茶的理解和感受,更多的是在于“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在北方,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咕噜咕噜大口的喝茶,能安静坐下来细细品茶的人少之又少。而南方人饮茶能消磨一个下午,甚至茶桌胜于酒桌,好多合作都是在喝茶的时候谈成的,其中又以潮汕人尤为突出。
一、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 ? 在潮汕方言中,“工”即力气、时间,工夫茶会将茶叶反复冲泡,对于茶叶要求味足、耐冲,在其他地区盛行的绿茶、花茶等茶叶并不适用。工夫茶对主客双方都有一定要求,在其中体现文化的内涵。“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先尊后卑,先老后少;新客换茶;强宾压主,响杯擦盘”这些都是饮茶时需要注意的规矩。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茶杯不便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作为“司炉”,在第一次斟茶时,要从最年长的开始斟起,第二遍时就可以按序斟茶。相对的,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轻弹两次表示感谢。茶喝完放杯时要轻手,不能发出很大的声响,否则有"强宾压主"、"有意挑衅"的含义。
? ? “工夫”,在潮汕话中是圆满、周到的意思,做到像阿庆嫂一样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潮谚曰:“合得主人意,才是好工夫”。一壶普通的工夫茶,充分蕴含了潮汕人待人处事中的讲究和睿智,讲求有来有往,这就是潮汕工夫茶的“工夫”所在。因而“工夫茶”和追求泡茶技巧的“功夫茶”还是有所区别的。
二、工夫茶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位置
? ? 由于地处亚热带,天气较为炎热,需要补充较多的水分,但水喝多了会对肾脏造成比较大的负担。茶中的 咖啡因 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燃烧,使其转化为能量,热茶水以及脂肪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 人体 出汗,带走热量又能止渴。因而工夫茶以“浓”、“苦”出名,工夫茶选用的茶叶也多以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普洱为主。这些茶种的产茶地多为广东、福建、台湾,而这些地区比邻潮汕,交通上获取十分便利。
2、地形与气候
? ? 潮汕地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特别是黄壤,多分布于海拔600m 以上的山地。600m以上的山地,年均温15-18℃,雨量充沛,湿度大,紫外线和漫反射光丰富,十分有利于茶叶中的含氮物质、氨基酸、生物碱、叶蛋白质、糖份和芳香素的形成,进一步促进茶树的生长。所以潮汕地区是全国重要产茶区之一。虽然本身属于产茶地,潮汕地区的茶叶产量与品种远不足以满足好茶的潮汕人,因此潮汕地区也成为各地茶商售茶的重要市场。据统计,潮汕地区人均消费茶叶量 (即每年每人平均饮茶量)超过1600克,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汕头人一年喝茶超过 15000 吨,年茶叶消费支出超过 10 亿元之多。以我国产茶大区福建安溪产茶区为例,据统计,每年安溪茶叶有近五成的产量销往潮汕地区,另外五成则销往世界各地。
3、独特的海洋商业环境
?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邻近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移民地区,源于中原文化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海洋文化。潮汕地区周围群山阻隔使得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但其东南濒海,海岸线长达278公里,近海又有很多岛屿,岛岸线长124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的居民很早就开始发展海上交通,“逐海洋之利”。
? ? 潮人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形态当中既有强烈的中原大陆文化意识,又有十分鲜明的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海洋文化特色。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像客家人一样既崇尚成为“中举为官”的读书人,也羡慕能“下海赚钱”的商人。潮汕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少人多,生存空间受制约,培养了潮人 勇于向外开拓的冒险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 。长时间面对台风频繁的地理环境,培养和锻炼了对大海的适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生活技能,例如如何应对台风天气,根据时令种植,保护海岸植被等等。这种海洋文明也造就了一批不依靠土地、以海谋生的“非农业”人才,同时也铸就了他们精明能干、机巧善变、开拓进取性格特点。
? ? 从地域性环境方面考虑,潮汕海洋文明经过长期的演变积淀后,形成的海洋意识的文化内涵是一种 开拓创新、奋斗竞争、抱团聚义的独特的海洋观念和商业意识 。潮汕如此浓郁的商业氛围孕育了市场经济,重机遇,重信息,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喝工夫茶时,人们可以交流各地的信息,探讨各种“以小搏大”的发财机遇。相比北方人在酒桌上拼酒谈生意,潮汕人更喜欢在茶桌上有商有量地谈生意。
? ? 工夫茶篇截取大三写的一篇文化地理的课程论文《 浅析工夫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作用机制 》,研究深度还不够彻底且因为资料比较少,所以内容还不够成熟。即使这样我也觉得还挺意义的,有机会我会继续完善。如果让我选一个地方研究,那一定是自己的家乡。以家乡为豪,也为中华文化的多彩骄傲。
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 文化 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工夫茶茶道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潮汕工夫茶茶道的礼仪 酒满敬人,茶满欺客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食茶?,对方回以?免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县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臭脚味),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
潮汕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 饮茶 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茶三酒四提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提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关于功夫茶具介绍 功夫茶具是什么?
其实,功夫茶具并不是一个茶具的品牌。功夫茶具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与广东等地,随着后来慢慢传播到各地区。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具介绍功夫茶具组成部分及使用 方法
一、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二、其他配件
1、茶巾: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不能用来清理泡茶桌上的污渍,果皮物。
2、茶盘: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3、茶船: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4、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
5、茶罐: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6、茶荷: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7、茶托:用于将功夫茶杯托举到客人面前,可防止茶杯烫手,以及其他人手指污染茶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5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的命名以及由来
下一篇: 乌龙茶与紫砂壶历史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