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陶的鉴赏(下)

小小茶农 2023-11-24 08:27:18

紫砂陶的鉴赏(下)

五、紫砂艺术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
(一)时代的风格
从明代至今,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制作的工具、步骤、形成之法皆不相同。例如︰明末清初之壶多采用捏坯车胎之法,是先以手捏成壶形坯胎,置于干后,将坯胎放在车盘上,旋转车盘以刀按坯胎,即能车成圆形,再另接壶嘴与壶把。此种做法,在捏坯和接驳壶嘴与把时,需用手指累按手捏,所以壶体上隐约可见指纹与较粗的竹刀之痕,这个时期的壶,由于工具的关系,多无局部的精细加工,壶身里面片接之痕,壶嘴与把的泥接之痕明显。壶嘴与把多为手捏泥修成形,故弯折处,多有细小折纹。壶盖多用手捏,故常见圆形壶钮与盖形,并不是规律工整的。偶见精工之佳作,多为名气响亮者所做,如时大彬、陈子畦、徐友泉……等。精制紫砂壶时,即使用沾水之毛笔,将捏坯时的手纹及车胎的刀痕抹平,但是紫砂品的表面,经高温窑火烧熔,微有涨缩后再结成之表面,原有的指螺纹与刀痕仍隐约可细细地辨认。

清干隆时,开始有模印车胎手制成的壶,那是以泥片放入模型内,规筑成形,干后再车胎表面,使之平整光滑的方法。起初只有壶身采取模印,壶嘴与把仍是手捏成形,后又发展至壶嘴与把皆以模具印出,再接驳一起成形。此法做出的紫砂壶,外形规整,不歪不倚,看似精美,却较难发挥作者制壶时的灵动性,且模印车胎法较为简易,一般人工都可上手,适合大量制造,反而捏坯之法已少见。

直到清嘉庆时杨彭年善制紫砂壶,才又重拾捏坯车胎之法。此法做成之壶,看似不甚工整,却浑然有致,线条起伏自然,能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技艺与灌注其形体之精神。所以后代之名家,如申锡、黄玉麟……等,皆受其影响,采用此古法。

现代紫砂壶之做法,圆器多采用「打身筒」之法,是在转盘上,把泥片圈接成筒状,用工具把泥筒均匀拍打成圆形的壶身,然后接壶颈、脚、把、嘴等部分,另做壶盖即成。方器则采用「镶身筒」之法,是按设计的形,先做好样板,依照样板裁切泥片,把裁好的泥片镶接好,配制壶盖即成。「镶身筒」法,事实上不是现代的做法,而是延续了过去的传统,遵循古法。一九六八年在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的一件「六方大彬壶」,其时代是明万历四十四年。这把壶的做法,是裁泥片镶接而成,壶嘴、把是用手搓捏塑加工,足以证明今日正统的紫砂成型法是沿袭传统而来的。

除了可从做工成型的工具、步骤上,推论其时代外,还可从紫砂壶的线条、造型结构上,看出同一时代作品的相似处。如明代的紫砂壶,壶风多优雅婉约,文人气息重,造型多素雅少华丽。从壶身的曲线到壶把与壶嘴的呼应,柔美为上,不愠不火,可取时大彬、惠孟臣、陈用卿等名家的作品为代表。他们承受宋明瓷器的一些影响,在明时的紫砂器上,可常见与宋明时期瓷壶的线条颇为接近,雍干时期的瓷器和紫砂器的线条也非常神似,由此可见,艺术的线条,是随时代的演变渐进而变的,而它们又可互相的影响与模仿,使我们在鉴赏时,对于时代的感觉,能了然于胸。


清干隆时,国富民乐,社会安定。当时的紫砂壶,多有华丽的装饰,造型偏重高贵富丽。它们的气韵开朗,秀丽温润,大多给予人们有亲切愉悦之感。嘉道年间,文风又盛,文人致力参与紫砂壶艺者,首推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他公暇之余,设计新壶式,手绘十八壶式,由中兴时大彬绝技的杨彭年制作。此时的壶风,形式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壶身上常有书画壶铭,更加强了精练文化艺术气息。同光时期,经历战乱后,社会由动荡不安中,逐渐安定下来,此时壶风趋向,多为重实用,外形简单朴素为主,配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纯朴憨厚踏实的农民风格,流露在当时多数的紫砂壶上。民国初年,上海一些壶商,到宜兴订制壶坯,并随店主的意思,设计或自行刻上壶铭之书画,所以常见一些事实上不属于正统金石习惯的铭刻方式。这个时期,上海古董商甚至请一些紫砂艺人,如蒋燕亭、王寅春、顾景舟……等,根据古文记载的壶式,加上自己的设计,做出一些假古壶,谋取厚利。此时的壶风,多有矫情的意味,好似明明是惟利短视的世俗份子,却又附庸风雅故做文采翩翩之君子。壶的形式,多沿袭前人旧作,可是做法上手捏成形者少,半模半工者多,名家与商品壶之间质与工的差异甚远。

(二)现代宜兴的紫砂壶,由于工具与窑炉进步,制作的式样,何只千百种,但能遵循古法,如杨彭年般的手捏绝技制壶者,已经很少了。

紫砂艺人所使用的紫砂泥,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练土调配的秘方,是各有心法,所以他们用的紫砂泥,严格区分,还是会略有不同处。紫砂壶成型的方法,虽然随着时代演变,而成型的线条,却有如写字的笔迹,成为一种习惯。如同一人做的紫砂壶,连续拿出三个不同的造型做个比较,很容易发现壶肩的转折,壶嘴延伸的曲度,壶把圈的角度,都是非常接近的。壶身的装饰习惯,更是难以改变。紫砂艺人的人文修养与个性,也会融合于他的紫砂作品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

紫砂壶的泥料有几种【浅析紫砂壶的泥料特色】

  摘 要: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江南宜兴的恩泽,因其丰富的天然色彩被称为“五色土”,本文简要介绍紫砂泥的分类、颜色、特性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紫砂泥;颜色;特性
  
  1 前 言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江南宜兴的恩泽,大自然孕育了历代紫砂名匠,历代紫砂陶艺家以聪颖灵巧的双手,为后人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是粘土、石英、云母,以及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经1100~1200℃烧制而成,紫砂壶泥色分五色土、岩中泥色、天青色、暗肝色、海棠红色、朱砂紫色、水碧色、葵黄梨皮色、墨绿色、黛黑色、栗色、桐绿色、榴皮色、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黄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时温度也会略有不同,其色泽也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2 紫 泥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紫砂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带有浅绿色斑点,软质致密块状,斑状结构,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收缩率小等优点,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丁蜀黄龙山一带。
  
  3 绿 泥
  
   绿泥是紫泥砂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绿泥量小,泥嫩,耐火力低,一般多用作壶身的粉料或涂料,增强紫砂陶的装饰性。
  
  4 红 泥
  
   俗称“朱泥”、“朱砂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色,以粘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70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即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换,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80年代以伏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其泥质娇嫩,制作成型工艺较高,泥土收缩率较高,故成品率低,一件大壶佳作更是难求。
  
  5 缎 泥
  
   缎泥即团泥,天然团泥是紫泥和绿泥的共生矿,本山绿泥如不加拼制,直接成泥效果是很不理想。因此一个经验丰富的艺人会少许加入紫泥,这样就成为现在的拼制“团泥”了。宜兴方言里“团”和“段”同音,团泥料相对要比紫泥和朱泥更为直观。好的团泥矿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但如果紫泥料偏多,颜色就会偏红,高温下就会偏青,偏灰;相反如果绿泥成分高,烧成的颜色就会偏黄,高温下就会偏灰白,其颗粒结构的特征是质感十分丰富。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可以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多种颜色。若杂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新的质感。紫砂泥色千变万化,紫砂泥?原料处理也耐人寻味。在制作处理上大致要经过:天然风化、泥料粉碎、筛选除杂、级配、炼制、陈腐等原料加工过程。从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现代机制泥。从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样,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称熟泥,即可经陈腐后成形制作之用。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色,这就给收藏者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历史作品鉴赏的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别是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肌理给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雅致迷人。
   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紫砂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紫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紫砂壶较陶瓷优越,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
  
  6 总 结
  
   紫砂泥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较小的干燥收缩、较高的生坯强度、泥料不需加配其它化工原料、透气性好、不需施釉即平整光洁,加之外观端庄,色泽沉稳、质感好、颗粒美等诸多优点,其所制陶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深受当今收藏者喜爱。
  
  参考文献
  [1] 曾柱昭.宜兴紫砂壶的鉴定历程[M].北京:中国文物世界,1986.
  [2] 梁白泉.宜兴紫砂[M].上海:文物出版社,1990.
  [3] 李英豪.紫砂茶壶[M].台北:艺术中心,1991.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5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