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蛾蜡蝉[Greenplanthopper]茶树害虫。学名:SalurnismarginellaGuerr。同翅目,蛾蜡蝉科。分布于中国大部分产茶地区。寄主有茶、油茶、柑橘、葡萄等多种植物。以若虫和成虫吸取嫩茎、嫩叶的汁液为害,在局部茶园中发生。成虫体长5~6毫米,前翅黄绿色,前缘、后缘及外缘深褐色,后缘距臀角1/3处有一深褐色斑块,停息时左、右翅腹面靠拢竖立呈平面状。卵凝绿色,短香蕉彤,长约1.3毫米。看虫绿笆.,胸背有4条赤褐色纵纹,腹末有2束白色蜡质长毛,四周和腹部背面覆有白色蜡质絮状物。在长江中下游茶区年发生1代,各虫态发生期较茶蛾蜡蝉约迟10天。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参照“茶蛾蜡蝉”。
白蛾蜡蝉,又名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白鸡、青翅羽衣等,属同翅目,蛾蜡蝉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省(自治区)。其主要识别特征:
雌成虫体长19.8~21.3毫米,雄成虫体长16.5~20.1毫米,初羽化时为黄白色至绿色,体被白色蜡粉。前胸背板较小,前缘向前突出,后缘向前凹陷;中胸背板发达,上有3条隆起的纵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绿色或黄白色,翅的外缘平直,前缘角几呈直角,后缘角锐而突出,翅面上有1个较大的白点和几个较小的白点。后翅白色或黄白色,较前翅大,膜质,半透明。后足发达,善跳。卵淡黄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5毫米,集中产于枝条上,排列成数行纵列窄长条状。若虫末龄时体长约8毫米,白色,稍扁平,被白色蜡粉,胸部宽大,翅芽发达,腹部及翅芽末端均平截,腹末有1束白色长形蜡质物。后足发达,善跳跃。
芒果果实椭圆滑润,果皮呈柠檬黄色,肉质细腻,气味香甜,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素等。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并培育出百余个品种,中国栽培已达40余个品种。那么,怎么种芒果?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怎么种芒果?
1、选地整地
选择气候条件适宜,土层深厚、肥沃、土质不易板结,不积水,靠近水源的地方建园。较大的果园应根据地形地势划分小区,规划防护林,排灌系统,道路及其他设施。
2、种植准备
(1)种植密度
需根据气候、土壤肥力及品种来定,当前各地种植密度有5米?4米(33株/亩)、5米?3米(44株/亩)或4米?3米(55株/亩)。为了增加早期收益,开始定植4?3米,收获3-5年后可再加疏伐为6米?4米。
(2)植穴准备
定植前2-3个月挖穴,宽80厘米,深7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猪、牛粪或土杂肥20-30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肥料与表土混和回穴。
3、定植
以6-8月定植为佳,但还应根据土壤、地区、品种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西南和南部9-10月可定植,在非干旱地区可在3-5月定植。定植的时间以阴天或雨前为佳,定植时要保证根系的舒展,深度以根颈平土面为宜,定植后要淋透定根水并加复盖。
4、田间管理
施肥:幼树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合钾肥。定植后抽出1-2次梢时开始追肥,3、5、7、9月各施一次追肥,在6-8月结合压青扩穴增施有机肥。结果树施肥以氮、钾肥为主,钾的用量不少于氮,并配合磷、钙、镁肥。
灌溉:芒果树在采果后施肥和修剪时,如果遇到高温干旱天气要适当灌溉,灌溉以灌透为度,一般在11月中旬后停止灌慨。灌溉方法和灌水量要根据果园里果树的情况而定,一般采用施肥沟灌溉的方法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修剪:幼树的整形修剪植后苗高80-100厘米开始摘心或短截,要培养主枝主干抽枝,副主枝伸长60-70厘米时摘顶。
5、病虫害防治
在芒果树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横纹尾夜蛾、白蛾蜡蝉、天牛、果实蝇、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等病虫害的侵袭,需提前进行防治。
二、种芒果有哪些注意事项?
1、温度
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20℃生长缓慢,低于10℃叶片、花序会停止生长,近成熟的果实会受寒害。
2、光照
芒果为喜光果树,充足的光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和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外观。通常树冠的阳面或空旷环境下的单株开花多,坐果率高;枝叶过多、树冠郁闭、光照不足的芒果同开花结果少,果实外观和品质均差。可通过整形修翦,改善园内、树内的光照条件以提高产量和延长盛产期。
3、水分
芒果在年雨量700-20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华南地区年雨量分布不均常对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分干燥,易引起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又导致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夏季降雨过于集中,常诱发严重的果实病害;采收后的秋旱多影响秋梢母枝的萌发生长。
4、土壤
芒果对土壤要求不苛,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区均可栽培芒果。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3米以下,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
龙眼主要是虫害,所以,虫害比直接施肥更重要:
一、幼龄龙眼园的管理
龙眼从小苗定植到开始结果,一般3—4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称为龙眼的幼龄期。幼龄龙眼园的栽培管理工作重点应树龄而有所不同。第一年植株刚定植,根量少、分布浅、抗逆性弱,管理工作重点是保护根系和新萌发的枝叶,提高其成活率。第二年,植株己恢复正常生长,枝梢萌发次数多,生长旺盛,工作重点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冠迅速扩大。第三、四年,植株开始进入结果阶段,管理工作应在促进树冠扩大的同时,着重进行整形修剪,培养分布均匀的强壮结果母枝,并加强土壤改良和熟化王作,扩大根系生长范围,增加根量,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
(一)土壤管理
1.树盘覆盖:树盘是根系分布最多的地方,是供给树体养分、水分的基地,栽培管理除要经常浅耕、松土、除草外还要做好树盘覆盖工作。可利用山草、稻草或果园杂草等做材料,覆盖于树干周围的地面上,覆盖前先进行中耕松土,覆盖厚度一般为5-10厘米,树盘覆盖既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2.土壤改良:在山坡丘陵种植的龙眼园,除植前进行植穴和壕沟式深翻压绿改土外,定植后在二、三年内逐年进行扩穴(壕沟)改土,并分层填入绿肥、杂草、混施石灰、磷肥及土杂肥等,改善龙眼园土壤肥力。
(二)施肥
龙眼幼龄园的施肥常年均可进行,但施肥方法、数量及种类随树龄的变化有所不同。定植第一年,施肥应勤施薄施,以施水肥为好,每月1-2次,通常结合淋水进行,一般每株每次施复合肥30-50克,或尿素20-25克。另外可结合喷药杀虫加0.3%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以后,树冠逐步扩大可增加施肥量,做到每抽一次梢施1-2次肥,三、四年生树龄准备进入结果阶段,此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重施有机肥,以培养发达的根系和强壮充实的枝梢。
(三)排灌
新建果园应注意排灌系统的建设,新梢生长期间尽可能保持土壤湿润。
(四)修剪整形
幼年龙眼树修剪宜轻,主要注重整形工作,培养分枝角度分布均匀的枝梢骨架。另外要及时抹除主干的萌芽,减少养份消耗。
(五)枝梢管理
新种植的幼树,绿叶面积少,应尽量增加枝梢生长量,保护叶片,扩大绿叶面积,才能制造足够的养分,供应根部生长的需要,从而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所以每次新梢生长期间,要注意喷一次防虫防病的药物,保护新梢。
二、结果龙眼园的管理
结果龙眼园的周年管理有3个技术环节:一是培养强壮秋梢结果母枝,二是控冬梢促花,三是壮花保果。果园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都应围绕着这3个技术环节进行。龙眼树的树龄、树势和挂果情况不同,其生长发育特点也不相同,在实施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灵活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一)施肥
龙眼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果树,要获得丰产、稳产,特
别是在瘦瘠的红壤丘陵山地上栽培,就需要相应较高的施肥水平,结果树的施肥较幼龄树复杂,且要求严格,因为肥料直接影响树体的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为此,要根据龙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认真掌握好施肥时期和施肥量,以调节龙眼生长与结果的平衡。
1.秋梢肥:秋梢肥可分2-3次施用。第一次施肥在采果前10-15天施用,目的是恢复树势,促发秋梢,也有利后期果实的发育;第二次施肥在采果后,秋梢开始萌发时施用;第三次在秋梢伸长停止时施用,施肥份量、时期应根据树势、挂果量及放梢次数而灵活掌握,当年结果多,树势弱的应多施、早施,放二次秋梢的果园要增加施肥的次数和份量,当第二次秋梢转绿后,控制速效氮肥的施用。
2.过冬肥:过冬肥在11月上旬至下旬施,以有机质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一般以三鸟栏粪、猪粪、垃圾及磷、钾肥为主,这次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为明年开花、座果提供物质基础。
3.花前肥:在3月下旬施用,目的是补充开花期树体的营养消耗,促进小果发育,提高座果率,花前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肥料采用尿素复合肥或人粪尿。
4.壮果肥: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追施1-2次肥,施肥时间一般在5-6月疏果后进行,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挂果情况及树势而定。
(二)结果母枝的培养
培养强壮的秋梢结果母枝是龙眼获得丰产的重要环节,
也是克服太小年结果的主要措施之一。龙服和荔枝有所不同,荔枝果实成熟早,采果后温湿条件适宜枝梢的生长,一般能抽发2次以上的秋梢作为下年良好的结果母枝,而龙跟却不一样,个别迟熟的品种,因为采果时间推迟,枝梢生长期间气温逐渐下降,水分减少,所以要放2次秋梢难度大,做为早熟品种,采果后有充分的时间,原则上要放2次秋梢,争取在“冬至”前后枝梢完全转绿,否则,因枝梢生长不充实而影响花芽分化。培养优良的秋梢结果母枝,应从花果期开始,在抓好施肥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疏花疏果,主要是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平衡,解决开花结果与抽梢的矛盾,保持树体养分积累与消耗的相对平衡,保持强壮的树势,保证夏梢和秋梢的正常抽吐和生长。
疏花一般在3月中旬,当花穗抽生长约12-15厘米时进行打顶(短截),疏花工作比较难掌握,生产上一般以疏果代替此项工作,疏果时间应在幼果绿豆大时进行,过早过迟都不行,结果多的年份可疏去占总量的20-30%。
2.修剪
修剪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但春夏剪宜轻,一
般只剪除部分病虫为害枝及过密的内膛枝。秋剪是全年最重要的一次修剪,修剪时期及修剪量因植株的树冠、生势结果量、放稍次数而不同,青年结果树修剪不宜太重,放一次梢的果园,修剪时间宜推迟,可在8月下旬进行。
修剪必须在妃水管理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否则起不到修剪的作用。
3.灌溉:秋季新梢生长期间尽量供应充足的水分。
(三)控冬梢促花
冬梢是冬季抽吐的新梢,如生长不充实,一般不能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但冬梢的萌发生长,又消耗树体积累的营养物质,直接影响着花芽分化和明年的开花结果,因此要切实做好控冬梢促花的工作。
低龄结果树如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拍发早冬梢,可通过叶面施肥、灌水等措施,促进及早老熟。冬至后抽生的冬梢一定要采取措施控制,一般可采用化学药物处理,人工摘除和断根等措施控制其生长。
1.化学药物控制冬梢,生长上常喷雾0.03%-0.04%乙烯利,加0.1%B9来控制冬梢,一般在冬梢萌发抽生3-5厘米时,叶片未张开前进行。因为乙烯利控梢以杀嫩梢为主,对叶片和树体都有一定的推残作用,所以在没有萌发冬梢的情况下不应使用。龙眼对乙烯利的反应较为敏感,使用浓度过高或多次重复使用,都会引起严重落叶。因此,使用乙烯利控制冬梢一般以1次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次,并且要特别注意使用浓度不能过高。乙烯利在植株上的作用与气温有很大关系,气温高作用快,药效高,但也易出现药害,为此,喷药应在傍晚进行。
2.人工摘除冬梢
3.断根抑梢:在冬季结合埋施长效过冬肥,控断部分树
根可达到控梢的目的。如龙眼树势较旺顶芽饱满,有可能抽生冬梢时,可在整个树盘翻土20厘米深,锄断细根,但要注意断根不宜过重,特别是对较弱的植株伤根过多,不但不能成花,反而会造成树势衰退。此外,环割虽是果树上常用的控梢促花措施,但对龙跟不宜使用,因为龙眼伤口愈合能力差,环割后的植株在冬季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显著减弱,因此,不提倡应用。
(四)壮花保果
1.培养健壮花穗:培养壮健的花穗,首先要培育适时、健壮的秋梢结果母枝和做好冬季控梢保花工作;其次是在花穗抽生形成期,要根据龙眼成花特性和气候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培养健壮花稳的目的。早抽生的花穗往往易受低温的影响,受冻不能成花,生产上尽可能培养迟花穗或过长花穗进行打顶,即是当花穗抽生至12-15厘米进行摘除顶部花穗,花穗抽生期间若气温高于18℃时,混合花穗上的叶片生长占优势,新叶消越养分会导致花序发育中途终止,逆转发育成为营养枝,若遇这种情况应及时摘除花穗上的叶片,减少养分消耗,或用低浓度乙烯利喷雾,也可用省农科院生产的龙眼杀叶素喷雾。但使用时要十分慎重,避免杀伤老叶和花蕾。
2.保花保果:龙眼花穗大,花量多,雌花比例少,花期又集中,开花大量消耗了树体积累的养分,使树体营养分配失调,直接影响胚的正常发育,因而会引起大量落果,生产上常通过春季整枝、疏花、短截花穗等技术来减少花期营养消耗,以及采取增施花前肥等措施增加树体营养积累,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保花保果措施。
三 龙眼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及防治措施
1.鬼帚病:鬼帚病为害龙眼叶片、枝梢和花穗,被为害叶片卷曲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容易脱落,病梢新梢丛生,节间缩短,顶部有不同形状的畸形叶,整个枝梢呈扫帚状,受害花穗丛生成簇,花朵畸形膨大、发育不正常,花穗干枯后经久不落,常悬挂枝丛间。病源由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材料和种子带毒传播外,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蟠象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一是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输出苗木、接穗和种子等繁殖材料,防止本病传播到无病区。新建果园如个别植株发病,应及早摘除病枝、并喷药消灭传病媒介;二是选育抗病品种;三是加强栽培管理,提倡健身培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若发现个别植株发病要及时剪除病梢和花穗,集中消毁,同时应注意对害虫的防治,特别是荔枝蝽象,龙眼角颊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2.炭疽病:病源由真菌引起,主要在新梢。花穗生长期间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用25%瑞毒霉锰锌2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虫害及防治措施
1.荔枝蜡象:俗名臭屁虫,是荔枝也是龙眼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在3月下旬、4月下旬及5月上旬注意防治,药物可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用10%灭百可2000倍液喷雾防治。
2.果蛀虫类:龙眼蛀虫类品种很多,有荔枝蛀蒂虫、
荔枝尖细峨、小灰蝶等。防治时间主要在开花前及5月、6月,注意喷药防治,药物可用48%乐斯本1000倍,10%灭百可2000倍,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喷雾。
龙眼角颊木虱、白蛾蜡蝉、龟背天牛、金龟子类等,注意经常调查,若发现虫害应及时防治,同时应在每次新梢花穗生长期间,注意喷雾防治。
要注意巴蕉上的病虫是否侵入龙眼,其他的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5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陈华斌:开茶馆独辟创业路
下一篇: 斗茶·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