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RAPD技术对茶树品种鉴别的研究

品茶 2023-11-24 05:56:37

RAPD技术对茶树品种鉴别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30多个国家级及省级树优良品种进行了分析,从360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44个有多态性的引物,占所用引物的44%。但同时能在红茶绿茶两大茶类上产生多态性的引物有57个,占所筛引物的16%左右,能在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类茶树种类上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只有38个,占所筛引物的11%左右。38个能在三大茶类茶树中都能产生多态性引物中仅有22个引物多态性效果好,仅所筛引物的6%左右。结果发现:使用OPI14一个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能区别开绿茶的15个品种,使用OPI13能区别开绿茶、红茶的12个品种(其中绿茶5个、红茶7个),使用OPA10能区别开绿茶、红茶、乌龙茶共计12个品种。研究表明了利用RAPD技术进行茶树品种鉴别是完全可行的。

茶树怎样种植_茶树的种植技术?

  种植茶树需要知道它的种植方法,那怎样种植茶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树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树种植方法
  一、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商品性好和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80%采用无性系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种植

  应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的方式种植,行距1.2-1.8m。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秋栽或春栽。

  种植前挖种植沟,施足底肥,施用农家有机肥,再种茶苗。

  采用深沟浅种法。茶苗定植时根系蘸黄泥浆,在种植沟内扶正茶苗、填细土,分层压紧根际土壤至泥门,浇足定根水。

  三、土壤耕作

  根据茶园的型别、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和免耕等耕作技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肥力改善。有条件的配备耕作机,提倡使用茶园耕作机械完成耕作作业和进行茶园地表覆盖。修剪枝、叶应全部回归茶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回归有效养分。

  应定期中耕除草,春茶前与春茶采摘结束后分别中耕除草一次,结合茶园施有机基肥改土效果最好。

  四、水肥管理

  1、应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基肥和追肥配合,按需施肥。

  五、病虫防控

  1、配备至少1名植保人员,负责制定防治计划、确定防治技术;负责农药采购、使用、贮藏、处理和防治指导工作,并记录防治档案。

  2、实行统防统治,及时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技术防治病虫害,全面应用杀虫灯、性诱剂和粘虫色板,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推荐农药,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

  3、建立病虫防治档案,记录防治时间、地块、防治目的、防治措施、投入品名称、剂量、防治效果、操作人等。

  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普及应用灯光诱杀、性诱杀、色板诱杀等无害化防治技术;优先选用植物源、矿物源农药;优先使用机械方法除草。

  六、树冠管理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点和茶园环境条件,合理运用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等技术措施,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

  七、采摘

  因园制宜,灵活掌握。根据茶树生长情况、所制茶类要求的不同***细嫩采,是各类高阶名优茶的标准;适中采,是大宗红、绿茶的标准;成熟采,是边销茶为主的标准;开面采,是乌龙茶等特种茶的采摘标准***、严格按照农药、化肥施用采收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注意采留结合,适量留叶,保证每年有一批新生叶片留在茶树上。茶农经验是留叶量以“不露骨”为宜。
  茶树种植要点
  ***一***选用无性系良种

  品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在选用良种时,应充分了解良种的特性如发芽迟早、适制茶类,对土壤及气候的要求、抗病虫性等等。要做到良种对环境的要求与当地条件相适,良种的适制性适合当地的茶类,面积较大的应注意早、中、晚生品种的合理搭配。当前我县重点推广种植的品种为龙井43、龙井长叶、安吉白茶、乌牛早等。

  ***二***整地和施基肥。种植前应平整土地,并在种植沟内分层施入基肥,施肥量至少每亩施土杂肥1500--2500公斤,磷肥50--100公斤。如果种植前基肥用量不足,则以后应逐年加施。

  ***三***种植密度。根据我县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单行条栽为宜,其种植密度:一般行距1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2棵茶苗,每亩种植3000-3600株。

  ***四***茶苗移栽。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盛的时期。一般以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和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为移栽适期。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溼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和雨后初晴的傍晚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大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移栽的茶苗,一般中、小叶种要求高达20厘米以上,茎粗0.25厘米以上。栽植前最好先将茶苗进行黄泥浆蘸根。栽植时应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使根系舒展。茶苗放入种植沟后要边覆土边压紧,使根与土紧密接触,切不可上紧下松,及时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

  栽植深度比茶苗原土痕深5厘米左右为宜。移栽定植后应及时用稻草、麦秆、干草等覆盖行间,防旱防寒保苗。为减少水分蒸发,可以结合第一次定剪,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要注意保留6张叶片左右。
  茶园施肥原则
  针对茶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土壤贫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园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华南及其他茶区部分茶园过量施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

  3、出现土壤酸化的茶园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

  4、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秋季茶树防治害虫技术
  夏末秋初,气温下降,多数害虫的发生量有所回升,甚至出现大暴发现象,轻者影响秋茶产量,重者影响树势和翌年春茶生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夏末秋初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刺蛾、茶黑毒蛾等害虫。

  一、主要害虫的习性与危害

  1、假眼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在我市各区均有发生,发生为害时间长。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严重时芽叶枯焦,一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第二高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特别是老茶园改造留养茶园或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严重,望广大重点茶农引起高度重视。

  2、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是在区域性茶区发生严重,特别是于潜地区,注意观察虫情,虫口数量大的可将茶树叶片嫩枝全部食光,对茶树长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该虫一年发生4代,第4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秋茶,成长幼虫一般分布在茶树上层,喜食嫩叶,4、5龄连续剧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坠地。幼虫老熟时爬至茶丛基部枝桠间,落叶下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二、防治方法

  1、防治小绿叶蝉:分批多次及时采扎;喷施10%吡虫啉15-20克/亩,70%艾美乐2-3克/亩,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

  2、防治茶黑毒蛾:利用茶黑毒蛾假死性振落捕杀,98%巴丹1000-1500倍液;毒沙法

猜你感兴趣:

1.茶树种植技术

2.油茶种植的技术介绍

3.高产油茶种植技术

4.苦丁茶种植方法

5.养殖创业故事

RFLP和RAPD技术的介绍

RFLP是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RFLP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RAPD 技术是1990 年发明并发展起来的,RAPD是建立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基础之上的一种可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分子技术。其以基因组DNA为模板, 以单个人工合成的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 通常为10 个碱基对) 为引物,在热稳定的DNA 聚合酶( Taq 酶) 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透视仪上检测多态性。

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下面我要介绍的是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扦插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茶树的病虫防治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茶树的优良品种   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5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