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牛筋草

茶百科 2023-11-24 01:06:12

牛筋草

牛筋草[Goosegrass]亦称“蟋蟀草”。园中一年生杂草。学名Hemarthriaaltissima(Poir)StapfetHubb.。禾本科。全国茶区均有分布。生长高大,近山区茶园较多,易覆盖幼小茶树危害生长,是叶蝉、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茎扁平直立,高10~60厘米。叶片光滑,线形叶脉明显,茎杆略倾斜生长。根呈须状,根系发达,入土深,难拔除。穗状花序2~7个,指状排列于顶端,小穗无柄无芒。每年3月~4月出苗,5月为生长高峰。防治方法:用扑草净、茅草枯等除莠剂防治。

牛筋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3.1 牛筋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4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的全革·《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4.1 牛筋草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化学成分 4.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5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 5.1 拼音名 5.2 牛筋草的别名 5.3 来源 5.4 性味 5.5 功能主治 5.6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5.7 摘录 6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华本草》·牛筋草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英文名 6.4 牛筋草的别名 6.5 来源 6.6 原形态 6.7 生境分布 6.8 性状 6.9 化学成份 6.10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6.11 性味 6.12 功能主治 6.13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6.14 各家论述 6.15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牛筋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牛筋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牛筋草 1 拼音 niú jīn cǎo

2 英文参考 wire gras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oose gras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goosegrass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牛筋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

3.1 牛筋草的别名

蟋蟀草、路边草、扁草、千斤草、牛顿草[1]

3.2 来源及产地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的全草。分布全国各地。[1]

3.3 性味

甘、淡,平[1]。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1]。

①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风湿性关节炎,黄疸,肠炎,痢疾,淋浊,乳痈。煎服:9~15g。[1]

②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鲜草捣敷。[1]

3.5 化学成分

本品茎叶含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小麦黄素、牡荆素等[1]。

3.6 药理作用

牛筋草蒸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1]。

4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的全革·《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牛筋草为中药名,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铁线草之别名[1]。

4.1 牛筋草的别名

绊根草、马根子草、牛筋草、铺地草[2]

4.2 来源及产地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的全革。广布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2]

4.3 性味

苦、微甘,平[2]。

4.4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清热利湿,止血散瘀[2]。

①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黄疸,痢疾,脚气,水肿,小便不利,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煎服:15~30g。[2]

②治跌打损伤,臁疮,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撒[2]。

4.5 化学成分

本品含β谷甾醇及其D葡萄糖苷、棕榈酸[2]。

4.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提取液在体外试验,能增强人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此植物可产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时可发生中毒。[2]

5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

5.1 拼音名

Niú Jīn Cǎo

5.2 牛筋草的别名

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

5.3 来源

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备用。

5.4 性味

甘、淡,平。

5.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5.6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5.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华本草》·牛筋草

6.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6.2 拼音名

Niú Jīn Cǎo

6.3 英文名

Goosegrass Herb

6.4 牛筋草的别名

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椮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6.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sine indica(L.) Gaertn.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6.6 原形态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c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6.8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6列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排列,其外侧有约20个棱脊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状。中柱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具环管纤维。髓细胞呈类多角形,中部常萎缩而中空。

6.9 化学成份

茎叶含异荭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luteolin7Orutinoside),小麦黄素(tric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xide),特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甙(violanthin)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

6.10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非洲民间用作利尿,祛痰剂,或治腹泻。

6.11 性味

甘;淡;凉

6.12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6.13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6.14 各家论述

1.《百草镜》:行血,长力。

2.《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4.《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5.《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6.15 摘录

牛筋草的营养价值

牛筋草是一种可入药的草本植物,那么牛筋草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呢?

牛筋草的营养成分 牛筋草的茎叶含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小麦黄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特荆素、异牡荆素、三色堇黄酮甙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等。

抗氧化 牛筋草所含的异荭草素,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发展的作用。

抗氧化 牛筋草所含的小麦黄素,有轻度抗氧化作用。

消炎、抗过敏 木犀草素(luteolin)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消炎、抗过敏、降尿酸[1]、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临牀主要用于止咳、祛痰、消炎、降尿酸[2]、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SARS,肝炎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4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