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世界最早贡茶出云南

小小茶农 2023-11-23 15:04:30

世界最早贡茶出云南

起源于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历史上有关贡茶的记载,最早出自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说的是武王伐纣,云南濮人将茶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的历史事件。

贡茶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经春秋战国等时期的发展,到西汉年间已逐步得到了明朗化,并在唐朝形成了两种形式:一是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定额纳贡;二是选择茶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品质优异、产量集中的地区,由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专业制作贡茶。

后期的普洱茶贡茶就是在第二种形式上诞生的。而贡茶制也在清代达到了鼎盛,目前世界上仍然仅存的贡茶,就是07年曾公开现身茶江湖被称之为“太上皇”的普洱贡茶,即“万寿龙团”。“万寿龙团”是普洱茶中的茶祖、国家二级文物、堪称中华茶品之冠。它生产于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一百多年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贡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高超,是中华茶文化的瑰宝,是目前唯一能够验明正身的古董级贡茶。

据介绍,新的万寿龙团在吉盛祥的努力之下,即将重现。而新的万寿龙团用什么原料,怎样制作?一切都让茶文化爱好者充满好奇与期待。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云南,有“爷爷的茶,孙子卖”的俗语。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普洱熟茶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减肥茶”“美容茶”之声誉。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

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

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

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

普洱产地 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

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

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稀有种。

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

其中云南有树龄达1800多年的“茶树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

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历史渊源 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茶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 江莱茶道从普洱过江城,进入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 *** 和欧洲等地。

旱季茶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

勐腊茶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老挝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栋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缅甸景栋。

现在,云南省内还保留着很多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譬如著名的丽江古城七一街,临沧的鲁史镇、 宁洱县境内的孔雀坪等。

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

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

清末民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

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

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上述有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茶;二是阳光干燥方式;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

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概念区分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

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加工步骤: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

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

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

使茶 普洱茶制作 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

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淳化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加工步骤: 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编辑本段普洱分类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 *** ,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方法人为发酵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

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

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依外型分类 满清帝王七子饼茶 贡级野生乔木古树茶 生饼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编辑本段等级区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

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加工工艺 普洱茶 传统制作工艺:采茶、杀青(生晒、锅炒)、揉捻(手工揉团)、晒干、筛选分类、蒸压制型、最终干燥(晒干、阴干)。

现代制作工艺(人工熟化):采茶、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晾干、筛选分类、蒸压制型、最终干燥(烘干)。

普洱熟茶才具药理作用,生茶没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

所以品藏普洱应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为准则。

懂制茶、懂陈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陈化是要避免三个制程高温:杀青、毛茶干燥、紧压茶干燥。

以下就谈谈生普制作工艺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好生普 = 炒锅适度杀青 + 毛茶自然太阳晒干 + 成品室内自然通风阴干 坏生普 = 滚筒杀青 + 烘青机毛茶干燥 + 烘房高温成品干燥 滇青与滇绿: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也就是滇青,与云南烘青绿茶最主要的制程差异是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干,也就是温度与时间掌控。

当然,滇青特殊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

1,杀青:传统“滇青”普洱茶制作过程是茶叶从云南大叶种茶树上采摘下来,先经过短暂的风干或日光萎凋,然后进行炒制杀青。

现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锅温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钟左右。

杀青之后叶片颜色由鲜绿转成深绿或墨绿。

现代“滇绿”普洱茶制作过程,是将鲜叶放入滚筒或锅炒进行杀青。

2,揉捻:传统工艺是通过手工揉捻,现代是通过机械揉捻,传统揉捻出来的普洱茶汤纯净,机械揉捻导致颗粒粗大,茶汤往往显得浑浊。

3,干燥:传统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完成采摘、杀青、揉捻等工序,到10点开始把毛料均摊在竹席上晾晒到下午4点左右,在此期间还要翻动一两次。

滇绿的干燥通常使用烘干机,温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压制型:通过蒸压机械使茶料紧压成饼型、沱型、砖型等。

5,最终干燥:滇青蒸压后自然阴干2-3天,或者正反日晒2小时后再阴干1天,自然存放一个月出厂。

滇绿蒸压后进烘干房,通过45度热风烘干后立即出厂。

记得采纳啊

云南四大茶叶产地

1.普洱:云南的普洱茶是中国最有名的茶叶之一,产地主要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以“陈香、厚味、回甘、耐泡”为特点,又有“末若水、头若奶油、口若蜜、韵若绵长”之美誉。普洱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大理:大理茶叶是云南省的重要茶叶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大理、保山、临沧和怒江等地。大理茶叶有独特的“稀有、醇和、清香”的品牌特点。其茶汤清香醇和,滋味甘醇鲜爽,苦涩渐淡,又常常被称为“云南贡茶”。

3.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又称“南方玫瑰”,是云南最南端的一个高原盆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绿茶产地之一。西双版纳的茶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叶种”,主要品种有银毫、碧螺春、金骏眉、龙井和信阳毛尖等。

4.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首府,也是中国茶叶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昆明的茶叶品种繁多,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花茶、普洱等等。昆明的茶香清雅,口感绵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都备受认可。

云南六大古茶山,你喝的普洱茶可能出自这里

云南是我国最早发现老茶树的地方,云南茶山多,种茶、制茶自古以来就有,被称为茶的故乡。据书籍记载:“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中提到,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1. 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又可称为“基诺山”,属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管辖区域。攸乐茶山 历史 悠久,也为云南“六大茶山”之首,茶叶的最高生产中心。拥有占地面积2900多亩的古茶树,其生长环境优越,周边为众多的原始森林,所以生产的茶叶品质优异。

2. 革登茶山

革登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北部,据说是祭茶祖的“茶祖会”遗址。老茶树的高度最高达1-2米,革登是古时有名的产茶地区,这里生产的茶叶品种优,茶树属于大叶品种,茶叶的香气悠长,汤色清澈柔和,属于有特色的茶品种。

3. 倚邦茶山

早在清代年间用来进贡的茶叶,多数是以倚邦茶山的茶叶为原料,被列为“贡茶”。倚邦茶山是四大茶叶的聚集镇,家家都种植茶树,历代享有盛名。倚邦茶山也是普洱茶的发源地,选用大叶品种为原料,所以叶内质厚实、香气高长、滋味鲜美。冲泡后的茶汤金黄,入口微苦但回甘十足,叶底肥厚均整。

4.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与革登茶山相连,产茶面积较小,但品质好。据记载莽枝茶山鼎盛时期在清代,年产量达上万担。茶叶的外形均整,茶汤色泽透亮,茶香清幽淡雅,入口清香、回味好。茶叶叶底均匀柔嫩。

5. 蜜砖茶山

蜜砖茶山在清乾隆年间就以盛产茶叶、年产量高达上万担而出名,其重要的加工制作地和销售地在易武。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中,保持得最完整。至今茶叶的生产量都还很高,品质优而独特。茶叶的条索嫩,透着白晶亮,深受好茶者喜欢。茶汤滋味厚回甘好,叶底嫩均带有光泽。

6. 慢撒茶山

慢撒茶山地处易武乡东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产茶 历史 悠久,产茶面积广,年产量高。由于生长环境好,土质肥沃,使得茶树生长好,所产成品茶的芽叶宽大、肥嫩、结实。茶香独特、口感好,是六大茶山中普洱茶品质最好的生产地。

滇红历史

世界滇红之乡有多久历史 “滇红”,条形红茶之一。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的简称。产于云南省的风庆、昌宁、临沧、云县、双江、腾冲及勐海特县。1939年冯绍裘等在顺宁县(今风庆县)创制,并于当年经香港出口25吨。因品质优异,受到国内外称誉。但当时因设备条件限制,最高产量(1941年)仅为45吨,1952年人民 *** 确定在风庆、勐海扩建茶厂,扩大改制红茶,生产出口以滇红命名的工夫红茶;1956年扩大到临沧、双江、云县、昌宁四县改制红茶,均制成滇红工夫茶供应出口;1959年风庆、临沧两厂分别创制金芽茶与金尖茶,获得国际市场最高茶价。滇红工夫条索肥硕、金毫显露,香浓味醇,汤色红艳。

滇红制造方法与其它工夫红茶基本相同。特独的地方是全部选用大叶种的鲜叶,以一芽二叶为标准;采摘精细,分级制造。在初制中萎凋采取薄摊、均匀适度;轻揉保毫,筛分复揉;适度发酵,及时干燥。精制采取分路筛制,精做净取,制率在9O%以上。

求中国滇红茶的故事及起源 急 在滇西凤庆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成林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和细叶的栽培茶。这两种茶叶的明显区别是:野生茶枝壮秆粗,叶大如枇杷、墨绿、芽粗,制出来的干茶色泽微红,条粗,味涩且苦。栽培茶枝秆细,棚生,叶细长、微黄,制出来的干茶条细,色白,味香且甜。加工工艺精细,曾出现过“玉皇阁茶”、“太华茶”这样的名牌。千百年来,边城凤庆一直是茶叶的集散地,大山茶即野生茶,多销往藏区,栽培茶则成为了官府的贡品。盛名之下,多有名品。

边城凤庆一度成为边关重镇之一,也是通商要道。大理至凤庆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从大理到凤庆经五个马站,再转云州、缅宁、耿马、镇康,出缅甸。这条古驿道开辟于公元132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成群的经商马帮从北至南,从昆明运来丝绸、百货,又从南至北,运出大山中的茶叶、药材,促进了边城凤庆的繁荣。

光绪末年,当地知府因本地小叶茶产量不高,自己捐银到双江孟库购回大叶茶籽20驮,先在凤山育苗栽种,然后在乡村大面积推广。数十年后,大叶茶取代了藤条小叶茶,效益倍增。凤庆民间制茶的传统工艺,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大铁锅里高温杀青,揉搓成条,晒干或烘干即是成品。这种青毛茶是制作各种品牌绿茶的原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晾至手搓不碎,成条时揉搓成形,发酵到淡红色,烘干或晒干即成红毛茶,芽条金黄,有香味。

凤庆原来只产青茶,不产红茶。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南京失守,民族工业随国民 *** 西迁。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实地观察结果令人惊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亮,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也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经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同意,在昆明组建了云南省茶叶公司。因为没有公路,机器设备必须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马帮驮运到凤庆,来回需费时半月,到春茶上市,根本无法安装运转。为了不影响开春的初制生产,实验茶厂领导们先用土法上马,用木质揉桶,脚踏烘干机,竹编烘笼等等,保证了试制工作的顺利进展。机器运进来后,当年就生产了红茶500担,先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

云南的红茶试制成功了,冯绍裘先生提出,起名“云红”。因为安徽祁门的红茶称为“祁红”,江西义宁的红茶称为“宁红”,湖南的红茶称为“湖红”,湖北宜昌的红茶称为“宜红”。云南早晚的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也将此种自然美景暗喻其中。但郑鹤春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则认为云南省简称滇,可取名为“滇红”,暗喻巍巍西山龙门脚下,秀丽的滇池水更有情趣。冯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云南滇红茶 滇红茶又称云南红茶,是世界茶叶市场上著名的红茶品种。

滇红的产销已有近五十年历史,出产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茶所含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决定了红茶的质量,二者含量越高,品质越佳。

决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茶树的品种,其次是鲜叶的嫩度。 滇红茶选用的是嫩度适宜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作原料,大叶种茶树鲜叶内含多酚类物质比其它茶树丰富,经过加工能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加外咖啡碱、水浸出物等的含量较高,所以制成红茶,香高味浓,汤色红艳,品质上乘。

滇红有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 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厚。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

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至今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与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树龄千年以上、树高数十米的大茶树仍有不少数量。

从这些大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叶肥壮,茸毛多,制造出红茶,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是我国出口红茶的姣姣者。滇红功夫茶滇红条茶,其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鲜,滋味浓烈,香气馥郁。

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滋味浓烈,香气鲜锐,汤色红亮。滇红功夫茶是云南省传统出口商品,多年来行销欧美、中东、日本等地,久负盛誉。

伊丽莎白女皇访问云南时,临沧地区凤庆县的特级“滇红功夫茶”被定为外事礼宾茶作为礼物赠送给女皇。 [编辑本段]产地 滇红茶产区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

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 *** 性。 [编辑本段]销售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主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内销全国各大城市。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滇红工夫茶最大的特征为茸毫显露,毫色分淡黄、菊黄、金黄。

凤庆、云昌等地生产的滇红工夫茶,毫色呈菊黄;临沧、勐海等地所产,毫色则多为金黄。即使是在同一茶园,不同季节的茶色也各不相同,春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秋茶则多为金黄色。

滇红工夫茶的另一大特征为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云县、凤庆、昌宁为佳,尤以云县部分茶区所出为最,这里所产滇红工夫的香气中带有花香。

滇南所产之茶。滋味浓厚, *** 性较强,但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的饮用为主,加奶后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编辑本段]与普洱茶的区别 外形上,滇红茶主要是散茶为主,普洱茶主要是以紧压茶为主。

制作工艺上,红茶是先发酵茶,生产结束发酵也停止了;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储藏的过程中将一直进行自然发酵,即使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也还会继续发酵。 所以普洱茶还有生茶熟茶之分,而红茶则没有。

[编辑本段]茶史追溯 滇红茶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等县。1939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利用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当时命名云红。

1940年,采纳香港富华公司建议改名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红恢复并扩大生产,品质亦得到较大提高,1986年产销量达到一万吨。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

勐海茶厂红碎茶一号于1984、1985年荣获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 [编辑本段]名茶鉴赏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

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 *** 性。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外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

中国名茶的历史 中国名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祖国。

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

中国所以能形成四千余年的茶文化历史,是因为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 中国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

据研究,在商朝周武王联合部落尊长伐纣,尊长就曾进贡茶叶。西晋(公元265-316年)已有贡茶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记有贡茶。

到了唐朝,开始有名茶的记载。各朝代有关名茶的著作如下: (一)唐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肇著《唐国史补》、陆羽著《茶经》(公元775-780年)以及诗人李白、卢仝、白居易、杜牧等的诗歌中,均有名茶记载。

(二)宋朝(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床史·食货志》、欧阳修著《归田录》、叶梦得著《辟暑录语》、宋徽宗著《大观茶记》、蔡襄著《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唐庚《斗茶记》、熊藩《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均有名茶记载。 (三)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

马临《文献通考》对名茶和茶的产地作了记载。西湖龙井始于元代,虞集的《游龙井》诗中有记载。

(四)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有关茶叶的专著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的名茶也多。

其中以顾元庆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著的《茶谱》和屠隆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90年)撰的《茶笺》,以及许次纾于万历二十五年撰写的《茶疏》这三部书中记载较多。 (五)清朝(公元1644-1911年):共268元。

有《广群芳谱茶谱》、陆廷灿所撰《续茶经》,彭昌运的君山茶诗。 据查证,清朝以后,传统名茶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中有绿茶类: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恩施玉露、长溪珍眉等;黄茶类:君山银针;黑茶类: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湖南天尖;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青茶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凤凰水仙;红茶类:祁门红茶。 茶叶随着时代的兴衰而时兴时败,特别是战争年代,民不聊生,茶园荒芫,名茶得不到发展,反而有的停产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历史名茶得以恢复,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这些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名茶,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名茶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品种分红茶、绿茶、清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 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

“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名。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 *** 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

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

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关茶产地中提到“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洞庭山所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品尝此茶后,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产,改定名为“碧螺春”。

清乾隆年间王应奎《柳南续笔》中记有此事:“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呼吓煞人香。吓煞人者,吴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云。

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已卯岁(1699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 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和西山,是风景旅游胜地,西山岛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胜地。

山上的林屋洞又是。

云南滇红集团的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外文名称: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昆明总部地点: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625号云铜科技园内凤庆总部: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城小北门27号集团成立时间: 1939年3月经营范围: 茶叶、农业、林业和扶贫工程 集团固定资产:6.73亿元员工数:526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王天权集团现有茶园面积: 3.07万亩(其中2万亩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年生产加工规模:15000吨集团荣誉: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中国茶叶品牌”、“云南省著名商标” 王天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现任凤糖集团、滇红集团、云南阳光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兼任中国糖业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大学客座教授、广西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制糖学委员会主任、政协临沧市委员会常委、临沧市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执委、政协云县委员会和政协凤庆县委员会常委、云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王天权先生曾获得“云南省百名优秀工业企业家”、“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创业之星”、“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是首位被中国残联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的中国企业家。 创建于1939年3月,前身系1939年由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1954年随县名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

从上世纪40年代起,所生产的“滇红” 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滇红系列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滇红特级工夫茶”自1958年起至今,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

目前,集团自有基地茶园30700亩(其中20000亩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茶叶初制所80多个,主要生产线4条,CTC红碎茶生产线4条,茶叶科学研究院一个(拥有全国最齐全的茶类种质资源),现年生产加工规模5000吨(2011年完成整体搬迁后生产规模将达15000吨)。产品以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含CTC碎茶)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紧压茶、绿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八大类130多个品种。

创制于1939年的“凤牌”滇红茶,是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茶叶名牌”。“凤牌”普洱茶、紧压茶先后获得广州国际茶文化节金奖、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博览会“茶王”等称号。

“王子冠牌”绿茶连续三年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1986年,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把公司生产的“滇红特级工夫茶”作为国礼赠送来昆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09年,公司生产的“经典58”和“滇红金曲”红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0年8月,公司生产的 “凤牌毛尖” 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滇红集团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现有资产4.13亿元,在职员工526人,是全国最大的集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茶叶企业。

滇红集团历经多年发展,1996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 *** 批准进行改制,组建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和2003年,经凤庆县人民 *** 批复,先后进行了两次股份制改革。但多次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终因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企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至2006年9月份,资产负债率高达81%。为谋求新的发展,2006年10月15日,根据凤庆县委、 *** 关于“做强做大凤庆茶、糖两大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实现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推进凤庆县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 *** 主导、企业主体、强强联合、共谋发展”的原则,滇红集团与凤庆糖业集团签约合作,由凤糖集团出资收购滇红集团66.84%的股份,进行控股经营,一次性解决了职工安置费用,走上了地方骨干产业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之路,成功实现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掀开了滇红集团发展新的一页。

这是公司继1996年、2003年的两次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举措。滇红集团与凤庆糖业集团联姻后,滇红、凤糖在品牌优势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抱团经营、合力开拓市场的优势。

通过引进现代企业新型管理模式,致力于建设“学习文化、诚信文化、业绩文化、共赢文化”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黑白分明的激励文化,倡导以“关爱员工、关爱客户、关爱社会”为核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执行力得到全面提升,经营业绩逐年上升。在滇红集团每年收购的茶叶原料中,集团自有原料仅占25%,向社会收购的原料高达75%,企业切实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39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