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喷雾法[Highvolumesprayapplication,HV]亦称“常规喷雾法”、“传统喷雾法”。农药喷雾方法之一。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喷施。喷孔片喷孔直径大于1.3毫米,可达3000升/公顷以上。高容量喷雾常伴随有大量药液的滚落或流失,很难获得稳定的沉积。据陈雪芬(1991)研究,高容量喷雾法(喷孔径1.3毫米)喷药后,茶树冠面的沉积率仅34.326~49.2%,有30%左右的药液流失于土壤中。既不经济又造成环境污染,对天敌杀伤也大。因此,须逐步用低、中容量喷雾法替代。
在苗圃地进行人工除草不仅容易伤及苗木,而且费工、费时,往往难以将杂草除尽;而采用化学除草效果好,省工省力、成本低,因而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苗圃地种植的苗木种类多,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栽培方式等各不相同,因而在苗圃地化学除草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药剂除草剂的种类多,它们除草的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各时期的杂草,有针对性地选用除草剂。一般来说,针叶树种抗药性强,可选用除草醚、盖草能等;阔叶树种抗药性较差,可选用地乐胺、扑草净等;苗圃主、副道,则宜选用草甘磷。杨、柳等速生树种,扦插苗圃的一年生苗木,可用果尔或扑草净、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松杉苗圃地在播种后至种子发芽前除草,可选用果尔乳油等。
二、掌握用药量苗木对除草剂的耐药性是有差别的,不同苗木对除草剂有不同的承受能力,超过这一能力,就会发生药害,所以不能随意加大用量。例如杨、柳插后至萌芽前化学除草,可用32.5%果尔乳油,每亩用商品量50毫升至80毫升,用50%扑草净,每亩商品量150毫升,用20%百草枯水剂,每亩商品量为100毫升,均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杂草,除草效果好。一般针叶树种抗药性强,用药量大;阔叶树种抗药性差些,用药量宜低。同一树种对某种除草剂的抗药性随着苗龄的增长而提高。因此,苗龄增大,用药量相应加大。
三、注意施药方法在直播或移栽的苗床上,可先用草甘磷杀死老草,然后进行整地。整地后再用乙草胺封闭土壤,杀死杂草种子,在十天后开始播种或移栽,既可有效杀死遗留的老草和抑制土中杂草种子的萌芽。苗圃地除草,拉索可在播种子之后,出苗前施用;都尔、精稳杀得可在杂草幼苗期施用,对苗木比较安全。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鳞、无踪等,为防止苗木受到伤害,可以用可乐瓶割下前半部分套在喷头上做成一个防护罩,防止飘移到苗木绿色部分。苗木对除草剂敏感时,最好采用配制毒土的方法,避免药害产生。
四、把住施药时间一般来说,为了做到安全有效,苗木在苗前期采用毒土法则比较安全。苗木的速生期,对除草剂比较敏感,使用时要特别慎重。苗木硬化期,苗木虽有了一定的抗性,但大部分杂草已经成熟,除草剂作用也就不大了。
五、重视环境条件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大,沙质土壤,药效反应快,除草效果好,用药量可减少,但温度超过30℃,有些除草剂如2.4-D丁酯易对苗木产生药害,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有风的情况下,一般不用微型超低容量喷雾,以免因药液飘移,对苗木产生药害。土壤温度低、干旱、结构紧密时,药效反应慢,除草效果差,药量可适当加大些。敌草隆、西码津等光合作用抑制剂,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杀死杂草,除草剂氟乐灵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见光易分解,施于苗床,表土易挥发,因此,施用时应及时与表层土混拌。有机肥料会吸附除草剂,同时有机质较多时,会使微生物分解除草剂的作用增强,从而降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所以除草剂最好不与有机肥料一起或混合施用。
一、农药的正确使用
1、 施药前必须事先弄清楚该农药的适用作物、适宜的施药时间(作物生育期),使用浓度(稀释倍数),可否与其他农药混用;施药前后所用的农药是否会与本次使用农药产生拮抗反应或药害;喷药器具是否良好;注意天气预报,尤其注意施药期间气温是否剧变。
2、 施药时首先应根据使用浓度或每亩用药量、喷雾器容量和每箱药液的喷药面积,准确计算用药量。应采取二步稀释法配制药液,先向喷雾器内加入1kg水倒入所需药量搅拌均匀配成母液,再加足到定量水搅匀再喷。不要在中午高温时或早晨露水未干时施药;喷雾(粉)要均匀,对作物茎叶正反两面喷,除草剂要避免重复喷药。注意风向,减少药液向周围飘移。残液不可倒入流水中,喷药所用器具使用后立即冲洗干净。
3、 做好农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凡引进新药或者扩大农药使用范围,都要求先试验后应用。通过试验获得适合于当地气候、土质、耕作制度等条件下的用药量、用药适期、施药方法,以保证安全。
4、 加强农药管理,提高农药产品质量 农药管理部门应严格农药生产的审批、登记手续,加强质量检验,禁止伪劣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农资销售部门应到正规单位进货,农户应向当地具有销售资质的农资供应点购买农药。
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如果一旦发生药害,应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农技人员应深入现场,诊断和查明药害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减轻药害,尽量减少损失。
二、农药的喷施技术
1、农药的使用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药剂的分散度,也取决于适当的施药方法。一种好的农药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粗放的喷施方法,只有10~20%的农药可能喷到作物上。
2、一般蒸气压高、易挥发的除草剂,产生叶片药害的可能性就大,作土壤处理时因药剂挥发而对作物叶片产生不良影响,还可以挥发到邻近田造成药害。因此蒸气压高的氟乐灵等作土壤处理时必须使土壤与药剂混合,且宜选择在气温低时(避开中午)进行操作,以免因药剂挥发而造成药害;2,4-D丁酯的挥发性强,使用时应选择无风、低温天气进行,以免因药剂蒸发飘移对邻近的双子叶作物造成药害。
3、农药的田间喷施方法以喷雾法、喷粉法、颗粒撒施法等应用最广泛。此处,还有土壤处理、拌种、浸种、浇灌、涂抹、包扎、注射、点滴、熏蒸、烟雾,以及近年来发展的结合地膜覆盖的除草剂使用方法。其中,喷雾法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最主要方法,现简介如下:喷雾法是用喷雾器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点,即“雾化”。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分为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3种。
(1)常量喷雾又叫高容量喷雾,喷药液量一般为50~100kg/亩,常用压力雾化法。常用的喷雾器有人力加压的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和电力加压的工农-36型机动喷雾器。手压喷雾器使用较普遍。
(2)低容量喷雾的用药液量一般为2~10kg/亩,常用弥雾法喷雾,使用的药械如东方红-18背负式弥雾机或手动工农喷雾器。
(3)超低容量喷雾指的是单位面积上喷施的药液量比常规喷雾少得多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先进施药方法,即施用0.33kg/亩以下的药液量。主要使用的机具有:东方红-18背负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电动-1型超低容量喷雾机。
4、注意事项:
(1) 在稀释药液时应采用二步稀释法。先在喷雾器内加入1kg左右的水量,加入所需药剂搅拌均匀配成母液后再加足水量,充分搅拌后再喷雾。
(2)用水量要充足,对作物茎叶正反两面喷雾,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全株。
(3)用后要注意及时清洗喷雾器,以防下次使用时产生药害。
(4)喷药不匀和喷药时间 农药药液的重复喷施、粒剂和粉剂撒施不均匀,都会造成局部剂量过大而引起药害。如胺苯磺隆在油菜田、绿麦隆在小麦田的重复施药区对本季作物易形成药害,对下茬作物也有残留药害。喷药时间不当也会造成农药的药害。如氟乐灵在中午高温时间施药,会因挥发很快造成对邻近田块作物的药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前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和定义 7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8 5? 空气净化方法 1 拼音 WS/T 3682012 yī yuàn kōng qì jìng huà guǎn lǐ guī fàn
2 英文参考 WS/T 3682012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卫生部
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净化? air cleaning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3.2
洁净手术部(室)? 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 (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3
自然通风? 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3.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3.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ai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
7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4.1? 空气净化管理要求
4.1.1? 医院应根据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2? 医院应对空气净化与消毒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知识的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4.1.3? 医院应根据临床科室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其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4.1.4? 医院应对全院有关临床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
4.2?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4.2.1?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4.2.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4.2.3?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8 5? 空气净化方法 5.1? 通风
5.1.1? 自然通风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5.1.2? 机械通风
5.1.2.1? 工作原理
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排风扇等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
5.1.2.2? 通风方式
5.1.2.2.1?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5.1.2.2.2?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室内排风口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5.1.2.2.3?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5.1.3? 注意事项
5.1.3.1? 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功能要求、相邻房间的卫生条件和室内外的环境因素,选择通风方式及室内的正负压。
5.1.3.2? 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
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5.2.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加 *** 生管理,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2.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及检测方法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规定。
5.2.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5.2.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规定。
5.3? 空气洁净技术
5.3.1? 设计要求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设计应遵循GB 50333的要求。
5.3.2? 维护与保养要求
5.3.2.1? 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应定期检查,保持清洁。
5.3.2.2? 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2d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月~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5.3.2.3? 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5.3.2.4? 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5.3.2.5?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5.3.2.6? 设专门维护管理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5.4? 紫外线消毒
5.4.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5.4.2? 消毒方法
紫外线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安装时紫外线灯(30w紫外线灯,在1.0m处的强度>70μW/cm2)应≥1.5W/m3,照射时间≥30min。
5.4.3? 注意事项
5.4.3.1?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0%~80%(体积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
5.4.3.2? 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4.3.3? 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5?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5.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5.2? 消毒原理
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5.5.3? 使用方法
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5.5.4? 注意事项
5.5.4.1? 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5.5.4.2?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5.4.3? 用湿布清洁机器时,须先切断电源。
5.5.4.4? 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5.4.5? 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6?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5.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净化。
5.6.2? 消毒原理
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5.6.3? 使用方法
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5.6.4? 注意事项
5.6.4.1? 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5.6.4.2?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6.4.3? 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应大于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5.6.4.4? 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6.4.5? 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7? 化学消毒法
5.7.1? 超低容量喷雾法
5.7.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7.1.2? 消毒原理
将消毒液雾化成20μm以下的微小粒子,在空气中均匀喷雾,使之与空气中微生物颗粒充分接触,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5.7.1.3? 消毒方法
采用3%过氧化氢、5000mg/L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加入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中,接通电源,即可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向外,先表面后空间,循序渐进的顺序依次均匀喷雾。作用时间: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为30min~60min,过氧乙酸为1h。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5.7.1.4 注意事项
5.7.1.4.1? 喷雾时消毒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毒面罩,穿防护服。
5.7.1.4.2 喷雾前应将室内易腐蚀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显示器等物品盖好。
5.7.2? 薰蒸法
5.7.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7.2.2? 消毒原理
利用化学消毒剂具有的挥发性,在一定空间内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其挥发达到空气消毒。
5.7.2.3? 消毒方法
采用0.5%~1.0%(5000mg/L~10OOOmg/L)过氧乙酸水溶液(1g/m3)或二氧化氯(10mg/m3~20mg/m3),加热蒸发或加激活剂;或采用臭氧(20mg/m3)熏蒸消毒。消毒剂用量、消毒时间、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5.7.2.4? 注意事项
5.7.2.4.1? 消毒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5.7.2.4.2? 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耐腐蚀,大小适宜。
6?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6.1? 手术部(室)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
a)? 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b)? 空气洁净技术;
c)?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d)?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e)?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6.2? 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
a)? 通风;
b)? 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
d)?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f)?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6.3?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
a)? 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d)?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e)? 化学消毒;
f)?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7.1? 有人情况下可选用下列方法:
a)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d)空气洁净技术;
e)? 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2? 无人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
a)? 可选用7.1的空气净化方法;
b)?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c)? 化学消毒;
d)? 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适宜于超低容量喷雾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3?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处场所可选用以下方法:
a)? 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医院可采用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
b)? 负压隔离病房;
c)? 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d)? 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4普通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
a)? 通风;
b)?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c)? 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5?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
a)?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b)? 化学消毒;
c)? 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8.1? 监测部门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8.2? 监测要求
8.2.1? 监测频度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8.2.2? 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8.2.2.1?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3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探究普洱茶的初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