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晋江磁灶社区的吴老伯拨打晋江经济报热线82003110称,在磁灶仍沿用传统工艺制陶的作坊仅剩一家,且面临倒闭,传统手工制陶工艺濒临灭绝,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加以保护。
早在1500年前,晋江磁灶人就开始烧制陶瓷,手工制陶工艺在磁灶有着悠久历史。
日前,记者来到磁灶社区,找到了目前仅存的这家手工制陶作坊。这里本有两条窑炉(龙窑),一条已经毁坏不再使用,另一条仍在使用的窑炉则仅剩下10多米长、9个窑洞,可容纳大小陶器六七千件。整个作坊用简易搭盖围合而起。
作坊内,几名制陶师傅正用传统磁车手工制作陶坯,现场摆放着许多半成品,等待送入窑内煅烧。得知记者采访,今年60岁的作坊主人吴篇(制陶师傅之一)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手工陶瓷品附加值低,生产周期还受天气影响,我们已经快做不下去了。”吴篇说,目前作坊内仅有3名制陶师傅,产量跟不上去,每人每月收入仅1000多元,而整个作坊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赚几千元,他已经开始盘算是否要关停了。
吴篇表示,这门手艺是从他祖父辈那里传下来的,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制陶,至今已经坚持了40多年,如今在磁灶像他这样做陶瓷的人已经没有了,一想到作坊可能要关停,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我们接到的订单来看,手工陶瓷品的市场还是有的。”吴篇说,但产品的附加值提不上去,以他目前的条件又没有办法对作坊进行保护完善。
记者随后找到了磁灶镇文体服务中心的曾海峰。她表示,目前磁灶镇政府也已关注传统手工陶瓷手艺濒临灭绝的现状,正打算将其申报为“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将吴篇推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该项目及传统制陶工艺进行保护。
手工陶瓷的制作一般要经过陶坯制作、上釉、晒干、装窑、烧制等,其中工艺要求最高的就是陶坯的制作,若出现规格不一、坯体歪斜等问题,烧制的产品往往就不能达标。而手工制做陶坯的工具一般有:“磁车”[又称陶瓷拉坯车,由“车腹”(包括磁斗、车盘)、车踩、车钯等部件组成]、割陶用的“线”(丝线或马尾巴的鬃毛)、“大刺”(一种工具,长约7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小圆木)及“共刺”(为一头宽平一头尖细的小竹片)等。
小件陶坯制作方式——割线:制陶师傅将陶土放在“车钯”(即磁车转盘中心位置安装的圆木板)上,用脚钩转磁车由慢到快,利用磁车自重加速旋转的惯性,双手抱住旋转中的陶土均匀拉高到需要的高度。
其间不断在陶土上添水,做出所需的陶坯制品后,用线割离底部,双手合拢抱离车盘放于木枋上。
陶坯排完一枋后,抬走晾干、修整、上釉、入窑烧制。
缸瓮类、科钵类陶坯制作方式——拉坯:制陶师傅根据预制品的规格、手感确定陶土大小,将陶土揉成圆锥形后,底部粘上糠灰,使陶坯底部不会黏贴在车钯上。
将揉好的陶土固定在车钯中间,在陶车旋转过程中用手添水,双手抱住旋转的陶土均匀做成圆锥状,拇指从锥顶中间往下压至底部,根据手感预留陶坯底部。
把陶土从中间由内向外扩至所需的规格,做成坯体的基本形状,再拉到坯体所需规格,用“大刺”将坯体的厚度压制均匀,把陶坯做高做大,用“共刺”压制形状及开口边缘、宽成弧形,压出坯体外表面、坯体底部的外表工艺线纹。
最后,用“共刺”刮掉陶坯底部多余的陶土,陶车停转,将陶坯双手抱起放于木枋上。
大件陶坯晾干后,还要经过修整、印花、纹龙等,待完全晾干后上釉水,再晒干后,入窑烧制。
装窑、烧制:装窑师根据每仓窑的容量、陶瓷制品的大小进行装窑,每件坯体用“白赤土”泥块分隔开,以防高温煅烧釉水流动后黏在一起。
每仓装窑完成后,封上窑门,待整条窑炉装完后即可点火烧窑(燃料一般为松尾树)。
先烧灶头,灶头经过连续燃烧加温十几个小时后达到一定温度,然后一仓一仓向高处接续燃烧。
窑炉烧成温度由烧窑经验丰富的师傅用肉眼观测窑内的火度(温度),并根据窑内的温度,在加料孔添加或停止加燃料,以达到窑内温度均匀,一般烧成温度在1100℃左右。
整条窑炉烧成后出窑前需要冷却一段时间,以出窑师傅认为可以进出窑中为限(一般为5—7天),不能急于出窑,窑门一开温度就急速下降,会出现炸坯、暗炸裂(即出现裂缝或不明显裂缝、裂釉)等废品。
冠珠陶瓷感恩石,致敬传统工艺,呈现现代美学。陶瓷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冠珠陶瓷则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冠珠陶瓷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传统工艺
冠珠陶瓷的传统工艺源于中国古代的制陶工艺。从选料到成型、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手工操作。首先是选料,冠珠陶瓷选用的是高质量的陶瓷原料,经过多次筛选,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然后是成型,陶匠需要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塑造成各种形状。这一步需要陶匠的手法娴熟,对陶瓷的形态和比例有着极高的要求。最后是烧制,烧制是冠珠陶瓷的重要环节之一。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陶瓷的质量和色泽。
现代美学
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结合是冠珠陶瓷的特色之一。冠珠陶瓷的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理解和对现代艺术的感悟,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既有传统陶瓷的精湛工艺,又融入了现代美学的元素,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致敬传统工艺
冠珠陶瓷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在冠珠陶瓷的工作室里,你可以看到陶匠们手工制作陶瓷的场景,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冠珠陶瓷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国内外展览中展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魅力。
感恩石
冠珠陶瓷的感恩石是一种特殊的陶瓷艺术品。它的外形像一块石头,但实际上是由陶瓷制成的。感恩石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成型、雕刻、烧制等。感恩石的表面有着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每一块感恩石都是独一无二的。感恩石的寓意是感恩生命、感恩自然、感恩美好的事物。它是一种传达感恩之情的艺术品,也是冠珠陶瓷的代表作之一。
高狮灯紫砂壶,也被称为高狮登紫砂壶,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这种壶的特点是壶钮为狮子,壶身桶为灯形。它并不是制壶者的姓名,而是紫砂壶的一个特定品种。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高狮灯紫砂壶作为其中的一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这种壶的特定品种在清末民初也很受欢迎,被用作民间茶具器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3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园管理应做好防寒防冻措施
下一篇: 无性系茶园建设注意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