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小卷叶蛾性信息素

茶百科 2023-11-23 04:47:14

茶小卷叶蛾性信息素

小卷叶蛾性信息素[Teasmallleafrollersexphe-romone]茶小卷叶蛾雌虫分泌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已确定其化学组成包括5种化合物。用人工合成并混合的这5种组分在田间条件下引诱雄蛾的效果优于活雌蛾。每公顷设置100-200个诱集器,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其设置方便,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无杀伤力,且成本低于化学防治。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怎么一回事?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由幼虫潜食短枝端部或当年生长枝,致使枝条枯死、降低产量。据调查,江苏省吴县,银杏超小卷叶蛾的株危害率高达100%;浙江省大部分银杏产区的株危害率也高达80%—90%。虫害严重时,会引起严重落果,被害枝次年不再萌发,以至影响到银杏多年的产量。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其以南的各主要银杏产区。

(一)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约12毫米,体黑色,头部淡灰褐色,腹部黄褐色。下唇须向上伸展,灰褐色,第三节很短。前翅黑褐色,中部有深色印影纹;前缘自中部至顶角有7组较明显的白色沟状纹,后缘中部有一白色指状纹;翅基部有稍模糊的4组白色沟状纹。肛纹明显,黑色4条,缘毛暗黑色。后翅前缘色浅,外围褐色。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略成棱形,两端较窄;囊突二枚,呈粗齿状。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长形,中间具颈部。

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卵枯黄色,两天后,中间出现红色不规则的环状纹,少数一端断缺或两端断缺而成两条红色条斑纹,纹缘不整齐,其他部分乳白色,4天后,除红色环纹外,全卵呈淡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1—12毫米,灰白或淡灰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为黑褐色,有时色泽较浅呈黄褐色。各节背板有黑色毛斑2对,各节气门上线和下线具黑色毛斑1个,臀节有刺5—7根。

长5—7毫米,黄色,羽化前呈黑褐色,复眼黑色。腹节第一节光滑,第二节后缘有一列细刺,第三与第六节除后缘有一列细刺外,前缘还有一列较粗的刺,第十节仅于后缘有一列特别粗大的刺。腹部末端有8根细弱的臀棘,成半环状排列于肛周。

(二)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一年一代,以蛹越冬。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后幼虫呈滞育状态,11月中旬化蛹。

幼虫一般于树干中、下部树皮中作蛹室结薄茧化蛹。蛹室长约9—12毫米,宽约2毫米。一般位于树表皮下约2—3毫米深处。羽化时,蛹蠕动钻向孔口,半露于孔外,很容易辨认。

成虫白天活动,以9—15时最为活跃,常作短距离飞行,善爬行。交尾时间为中午至傍晚,以中午为主。交尾持续时间约10小时。交尾后栖伏于树干上、下部粗皮凹陷处,易捕捉。成虫需吸食糖液、花蜜等作补充营养。一般交尾两天后产卵,3—4天内可产卵95粒左右。成虫寿命约13天,最长23天。性比平衡,趋光性弱。晚间静伏于树干。

卵单粒散生,一根1—2年生的小枝上可产卵2—4粒。孵化前10小时,卵中间的红色斑纹开始扩散,最后消失,全卵成暗黄色,并出现黑色头壳。卵期约8天,孵化率平均为80%。

初孵幼虫体长1.3毫米,行动活泼,爬行迅速,能吐丝织薄网,多潜伏于短枝凹处取食。1—2天后,即蛀孔钻入枝内。一般自叶柄基部或叶柄与短枝间蛀孔钻入。也有的从长枝的基部或基部到中部之间的部位蛀入。虫道长达20—50毫米。能转主危害。一般每条幼虫可危害短枝2根。危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危害枝条约25天后即转向枯叶,并卷叶静栖。有的还会在夜间外出取食叶肉,但食量不大,每次约1.5平方厘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老熟幼虫转向枯叶的盛期。

幼虫在枯叶内共停留14天左右,然后再爬回树干,并蛀入树皮,形成光滑孔道后,又会调转方向,以木屑及丝网封住孔口。约于11月中旬,在洞内作薄茧化蛹越冬。

虫害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树势差的老龄树,容易受害。因为超小卷叶蛾喜光怕荫,所以,林缘危害较林内严重。幼虫滞育期的干旱,即6—7月份的干旱,不利于该虫的生存。年平均温度低于14℃的苏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都没有见到超小卷叶蛾的危害。有该虫危害的地方,虫口密度也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三)防治方法

1)清除受害枝

每年4月底至6月上旬,见到明显枯萎的枝条时,应当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以杀灭幼虫并减少超小卷叶蛾的转主危害。

2)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具有杀灭树皮内的滞育幼虫和即将羽化的蛹的作用。3月份,用加有敌敌畏乳剂的涂白液刷树干,防止越冬蛹的羽化的效果可达100%;7月份用同祥的涂白液刷树干,则可以有效地杀灭滞育幼虫。树干涂白液的具体配方是:生石灰5公斤,敌敌畏乳剂100克,食盐1公斤加清水19公斤。将上述材料混合后,经过充分搅拌,即可用于涂白。

3)药剂防治

4月份喷施加水800倍的敌敌畏液,可以杀灭初孵幼虫。可以利用银杏树皮易于渗透油剂的特点,于6月底当大部分幼虫已经蛀入树皮时,喷施油雾剂,也可以杀灭其幼虫。油雾剂的配方是:敌敌畏原液4份,六六六高丙体1份,邻二氯苯5份,柴油10份。

防治茶叶螨虫、小绿叶蝉、尺蠖

一、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各类茶园中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病虫种类发生多,而且害虫天敌种类繁多量也较大,以及对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措施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加强 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施药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减少对天敌的杀伤,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确保无公害茶叶安全生产。

1、加强农业防治。从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力入手,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天敌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条件。

1.1推广健身栽培技术。新建茶园应选择适宜种茶的土壤(PH4.5-5.6);播种前彻底清除荒地上带菌的死树根、树枝及杂草以减少病虫源;并进行深耕、施足经腐熟的有机肥,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如湄茶419,湄502,601等)和无病苗木,经观察“419”和“502”品种既抗牡蛎盾蚧和抗茶饼病;播种前用1%硫酸液铜浸种24小时左右进行消毒灭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1.2适时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各类茶园在秋茶采摘后应对茶园进行全面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并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半量式波尔多液(75000ml667∕m2)或30%机油电硫微乳剂(强力杀蚧)1000倍等药剂喷雾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秋冬季对茶园进行翻耕,培土和施肥,通过翻耕,将在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象甲、蛴螬等)暴露地表致死,减少翌年虫口密度;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倡重施底肥和冬肥防止偏施氮肥,每667 m2施足底肥1500-2000kg(经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冬肥(或开园肥)100kg(以茶叶专用N.P.K复混肥),适时施用封园肥(9月,以饼肥为主),追肥每次纯氮不超过15 kg,减少氮肥施用量,可降低茶树中氨基酸比例,不利于蚜虫、蚧类和螨类发生,从3月-4月采收茶叶开始,每采茶一次应及时喷施1‰尿素加1‰磷酸二氢钾加1.8%爱多收水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保持茶树营养平衡,促进茶芽早生快发,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

1.3 适当修剪,分批采摘,减少病虫危害。应因地制宜做好茶树的轻剪、重修和台刈等修剪工作,通过修剪,可清除在干上进行越冬危害的长白蚧、茶牡蛎蚧、角蜡蚧、龟蜡蚧、红蜡蚧等多种害虫,对修剪下来的病虫枝应先集中在茶园附近的背面低洼地,待若虫(如长白蚧)大量卵孵化时再进行烧毁,使寄生蜂(如红蜡蚧扁角跳小蜂、姬小蜂等)能够飞回茶园控制害虫的危害。同时,根据一些害虫聚集的趋绿性、趋嫩性和产卵习性,采取分批采茶,可采下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虫卵和若虫,降低虫口密度,还可减少茶蚜,角盲蝽的食料,均起到减轻虫害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茶树害虫天敌资源也相当丰富。全国已记载茶树害虫天敌有500多种,据贵州省茶科所在我市茶场和省内各地茶园调查,已鉴定的天敌种类达320多种,分10目,56科。如茶园中寄生性天敌约100种,其中姬蜂科40多种,茧蜂科17种、小蜂科22种,细蜂科3种,青蜂科1种,泥蜂科15种,寄生蝇科10种;捕食性天敌164种,其中胡蜂科4种,瓢虫拉54种,步甲科14种,草蛉科4种,蜻蜓类14种,食蚜蝇科10种,食蚜科3种,螳螂科4种,蠳螋类6种,猎蝽科10种,虻蝽科5种,以及蜘蛛类50种。病原微生物能引起部分茶树害虫致病死亡,目前,国内已有20余种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蚜霉、韦白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在防治茶树病虫害中获得成功,田间防治率达70%,持效至少3年,并从40余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38种,颗粒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病毒3种,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也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据试验,植物源农药苦参素防治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等表现速效性强,防效好。应用寄生性昆虫天敌如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茶小卷叶蛾、茶毛虫的卵,绒茧蜂寄生茶尺蠖和茶细蛾幼虫的寄生率达70%;另外,利用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小绿叶蝉及茶叶螨均起着重要自然调控效果。在茶树病害生防上,除了应用抗生素防治茶饼病外,可利用土壤中抗生素来抑制病毒病。我市茶区以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茸毒蛾病毒、大茸毒蛾病毒、大蓑蛾病毒、茶蓑蛾病毒为主。丰富的天敌资源为开展茶树病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对控制茶树病虫效果好,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对茶叶生产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

在保护利用天敌资源的措施上,应采取适当提高茶树种植密度和在茶园周围种植阔叶树(如油桐树等)给天敌提供良好的越冬场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和在天敌隐蔽期喷药,以及防治病虫时采取挑治、蓬面喷洒等方法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3、科学使用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对茶树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为害特性,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和茶叶产品对人的安全性。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中科学使用农药十分重要,其主要技术是:

3.1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农药使用品种上,首先要禁止使用国家已规定的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灭扫利)、优乐得(扑虱灵)、乙酰甲胺磷、五氯酚钠、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复配药、三唑磷等农药品种,因为这些农药品种是欧盟国家茶叶农残必检项目,必须禁止使用。同时应大力推广白僵菌制剂、B.T制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阿维菌素、吡虫啉、天王星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降低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和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3.2坚持采摘间歇期及时施药防治。在茶叶采摘间歇期特别要加强对刺吸类害虫的防治,如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蚜虫、介壳虫类、绿盲蝽、茶蓟马等害虫,这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对茶树危害性大,严重影响茶叶优质高产。因此,凡小绿叶蝉夏茶期虫量达15—20头/叶,茶橙瘿螨虫量20头/叶(或螨叶率达50-70%)、茶有蚜枝率达10%左右(或平均蚜量1500头/百叶、茶黄蓟马百梢虫量达100头,介壳虫若虫量150头/百叶。以上的茶园就应在茶叶采摘间歇期施药应急防治(防治方法见表一)。

3.3 狠抓秋末期封园施药防治。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非生产季节,此时期是多种害虫的越冬期,对环境抗性差,是用药防治的最好时期,可在秋末冬初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30%机油、石硫微乳油(强力杀蚧)1000倍喷雾封园,对害虫种类多,发生量大的茶园,先用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2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5g/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5-7天再封园,以压低冬前虫口基数,减少次年害虫发生程度。

3.4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提高施药技术水平。针对茶树病虫发生危害,应加强茶园病虫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加强对当地茶园主要病虫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茶园才施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农药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参考表一)以及在天敌隐蔽期采取扫茶蓬面施药方法,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对茶叶安全生产,保护天敌和提高防效的目的。

4、物理和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茶树害虫。利用茶籽象甲、细绿金龟甲、茶角胸叶甲等害虫的群集性和假死性,采取人工捕杀或震落捕杀成虫的办法,即震拍茶丛,并用塑料薄膜铺于地面承接落地成虫,再集中烧毁;利用茶银尺蠖,茶叶夜蛾,茶鹿蛾及铜绿金龟甲等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如振频式诱虫灯)进行诱杀,可减少下一代幼(若)虫发生量,从而减轻危害。

如何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苹小卷叶蛾

苹果苹小卷叶蛾的防治方法:
冬春刮除老皮、翘皮及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爆皮。春季结合疏花疏果,摘除虫苞。苹果树萌芽前,用药剂涂抹剪口可减少越冬虫量。果树萌芽初期,越冬幼虫出蓄前用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200-300倍液涂抹剪锯口等幼虫越冬部位,可杀死大部分幼虫。
越冬幼虫出蓄盛期及第1代卵孵化盛期,可用下列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5%唑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45%杀螟硫磷乳油900-1500倍液;28%虫酰膦毒死蜱悬浮剂1700-2400液;48%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液;20%氰戊菊酯乳油l000-1500倍液;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200-15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丁苯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1500液;75%硫双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500-800倍液;9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600-1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5000-6000倍液;5%氟铃脲乳油1000-20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400-3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500-8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0-2000倍匀喷雾。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31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