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之都”横县构筑茉莉花茶产业新高地纪实
地处西江中游的横县,是“中国茉莉之乡”。目前,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7000公顷,年产鲜花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占世界总产量60%;年花茶加工120多万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加工基地。
8月15日至16日,第六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暨2009广西横县“茉莉花节”即将举办。横县县委书记欧波告诉记者,该县正努力构筑茉莉花茶产业新高地,把中国茉莉花茶产业推向更高更新的台阶。
建设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中心,以专业化强势市场,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升级发展。该中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一个具有区域国际化标准的茶叶贸易平台和具有岭南特点的茶叶风情一条街,是以展示、销售中国茉莉花、名优茶及茶文化系列产品为主,沟通茶叶产、供、销渠道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茶叶商务活动中心。
建设中国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构建完整的茉莉花茶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该中心总投资1300多万元,占地15亩,新建实验室3000平方米。在第六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开幕式上,国家质检总局将为中国茉莉花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授牌。
建设中华茉莉园二期工程。它坐落于校椅镇石井村连片茉莉花基地,2007年8月,中华茉莉园完成一期工程,规划用地300公顷,建成70公顷连片茉莉花园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及10亩茉莉花品种园。去年1月,中华茉莉园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建设,规划总面积700公顷,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4A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建成集生产、加工、科研、推广、示范、文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茉莉花标准化科技示范园,打造“中国茉莉之乡”的品牌和形象。
建设中国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建成无公害茉莉花生产基地4700公顷。他们积极扶持培育标准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效益;引进大型现代化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走联合重组、龙头带动之路。
建设中国茉莉花电子商务平台。去年8月,中国茉莉花电子商务平台在横县实现试运行。同月,通过该电子商务平台,由广西芳香植物开发应用有限公司根据新加坡等国的贸易要求,与新加坡正丰花卉贸易有限公司达成贸易协议,每天卖出茉莉鲜花300公斤,横县“花姑娘”走出了国门。
探讨建立中国与东盟茉莉花(茶)业合作与发展平台。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与发展作为中国茉莉花(茶)国际化的突破方向,最终实现中国茉莉花(茶)国际化目标。今年花茶盛会,横县广邀东盟驻南宁领事官员以及东盟客商参会,同时举办茉莉花茶产业国际论坛,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让花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发现横县”。(曾永联曾伟杨立琼甘树华)
横县是广西的大县之一,号称人口110万,90%以上是农民,农民的30%以上都种茉莉花,所以整个县的农民收入80%以上都靠茉莉花而来,种植茉莉花也就成了横县的支柱产业。 横县,何以成为中国最大的花茶产地,何以被新闻界和茶叶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原来横县种植茉莉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记述,横县“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目前,全县种植茉莉花的农户有6.8万户,花农33万人,茉莉花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产鲜花5万多吨,茉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花香方能招蜂蝶”,横县的花茶加工业如此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该县茉莉花独特的优点。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茉莉花生长。所产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香气浓等特点。
横县茉莉花茶质量好但无法卖出好价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产能提升,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茶叶品种的机会,这使得市场价格往往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压力的影响,甚至导致价格下跌。
2. 销售渠道不畅:横县茉莉花茶主要集中在线下茶叶市场上销售,但是市场分散且运作成本高,并且通常需要经过中间商的加价,导致茶叶售价偏低。
3. 品牌知名度不高:相比其他知名茶叶品牌,横县茉莉花茶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其了解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销售价格。
4. 假冒伪劣产品:横县茉莉花茶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也引发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这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影响了正牌横县茉莉花茶的价格。
5. 环境污染:横县茉莉花茶的生产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市场价格。
总的来说,要解决横县茉莉花茶质量好但无法卖出好价格的问题,需要优化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30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贵州黔茶种植面积三年翻番
下一篇: 叶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