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优茶[Hunansuperiorfamoustea]湖南省出产的名茶和优质茶。唐代已有碣滩茶、麓山茶、渠江薄片、衡山团饼、岳阳含膏、岳州黄翎毛等。至20世纪90年代,全省传统名茶和新创名优茶已达六十余种,有绿茶、红茶、黑茶、黄茶、花茶等多种茶类。著名的有:君山银针、北港毛尖、古丈毛尖、碣滩茶、江华毛尖、五盖山米茶、高桥银峰、安化松针、洞庭春芽、石门牛抵茶、东湖银毫、桃江竹叶、狮口银芽、古洞春芽、石门银峰、黑砖茶和茯砖茶等。
石门银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门银峰茶创制于1991年,现年产量为50t左右。该茶鲜叶原料来源于石门县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500~1000m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石门银峰条索紧细匀直,满披银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亮绿,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鲜活、完整,具有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独特品质。
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茶的鲜叶采摘要求相当严格,于清明前后选择晴天采摘,严格做到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瘦弱异形叶,不带鱼叶、鳞片、蒂梗和杂物。鲜叶要求嫩、匀、净、齐。其加工制作分摊青、杀青、清风、炒坯、紧条、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九道工序,各道工序的技术要点如下:1.摊青鲜叶采回后,必须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时间4~10h。2.杀青锅温140℃,投叶量500g,双手翻炒,先闷后抖,抖闷结合,待芽叶变软,失去光泽,清香溢出时立即出锅。3.清风将出锅后的杀青叶置于篾簸中扬10余次,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闷黄。4.炒坯锅温85℃,双手翻炒,动作要轻、慢,当在制叶含水率为40%左右时出锅。5.紧条锅温60℃左右,下锅翻炒至在制叶含水率30%左右,茶条打在锅中有轻微响声时,右手抓起茶条,左手心向上平放,向单一方向搓揉,先轻后重,边搓边抖散,用时5min左右。6.理条锅温50℃左右时下锅,右手抓茶向前方理直,动作要轻,待八成干时出锅。7.摊凉理条出锅后的茶叶摊凉4min左右。8.提毫下锅温度50℃左右,用时2min左右。先要将茶条理直,茶条抓起落下时,注意减少与手的摩擦,待白毫大量显露时立即出锅。9.烘焙用炭火烘焙,温度为70℃左右,足干后密封并于干燥处保存。
历史
石门银峰茶
“石门银峰”茶是1991年,在湖南农大朱先明教授的指导下,由原石门县茶叶开发总公司研制和开发的。“石门银峰”茶的采制十分考究。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下粗壮的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分级摊放,并做到“四不采”(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虫瘦弱芽叶),再经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复烘、理条、整形、提毫、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石门银峰”茶外形紧园挺直,银毫满披,色泽翠绿纯润,内质嫩香显现、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尤存”。
产业化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石门银峰、茶中新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茶叶专家陈宗懋品评后题词“石门银峰,回味无穷”;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题词“茶道源头碧岩泉,石门银峰香四海”;茶界专家朱先明教授题词“武陵逶迤连四省,澧水流长灌万家,夹山寺庙钟灵秀,石门银峰冠群茶”;全国著名书画家史穆在品尝后,极兴挥毫,提下相嵌“石门银峰”四字开头的诗词“石鼎烹泉活,门庭散倚霞,银针初茁蕊,峰翠育新芽“,成就了“石门银峰”的一段文字诗词佳话。目前,“石门银峰”已成为石门县的一大公共名优茶品牌。为了进一步规范石门银峰茶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提高“石门银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它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石门县茶叶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石门银峰”管理商标,相关资料已经准备齐全送交国家商标局,并已经得到受理。
荣誉
1993年“石门银峰”评为湖南省名茶;1994年荣获“中茶杯”贰等奖;1994年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1999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2年在“湘鄂黔渝”武陵山区茶叶评比中获金奖;2004年获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5年再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
湘波绿的采制工艺及其茶品:该茶原料是选采自白毫早、福鼎大白茶、湘波绿、槠叶齐等良种茶树的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一般在清明前后开采。鲜叶要求色泽黄绿,芽叶匀齐,百芽重约20克,最好晴天采摘,不采虫伤和紫、红芽叶。与高桥银峰相较,湘波绿的鲜叶略粗壮,在加工工艺上适当加重揉捻,增加芽叶细胞破损,以增进茶汤的浓度,塑造紧结的外形。具体制造工艺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复揉、复干做条、摊凉、烘焙等七道工序。其中复揉具体做法是、当茶坯初干适度时,即茶坯由黄绿变成暗绿,粘性大减,减重约40~45%,将茶坯出锅,盛入小蔑盘中,趁热进行复揉,用双手握茶坯,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揉捻,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用力程序较初揉时略大些,复揉时间约1分钟。复揉完成后,要将茶团彻底抖散,然后再进锅复干做条。其后工序同高桥银峰基本相同。湘波绿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弯曲,色泽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厚爽口,叶底黄绿明亮。湘波绿自1982年以来,参加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会,多次评为湖南省名茶;1989年在“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活动中展销,深受中外客商赞誉。1991年湖南省农业厅授予湘波绿“湖南省名茶杯奖”。
鹿苑毛尖,属黄茶类,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
黄茶是中国特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唐朝时就成为贡品,但真正大量生产发展是一九五四年以后。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的。黄茶的制作与绿茶相似,但多一道闷堆工序。由于闷堆,茶叶发酵,故属于发酵茶类。其得名于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而叶色变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有代表性的黄茶具有茶身黄,汤色黄,味甘鲜爽的特点。黄茶制造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属此类。
黄茶按制茶原料老嫩分为:“黄芽茶”:湖南洞庭湖君山银针、四川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
“黄小茶”: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毛尖
“黄大茶”:安徽金寨、六安黄大茶、湖北英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茶、安徽的霍山黄大茶 产地湖南、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
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中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迭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 北港毛尖,以注册商标“北港”命名,属黄茶类,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北港。
毛尖茶采制工艺:北港毛尖鲜叶一般在清明后五六开开园采摘,要求一事情毛尖原料为一芽一叶,二、三事情毛尖为一芽二、三叶。抢晴天采,不采虫伤、紫色芽叶、鱼叶及蒂把。鲜叶随采随制其加工方法分锅炒、锅揉、拍汗及烘干四道工序。
北港毛尖的品质特征:外形呈金黄色,毫尖显露,茶条肥硕,汤色澄黄,香气清高,滋味醇厚,甘甜爽口。 君山银毫,以注册商标“君山”命名,为黄茶类针形茶。唐宋时,以其形似鸟羽,称黄翎毛、白鹤翎;清代,因其有白色茸毛,称之为白毛尖。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
银针茶的采制工艺:每年清明前三、四天开采鲜叶,以春茶
首摘的单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银针茶约需5万个茶芽。其制作工艺精湛,对外形则不作修饰,务必保持其原状,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工夫。经摊青、杀青、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等到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特点为杀青、烘焙均以较低温度进行;杀青动作须轻而快,既适度又避免断毫脱;烘包发酵时用桑皮纸包裹,历时长达60小时。近几年来改“杀青”为“蒸青”,提高了芽头在杯中的竖起率。君山银针,独具韵味,其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厚匀亮。
如若以玻璃冲泡,则别有一番奇美景象;当以沸水(稍待落滚)注入杯中时,芽头开始冲向水面,几分钟后,茶芽徐徐下沉,由横卧渐渐悬空竖立,沉浮起落,往复三次,趣称“三起三落”;所泡偶尔留于芽尖,如誉喙含珠;最后茶芽竖于杯底,似鲜花笋萌发,刀枪林立,茶形与激发色交相辉映,茶香四溢,丽景飘然。 沩册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
沩山毛尖的制作工艺: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为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
成茶品质: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 鹿苑毛尖,属黄茶类,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
鹿苑毛尖的工艺与茶质:于每年清明前数日至谷雨间采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等工序。其中闷堆是形成鹿苑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至6小时,促其色泽黄变。其成品外形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条索环状(环子脚),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蒙山黄芽,以蒙山牌注册商标名世(蒙山黄芽与古今名茶蒙顶黄芽为同一品种,因生产厂家注册商标不同,故茶名有“山”与“顶”之别),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山区。
蒙山黄芽的采制工艺:以每年清明节前采下的鳞片开展的圆肥单芽为原料,经过一杀青、两色黄、一堆放、三复锅、二烘焙等制作工艺。
蒙山黄芽的品质特征: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是黄芽类名茶极品。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因用细嫩芽叶、经闷黄工序制成,故此得名。属黄茶类极品名茶。产地分布于该 县大化坪金鸡山的金刚台、金鸡‘土+当’、乌米尖、漫水河与金竹坪等地,以金刚台所产品质最佳。
采制工序:每年谷雨前3至5天拣山开园,采摘期10多天,专采最细最嫩幼芽,并保持新鲜。经炒青、做形、初包、初烘、摊放、复火等工序而成。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征:芽叶挺直匀齐,色泽黄绿,细嫩多毫,形似雀舌;汤色明亮黄绿,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甜和清爽,有熟板栗香,饮后有清香满口之感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6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广东名优茶
下一篇: 李华堂安化黑茶东北总部入驻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