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细嫩炒青

茶百科 2023-11-22 23:18:57

细嫩炒青

细嫩炒青[Tenderpan-firedgreentea]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炒青绿茶。特种绿的主要品类,多属历史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老竹大方、安化松针、信阳毛尖等。外形有扁平、尖削、圆条、直针、卷曲、平片等多种。由于采摘细嫩、加工精巧,茶叶冲泡后,多数芽叶成朵,清汤绿叶,香郁味鲜醇、浓而不苦,回味甘甜。其中种类多、分布密度大的地区是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湖南、四川等省,其他产茶省区也有一定数量。以内销为主,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红茶和绿茶是怎么分类的?

每一种茶都是经过相应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用红茶工艺制作出来的就是红茶,成品呈现红茶的外观和汤色特征,用绿茶工艺做出来的就是绿茶的干茶、汤色特征。比如龙井用红茶的加工工艺也可以制作出红茶(龙井红茶),所以茶叶鲜叶在理论上可以做成任何一种茶叶。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

眉茶:形似眉毛,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生产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有浙江所产的杭绿、温绿和遂绿;安徽所产的屯绿、舒绿和芜绿;江西所产的婺绿和饶绿以及湖南所产的湘绿等。

珠茶: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又称“平炒青”,主要品种有“珠茶”、“泉港辉白”、“涌溪火青”等。

扁形茶:扁炒青,扁平光滑、香鲜味醇,除了很有名的龙井外,还有旗枪、大方两种茶。

细嫩炒青: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炒青绿茶,是特种绿茶的主要品类,多属历史名茶。凡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炒青绿茶都属细嫩炒青,因产量不多,品质独特,物以稀为贵,又称特种炒青。比如知名的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都属于细嫩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主要品类有,福建的“闽烘青”、浙江的“浙烘青”、安徽“徽烘青”、江苏的“苏烘青”、湖南的“湘烘青”、四川的“川烘青”等。这类绿茶直接饮用者不多,通常用来作为熏制花茶的茶坯,成品为烘青花茶。

细嫩烘青:采摘细嫩芽叶精工制作而成的行情绿茶统称细嫩烘青。大都数细嫩烘青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显露,色绿。香高,味鲜醇,芽叶完整。不少制作精细的细嫩烘青都属名茶之列,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竹叶青等。

晒青绿茶

相比烘青和炒青绿茶,晒青绿茶手法上更原始一些,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品质上略显逊色,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干茶色泽为墨绿色,白毫也较显。晒青绿茶是制紧压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

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是指利用蒸汽来杀青的制茶工艺而获得的成品绿茶。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由于炒青绿茶居多,湖北恩施玉露、仙人掌茶、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是仅存不多的蒸青绿茶品种。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初制基本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发酵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发酵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形成红茶总的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按照制作工艺的区别,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品类。

小种红茶

福建省特有,按照原料产地和加工方式可分为正山小种、外山小种,无烟种、烟小种。

无烟小种:即在传统的有烟小种制作工艺中不使用松木熏焙制作出来的正山小种,让正山小种的甜香、花香和口感浓醇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在市场上更受欢迎,需求更大。

烟熏小种:是小种红茶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先将鲜叶萎凋,再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底层吊架上,燃烧中的马尾松通过烟道输送,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烟熏小种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她的“松烟香、桂圆汤”。

工夫红茶

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以红条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地域分布很广、产品较多,品质各有特色,按产地可分为祁红、滇红、闽红、川红、宁红、宜红、英红、阳羡红等等。总的来说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

红碎茶

红碎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经凋萎、揉捻后,用机器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的颗粒状碎茶,比较有名的是滇红碎茶。按外形规格又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主要用作茶包及大众茶饮料。

怎样炒茶,请把步骤一一说明

1.(工艺简介)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

2.(炒茶方法)
炒茶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3.(炒青)
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六大茶类|绿茶

六大茶类之“绿茶"

【绿茶】——基本类型与制作方法

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中国生产的茶叶约70%是绿茶,每年数量在50万吨以上。绿茶以国内销售为主,部分供应出口。绿茶每年出口量超过15万吨,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70%以上。销往世界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绿茶是基本茶类之一,属“不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发酵,干茶、汤色、叶底均为绿色,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茶类。绿茶按其制作工艺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①蒸青绿茶

用蒸汽杀青制作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唐、宋时盛行的制法,如玉露、煎茶等。特点是:三绿(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香清味醇。

②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产生于明代。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形状特点,可分为:长炒青(眉茶)、圆炒青(珠茶),扁炒青(细嫩炒青)三类。代表性的名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

③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主产于安徽、福建、浙江三省。高档烘青直接饮用,其大部分用来窨制花茶。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干茶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代表性的名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

④晒青绿茶

晒青绿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以后,用日光晒干的绿茶成为晒青绿茶。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和陕西,是压制紧压茶的原料,最后一道工序是晒干。代表性的名茶有滇青绿茶。

绿茶品质特征:清汤绿叶,汤色清澈明亮,呈淡黄微绿色。滋味讲究高醇,绿茶以春最好,夏茶最差。俗称三绿: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基本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杀青的目的在于蒸发叶中水分,发散青臭味,产生茶香,并破坏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的酶促氧化,保持绿茶绿色特征。杀青要求做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其方法有:锅式杀青、滚筒机杀青、蒸汽杀青三种。

揉捻的目的在使芽叶卷紧成条,适当破损组织使茶汁流出,便于冲泡。方法有: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揉捻原则是:嫩叶冷揉,中档叶温揉,老叶热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