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用茶的角度不同,所在地域环境各异,特别是在古代,产生了对水品的不同批判、标准、说法。但总的来说,可用古人煮茶的用水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
用水标准一是谁要“清”。清是指水质无色透明,清澈可辨,这是古人煮茶用水标准的基本要求。
用水标准二是水要“活”。活是指水源有流。
用水标准三是水要“轻”。轻,指的是轻水。古人对水质要求轻,其道理与今天科学分析的软水、硬水有关。软水轻,硬水重。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镁钙离子,因而所沏茶汤滋味苦涩,汤色暗昏。
用水标准四是水要“甘”。甘,是指水的滋味。好的山泉。入口甘甜。说明了水要有甘甜之味,洁净之美,才能是好水。
用水标准五是水要“冽”。就是冷而寒的意思。古人十分推崇冰雪煮茶。认为用寒冷的雪水,冰水煮茶,其茶汤滋味尤佳。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泡茶用的水质评判,完全有条件用科技手段检测。
红楼梦曾经提出雪化水是最好的泡茶用水,要是用梅花上的雪化水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
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
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
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
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
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
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
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
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
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
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
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
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
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
:“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
,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
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朱水(山水)、溪水、
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种为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羽曾在
《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
石池漫流者上。”
山水。
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认为山水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他在文章中又把山水分为泉水、光涌翻腾之水和流于山谷停滞不泄的水。饮山水,要拣石隙间流出的泉水。“溪河急流汹涌翻腾之山水勿食,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谷者,停滞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期间,饮煮可决之,以流其亚,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大意是山谷中停滞不泄的死水,经过酷烈火热的夏季及冬霜,以及潜居于水中的龙(古人以为龙潜居水中)蓄毒于水中内,这种水取饮前,先要疏导滞水,使新泉涓涓流入,方可饮用。“其江水,取去人远者”。因离人远的江水比较洁净。“井,取汲多者。”因汲多者则水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5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绿茶漱口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下一篇: 10种药茶可降燥去秋季肝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