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约在1610年前后(亦有称在1650前后者),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镇为小种红茶的集散地,此小种红茶原产于星村镇到江西省边界,海拔1000米左右的桐木关山中。
1639年春夏间,有人在此山中督导制茶一个月。由于利用日光萎凋诱导白茶或青茶的晒菁,又揉捻后的发酵,所以在山中白天采茶及晒菁,揉捻至深夜才能完成。
此时气温下降,必须将揉捻后的茶叶,装入竹篓中,上盖麻压紧,置于近火处(如灶上或烘菁楼上),使温度上升。经6—8小时,去其青嗅味,待发出清香,叶面呈红褐色即可取出。烘干时,以松木薰之。所以发出松脂香气,此小种红茶,称正山小种也称星村小种,是红茶发源地。
1610年后输往欧洲者,即属此小种红茶,在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椰氏所著的《植物种类》,误以武夷种代表红茶,尖叶种代表绿茶。将茶叶分为二类。实际上在桐木关山中所植者或野生者,均属乔木型,或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至于工夫红茶,系由小种红茶在武夷山海拔较低处,演变而成。
清朝董天工氏1751年所写的《武夷山志》中,记载有小种和工夫二种茶名。
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产红茶,而盛产绿茶,但到了公元1875年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当时由于绿茶销路不好,而红茶畅销,便在东至县设立红茶庄,祁门压口和闪里设分庄,仿制“闽红”。此为“祁红”的开端。
茶叶起源
1.简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干七百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鲁周公,只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夏年是于于明清之时。
2.起源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来说,有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神农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3.发展
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西周、东周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吃;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西汉时代开始商业化,东汉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唐代受经济文化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开始普及,主要是以煎煮为主;宋代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点茶法开始流行,日本的抹茶就起源于此。
元代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明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清代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和白茶 ;近代经历了兴盛,衰落,恢复发展后,现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端午节过后喝什么茶好,
下一篇: 这个夏天难道只能喝绿茶,别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