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话剧《孔雀胆》:武夷山的传统饮茶

品茶 2023-11-22 17:43:16

话剧《孔雀胆》:武夷山的传统饮茶

郭沫若是一位现代诗人,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诗作,而且,还写有大量的纪游是篇。1903年他11岁时就写下了”闲酌溪水,临风诵我诗”的《茶溪》一绝。郭沫若也是位剧作家,话剧《孔雀胆》有一段戏,通过人物对白,把武夷山的传统饮茶方法介绍给了观众。

对白如下:

王妃:(徐徐自靠坐起)哦,我忘记了关照你们,茶叶你们是拿了哪一种来的?

宫女甲:(回身)我们拿的是福建生产的武夷茶呢。

王妃:对了,那就好了,国王顶喜欢喝这种茶,尤其是喝了一两杯酒之后,他特别喜欢和很酽得茶,差不多涩得不能进口。这武夷茶的泡法你们还记得?

宫女甲:记是记得,不过还是请王妃再教一遍。王妃:你把茶具拿来。(宫女甲起身步至亮厨前……茶壶茶杯之类甚小,杯如酒杯,壶称“苏壶”……容纳一小盘。)

王妃: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把这茶壶茶杯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这茶叶放入“苏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这开水从这“苏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赶快斟了。怎样斟法,记得的吗?

宫女甲:记得的,把茶杯集中起来,提起“苏壶”,这样(提壶作手势)很快地轮流着斟,就像是在这些茶杯上划圈子。

宫女乙:我有点不大明白,为什么斟茶的时候要划圈子呢?一杯一杯慢慢斟不可以么?

王妃:那样便有先淡后浓的不同。

这段戏,简直就是功夫茶的演示。可见郭沫若对茶事的精通。1959年他陪外宾到武夷山和黄山,在欣赏了名山和名茶后写了一首诗:武夷黄山一片绿,采茶农妇如蝴蝶。岂惜辛勤慰远人,冬日增温夏解渴。

关于郭沫若的历史剧,五部!大概内容!《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写于1942年,1943年首演。该剧描写的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魏安厘王二十年(纪元前二五七年),秦国侵赵,形势危急,赵国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亲自突围到魏国求援。魏王的异母弟信陵君认为赵魏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因此,他固请魏王发兵救赵。暴戾狭隘自私的魏王执意不肯,反劝赵降秦。信陵君亲率三千门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议窃取魏王虎符,凭符调用老将晋鄙统率的十万魏兵。如姬夫人素来佩服信陵君“宽厚爱人”的品质和“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也感念他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因此冒死盗符。信陵君佩符至晋鄙军中,晋鄙疑,朱亥杀之,信陵君统兵八万解赵之围。魏王杀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过自杀。如姬逃出宫后,本可以逃至邯郸请信陵君保护,但为了不损害信陵君的声名,在父亲墓前自杀。

  

郭沫若的诗集和话剧有什么?

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笔立山头展望》、《血肉的长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郊原的青草》、《骆驼集》等。

话剧:《屈原》、《南冠草》、《蔡文姬》、《卓文君》、《高渐离》、《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武则天》、《聂嫈》等。

扩展资料:

郭沫若赞颂新中国的诗,其意象多体现为新中国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郭沫若诗歌中的‘新中国’书写,带有个人的、时代的烙印,带有思想的、政治的色彩,是文学视野下的‘新中国’,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郭沫若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新旧自我的灵魂搏斗”,以及“黑暗与光明的对决”这样形而上的并具人生指导意义的命题。其时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将这种产生于个人内部的生命体验诉诸诗歌,正好契合了隔海相望的另一个场域的时代诉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什么家?

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扩展资料: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除学术作品和资历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质疑。

他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台大历史系教授王远义认为郭沫若等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参考资料:人民网-郭沫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