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北方游牧民族因何缘故离不开中原的茶叶,

品茶 2023-11-22 16:58:23

北方游牧民族因何缘故离不开中原的茶叶,

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北方少数民族对于茶叶的依赖性远远高于中原民族。叶成为中原王朝用来化解或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

公元1575年,明万历三年。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13岁的孩子,朝廷的政务由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这一年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进攻方是蒙古汗图们札萨克图率领的蒙古各部,以及女真族的建州部。打了三年,战争没有胜利者,蒙古各部死伤惨重,明军虽然最后守住了清河堡,但是主将裴成祖战死,军民伤亡不计其数。

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茶叶。

限饮,就是扼制生理需求

三年前明万历皇帝刚刚登基,首辅张居正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发出了一份诏书,下令关闭边境贸易。当时的茶叶贸易为官方垄断,官方所制定的交易价格太高,于是民间私茶、黑茶兴起。私茶、黑茶产量多,质量也更好。这对官茶贸易冲击很大,首辅张居正上任后决意打击民间走私,于是出台了暂停茶叶边贸的诏书。明王朝的本意是希望在关闭边贸茶市的同时严查贩茶私商和惩办违法官员。然而这些严厉的措施,却导致边贸茶叶供给完全断绝。

北方的蒙古及女真各部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中,纷纷上书要求明王朝马上重开边境茶叶贸易。各部族并非没有进行过和平解决的努力。建州女真首领王兀堂,甚至向明朝辽东巡抚张学颜提出:只要能开放清河茶马互市,他情愿“请得纳为质子”。也就是说,把自己当作开放茶市的人质。连这个要求都被断然拒绝,何况其他部落领袖向明朝提出互市贸易的请求了。

一场茶叶引发的战争终于爆发,三年的血战让茶叶贸易回到了原点。随着明王朝宣布重开茶市,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斗志被彻底瓦解。硝烟散尽后的清河堡再次成为茶马边贸重镇。

这种因为茶叶贸易中断而挑起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饮茶习惯,饮茶在北方民族,是一种生理需求。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从中得以补充。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茶叶的功能恰好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缺少的环节。

饮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还有一个好处体现在卫生方面。饮用滚开的热茶,可以杀灭细菌,也就减少了肠道以及血液寄生虫感染的机会。饮茶,改变了他们喝冷水的习惯。

因此,中原民族作为生活调剂品的茶叶,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像粮食和盐巴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一天没有都没法生活。卡断了茶叶的供应,几乎能断绝少数民族的生命。

用茶税挽救国民经济

隋唐之前茶叶一直是皇家贵族的专属饮品,寻常百姓很难喝到这种昂贵的东西。茶叶慢慢进入中国百姓家中,是隋唐之后的事了。公元758年,唐代陆羽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从此茶的产量也逐年增加。

真正把茶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是在唐代中叶。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的威信衰落,各地藩镇割据,为了筹措粮饷进行消灭割据势力的战争,唐德宗开始对茶叶征收什一税——茶叶销售收入的十分之一将被作为税金征收。这项税收政策执行了两年,国家财政状况就有所改善。在之后的岁月里,每当朝廷财政困难的时候,都会开征茶叶税以解燃眉之急。

唐文宗大和年初,文宗皇帝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把所有的茶叶交易都放在官府开设的市场内,茶叶由官府统购统销就解决了定价问题。由文宗皇帝宣布的茶榷制度,使茶叶成为国家垄断的交易。这是一条对后世影响重大诏书,茶榷制度从唐文宗时期制定以来,直到太平天国以后才被取消。最初制定茶榷制度的唐文宗并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增加税收的一个举措变成了一个延绵千年的国策。

茶马交易下的战略物资

茶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被当成了战略物资。在宋代,茶叶跟战马息息相关,这时中原王朝已经失去对北方草原和河套地区等养马地区的控制,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战马,只能通过交换的方式与产马地区的民族各取所需。

那么中原地区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引起少数民族的兴趣呢?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贸易的桥梁,在丝路上运输的主要货品丝绸、棉布、茶叶和瓷器都是中原地区的特产。

古代中原王朝为何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呢?

这种情况不现实。北方游牧民族一般没有固定居住地,以游牧为生,离中原王朝非常远,而且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大军北上,生活物资无法解决,且游牧民族发现打不过中原军队,就向北逃遁大漠深处。况且中原军队无法在大漠长期居住,刚刚收拾完一个游牧部落,退军之后又被另一个游牧部落填补上。

一、历史上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对中原地区进行骚扰、打劫,抢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战国时期,北匈奴就不断南下,为了抵御匈奴劫掠,秦、赵、燕三国就开始修筑长城。秦朝统一中原之后,长城的规模越来越大,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共筑万余里,故史称:“万里长城”。

那么依照秦朝当时的武力为什么不北上统一匈奴呢?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匈奴骑兵抢完就跑,如果你往北追击,他们就遁入大漠深处。这里除了草原就是荒漠,大军根本无法追击太远。当时的运输条件,粮食运输是一大难题。军队得不到补给,有时找水源都困难。

那时的北方异常寒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常常面临牧草枯萎、牛羊冻死。这些游牧民族面对严峻的生存威胁,就组织起来到中原地区来抢劫。

另外这些游牧民族长期吃牛、羊肉、喝奶,他们需要茶叶和盐,一旦这些物资得不到供应,他们就会拼着命到中原抢劫,虽然有长城阻隔,但是有时长城也挡不住他们野蛮的铁蹄。

二、历史上大汉、大唐、宋、明朝,都有过深入漠北地区扫荡游牧民族的军事行动。

唐朝时对东突厥的军事行动,直接把东突厥纳入唐朝管辖。北宋也曾横扫大漠,但由于路途遥远,钱粮支出太大,一场战争打完,直接导致国库空虚,得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缓过来。闹不好王朝崩溃。

有时仗打完却发现不能留下固守,中原军队一撤军,新的游牧民族马上填补空白,又形成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鞑靼、突厥,还有之后的大辽的契丹族、蒙古族等。所以这些游牧民族,你根本治理不了。

三、北方游牧民族自从学习了中原文化和技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封建制度,对中原政权形成更大威胁。

茶叶战争 | 契丹那些不得不说的坑人与被坑史

上次说到 ?中国茶叶「 ”出口”到境外赚外汇 始于唐朝 以茶易马的「 ”茶马互市” 也始于唐朝 李唐王朝 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显赫的朝代之一 只可惜寿命不长 总共才续了二百多年 自907年朱温灭唐 到960年北宋建立 这五十多年里天下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今天你建个国 明天我称个帝 各路皇帝像走马灯一样连番过场干架 比权游里的”五王之乱「 ”还热闹。 这段时期 就是历史书上的”五代十国「 ” 中原在打仗 边疆自然也消停不了 许多边牧民族趁机又双叒叕闹起了么蛾子 而这次的带头大哥是——契丹 而契丹人瞅上中原的主要原因 就是茶叶 早期的契丹人还是风餐露宿的原始部落 也就帮隋唐军队揍高丽时当过几次外援 基本没见过中原长啥样。 但是,他们向中原学会了喝茶 大约是从唐朝中期开始 帮中原军队打完收工的契丹人 把茶叶带回到了部族 结果这茶立马就成了网红爆款 用过的都说好 或许是因为茶叶改变了契丹人的饮食习惯 这个游牧民族越来越强大 寿命也越来越长 平均年龄从过去的35岁提高到了43.2岁 哎我去这简直是仙草啊 啥也别唠了 老铁,接着喝吧 然而北方不产茶 再加上中原朝廷 对茶叶作为战略物资进行严格管控 来和契丹做茶叶贸易的只有二道贩子 对,就是之前我们曾提到过好几次的 奸商一族——吐谷浑 吐谷浑向来是逮到冤大头就往死里宰 遇到契丹这么个土老财自然也没放过 他们几乎是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 还摆出一副爱要不要的架势 率直的契丹人一开始还闷着头照单全收 后来越发觉得不是味儿 直到与物美价廉的 *** 茶商有了接触 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狼群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唐朝末年 契丹史上著名的老狼主耶律阿保机 一登基就毫不犹豫地对吐谷浑部族下了杀手 他亲率十几万虎狼之兵远征 一举剿灭了吐谷浑的老巢 把他们统统一夜打回了解放前 自此 吐谷浑这个生不逢时的奸商一族 基本算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紧接着 阿保机想利用大唐帝国垮塌的机会 一不做二不休 让自己的强兵快马顺路偷袭中原 捞一些便宜回来 他的首选目标就是幽州(今北京) 并将整座幽州城围攻了足有二百来天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 幽州竟然这么难打 一个早断绝了粮食的城池 居然能军民一心斗志昂扬地和自己硬刚到底 双方来来往往激烈交战了几十次 都伤亡不少 幽州城却依然攻不下来 直到中原增援的援兵到达 里应外合将契丹军队打败 阿保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退了兵 然而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汉奸 【漫画11:小敬耸肩】(已有漫画表情包) 耶律阿保机死后 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 这时中原出了个石敬瑭(后晋帝王) 竟然认比他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爹 还把所拥的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 割让给了契丹 契丹这下相当于有了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 从此肆意进出中原如入无人之境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直到朝代更迭到宋朝 契丹这匹恶狼 始终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 可宋朝的军队却是历代最没有战斗力的一支 每次和契丹交锋都是败多胜少 甚至被契丹打出过「 ”5万灭30万” 这样的超神战绩。 每次一打败 宋朝就得接受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 而这些条件基本都是以马换茶 宋朝被欺负得最厉害的时候 官方行价居然达到了 契丹随便一匹马都起码可以换来600斤茶的地步 几乎等于明抢了 而契丹则用这些交易来的茶叶 以配额的方式牢牢控制住了 女真、室韦、奚族等强悍的游牧部族 让自己稳稳地坐在黑老大的位置上 毕竟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里 游牧民族一旦得了病 除了请萨满跳大神之外 就是靠喝茶来治病了 据《辽史·兵卫志》记载 契丹最嚣张的时候 下面掌控着五十九个藩属国军队 「 ”均以草控之” 这里说的「 ”草”,便是茶叶 在与北宋签订了「 ”澶渊之盟”后 契丹通过契约获得了大批茶叶 再拿茶叶去换其他民族的特产 最后以高价在边界卖给 *** 这零本万利的生意 让契丹瞬间成了边疆小伙伴中的超级土豪 钱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 然而,盛极必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 契丹开始走向了没落 原因嘛,只有五个字: 有钱了,嘚瑟! 这时的契丹 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游牧民族的本质 从宫廷到民间大兴汉风 酒肆遍地,茶坊林立 达官显贵们脱下了「 ”皮草” 换成绫罗绸缎 天天山吃海喝 一身五花肉的肥宅随处可见 茶叶,也成了契丹社会的时尚 有些茶馆为了招徕消费者 还专门从中原招募点茶师来到北方授艺 甚至 刚刚在中原流行起来的 斗茶、茶百戏图、赏盏等活动也大行其道 搞得比原产地还热闹 这哪里还有荒原狼群的彪悍? 剩的不过是附庸风雅的虚荣 正是这些流于表面而色厉内荏的萎靡 成为契丹灭亡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不久之后 借着契丹征战西夏失败后元气大伤的机会 曾是麾下头号马仔的女真族突然倒转枪口 将老大契丹干净利落地灭掉了 契丹一族苦心孤诣百余年所建立的大辽国 就这样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瞬间轰然倒塌 当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女真——也就是后来的金 之所以对契丹人积怨如此之深 也是因为当初茶叶份额限制太严引发的矛盾 所谓蝴蝶效应就是这样 即使是一片小小的茶叶 如果处置不妥当 最后弄不好也会引出 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来 那么 女真这只蝴蝶的故事 咱们就留待下次再慢慢聊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2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