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又名茶肆、茶楼、茶店,是社会上饮茶相当发展情况下才产 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茶馆和饭店、酒肆,同是我国城镇商业和饮食文 化的重要构成。所以,茶馆的发展,受饭店酒铺的影响也较多。如《 梦粱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书,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 ①那么,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茶馆的呢?一般认为茶馆也最早产生 于巴蜀,有人据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 ,称成都大抵在汉代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有茶店。西汉时成都即有 茶叶的买卖,这是多数人所一致同意的,但是,单凭张载上述诗句来 作茶馆出现的根据,似嫌不够。现存关于茶馆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之 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其称开元时北方因大兴禅教,所以“邹、齐 、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南方饮茶在前,自 然茶馆也开设在先,所以上录《闻见记》所载,不是最早的茶馆,只 是现存茶馆的最早记载。唐代南北茶馆虽有一定发展,但茶馆真正称 兴称盛还是在宋代及其以后。
以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茶馆情况为例。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时,汴京城内的闹市和居民 聚集之处,各类茶坊鳞次栉比,潘楼东街巷的情况是:“潘楼东去十 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 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①接着又载:“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代社会饮茶的情况,正如有些古书所说 :“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由这一社会 饮茶实际决定,在茶馆中,除一般的茶馆之外,还出现了上述晨开晓 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馆。这些都是宋代茶馆较过去尤有发展之处。
不过,也须指出,宋代茶馆的突出发展,还是在南宋时的临安。 因为这时称之为“都人”的临安居民,除原来杭州的土着外,大多来 自汴京的达官贵人和中原各地的流民,居民构成极其复杂。由于这样 ,临安的茶馆,融合南北茶馆甚至其他文化的一些内容和特点,首先 使茶馆面貌改革一新。如《都城纪胜》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 在京师(北宋汴京)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 ” ①不仅北宋和南宋之间茶馆风貌有很大差异,如《梦粱录》所示, 南宋初年和后期,茶馆营业情况,也有不少发展。据记载,临安的茶 馆,在南宋初年时,四时除卖奇茶异汤外,冬月还添卖七宝擂茶,暑 天添卖雪泡梅花酒等。开始卖梅花酒,大致无什么热闹,但后来如《 梦粱录》所记,“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酒之肆 ,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 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这敲打响盏歌卖,无疑就是 借鉴梅花酒肆鼓乐吹曲破卖的一种发展。南宋临安茶肆的另一发展, 也就是茶馆类型和功能的更加多样化。上面说过,宋室南渡不只使杭 州户籍暴增,而且居民的成份,也大为复杂。为适应各不同阶层和职 业者的不同社会需要,于是就随之出现了适合各个阶层的多种茶馆。 对此,《都城纪胜》在茶坊介绍中,有这样的记载:“茶楼,多有都 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坊, 本非以茶汤为正,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又有一等专是娼妓弟兄 打聚处;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水茶 坊,乃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 对《都城纪胜》的上列记述,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作了具体的 补充。如其关于茶楼的对象,就指明大多为“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 人”。对水茶坊的补充,则更为详尽。其称:“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 ,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 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 ,盖此五处多有炒闹,非君子驻足之地。” ①接着《梦粱录》也指出 ,“君子”也有适合他们的茶馆,如“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 ,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 ,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所有上述这些史实,无不有力说明 ,宋代临安包括全国其他城市,其茶馆文化都已达到一个较为发展的 阶段。 不单城市,宋代乡镇茶馆,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如在南宋洪迈 的《夷坚志》中,就有很多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例如《邓州南市女 》提到的“南草市茶店”,《黄池牛》中描写的黄池镇茶肆,店面就 有楼上楼下两层,茶客十分簇拥。邓州即今河南邓县,黄池在今安徽 宣城境内,这两地虽都是行商旅客常常歇脚之处,但毕竟不是州会府 治和通衢要津,是其时典型的普通乡镇。所以,我们从邓州南市和皖 南黄池两地茶馆情况,也足以看出宋代特别是南宋时,全国市镇茶馆 也有一个很大的普及和拓展。综合上述史实,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至 宋代,茶馆不但普及全国各地,深深扎根我国社会生活之中,并且也 充分显示,这时的茶馆文化,也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戏曲茶楼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受着新时代传播媒介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影响。下面让我来告诉你茶楼的经营模式吧,希望能帮到你。
茶楼的经营模式 从我们服务过的茶楼经验来说,开茶楼没有固定的运营模式,主要在于你的想法,有你的想法推动选址,然后决定客户群,经营种类,服务要求,进而知道了盈利渠道。
简单运营方式有一下几种: 单一茶艺馆,以喝茶为主,此类茶楼面积不能超过500,经营要从文化出手,有特色,以这个平台开拓其他产品销售。
主题茶艺馆,体现特色,树立主题 棋牌型茶楼,以娱乐为主,茶为辅,投入成本较低,但不适合长期做 综合型,餐、茶、演出为一体大型茶楼,服务是最重要的。
茶楼的定义 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唐代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到出泡,茶馆也繁荣起来,清末后茶馆业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都有衰落?90年代后复苏,90年代后期发展很快,现代茶馆与历史上?传统上一脉相承,但经营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过去可以几代传承一个茶馆,现在就一定要有变化和创新,不然就不能生存。拿杭州来说,茶馆经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茶馆业的潜力很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茶馆经营有了很大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茶楼的分类 民俗式茶楼:民俗式茶楼强调民俗乡土特色,追求民俗和乡土气息,以特定民族的风俗习惯、茶叶茶具、茶艺或乡村田园风格为主线,形成相应的特点。它包含民俗茶楼和乡土茶楼。民俗茶楼是以特定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为背景,装饰上强调民族建筑风格;茶叶多为民族特产或喜爱的茶叶;茶具也多为民族传统茶具;茶艺表演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乡土茶馆大都以农村社会的背景作为其主基调,装饰上竹木家具、马车、牛车、蓑衣、斗笠、石、花轿等应有尽有,凡是能反映乡土气息的资料都能够使用。有的直接利用已经少有人居住的古屋加以装修成茶楼;有的特别设计成乡村气十足的客栈门面,户外是花轿、牛车,室内是古井、大灶,服务人员穿着古朴的服饰来接待客人,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啦乡土文化的特点。
戏曲茶楼:戏曲茶楼是一种以品茗为引子,以戏曲欣赏或自娱自乐为主体的文化娱乐场所。这种即品茶又娱乐的文化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戏曲茶楼在装饰上更强调戏曲表演的氛围和要求,相对来讲,品茶是它的一种主要的附带功能,它不太讲究茶叶、茶艺,而是以茶叶为引,在戏曲与乐曲声中,松弛身心,交流联谊,享受戏曲艺术。
综合性茶楼:综合型茶楼主要体现在经营服务项目上,以茶艺为主,同时有经营茶餐、餐饮、旧吧、咖啡、电脑、棋、牌等内容,把多种服务项目综合在一起,以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
仿古式茶楼:仿古式茶楼在装修、室内装饰、布局、人物服饰、语言、动作、茶艺表演等地方、都以某种古代传统为蓝本,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结合茶艺的内在要求重新进行现代演绎,从总体上展示古典文化的整体面貌。各种各样的宫廷式茶楼、禅茶馆等,那就典型的仿古式茶楼。
园林式茶楼:园林式茶楼突出的是清新、自然的风格,或依山傍水、或坐落于风景名胜区,以及一个独门大院,它由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共同组成,往往营业场所比较大。室外是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突出的是一种纯自然的风格,让人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从而达到室内人造园林达不到的一种品茗的意境。这种风格是与现代人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相契合的,但它对地址的选择、环境的营造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茶楼中为数较少。
室内庭院式茶楼:室内庭院式茶楼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蓝本,结合茶艺及品茗环境的要求,设有亭台楼阁、曲径花丛、拱门回廊、小桥流水等,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心理感受。室内多陈列字画、文物、陶瓷等各种艺术品,让现代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去寻找回归自然,心情神宁的感觉,进入"庭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境界。
现代式茶楼:现代式茶楼的风格比较多样化,往往根据经营者的志趣、兴趣,结合房屋的结构依势而建,各具特色。有的是家居厅堂式的,开放式的大厅与各种包房自然结合;有的拱门回廊,曲径通幽;有的清雅、古朴、讲究静雅;有的豪华、富丽,讲究高档气派。内部装饰上,名人字画、古董古玩、花鸟鱼虫、报刊书籍、电脑电视等各有侧重,并与整体风格自然契合,形成相应的茶艺氛围。通常以家居厅堂式的较为多见,既有开放的大厅,又有多种风格的房间,客人能够根据兴致作出选择。现代式茶楼往往注重现代茶艺的开发研究,在经营理念上紧跟时代潮流,强调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热情周到的服务氛围来吸引顾客。
因为开茶馆成本低,盈利虽不太多,但收益比较稳定。中国人从南到北都有喝茶的爱好,只要坚持长期办下去,办出特色来,不愁没有顾客。
一、茶馆可以开在闹市区,或者开在横街窄巷或小镇山村,最好选址在居民密集区或交通要道旁。在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地开茶馆也是很合适的。
二、装修总的格调是突出中国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南方由于气温高,茶馆可以四处敞亮,四面透风,配竹楼竹椅自然风格。而北方气温低,茶馆要设在室内,配置红木家具,古字古画传统风格。
三、办好茶馆还要营造茶馆的文化娱乐氛围。种些名贵花草和摆设盆景,播放轻音乐,设地方戏清唱,配娱乐牌桌,供应分类剪报信息等。另外也要开辟多样化经营,茶馆以茶为主,还应适当搞一些相关经营项目,如供应西式的奶茶、咖啡、饮料、各式糕点和小吃等。
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旧唐书·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1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茶的发展进程
下一篇: 淳安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