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茶树顶端生长优势明显,此时进行有效合理的定型修剪,对培养既丰产又稳产优质的茶树树冠结构及茶园园相显得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用5年多时间对分别于1989、1990、1991年定植的1600多亩幼龄茶园茶树进行了定型修剪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现将该法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事先确定投产后茶园园相目标在进行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前,首先应设计出要控制的茶树树高及高宽比,一般实施此法后,要求到投产时的茶树高度在70~75cm,最高不超过75cm,高宽比控制在1.0∶3.5或1.0∶4.0。
2.依据确定的茶园园相目标制定施剪步骤和标准(1)第1次定型修剪,主枝高控制在8~12cm,最高不得超过14cm;第2次定型修剪,在第1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2cm。此后,第3、4、5次依此类推,在相应高度处施剪,直到第6次定型修剪后高度达60~70cm,幼龄茶园进入初产期。(2)茶树生长达到定型修剪要求的标准高度、枝梢达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时施剪。(3)剪口下部全部留外侧叶片,剪口与叶片相平行,以利于冠面扩展和防止因剪口积水或细菌感染而影响茶树生长。(4)施剪时对病虫枝要全部剪掉,细弱枝依据枝条角度部分疏掉,特别是在1~3次定型修剪时,疏枝显得更为重要。(5)在每次施剪时,只剪达到修剪标准的枝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剪,待达到施剪标准时再及时施剪。(6)1~4次定型修剪工具只能用整枝剪,严禁使用大篱剪。此外,施足基肥、追肥和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是保证实施“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田间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必须严格认真抓好。特别是茶树刚刚施剪以后,此时若营养供给不足,伤口就不能迅速愈合,新梢就不能及时生长;若茶树刚刚抽出的嫩芽嫩梢被病虫危害,茶树就不能健康生长,下一次的定型修剪就不能及时进行,最终会影响“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茶园,茶树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合理,树冠结构理想,矮而整齐,蓬面形成快、覆盖度大,有利于茶树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机械采摘、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冠面管理工作的实施,最终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茶树栽培目的。“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在幼龄茶园管理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1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文:探寻红茶之韵
下一篇: 柳州《敬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