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农药使用技术:
第一、要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对症下药。
1、咀嚼式口器的茶树害虫。
应选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辛硫磷、敌敌畏等;
2、刺吸式口器害虫。
应选用触杀作用强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等;或内吸性农药,如吡虫啉。
3、螨类。
应选用杀螨剂,特别是杀卵力强的杀卵力强的杀螨剂进行防治,如克螨特等。
4、有卷叶和虫囊的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衰蛾等。
选用强胃毒用用并具有强的熏蒸或内渗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
5、蚧类。
应选用对蚧类有特效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吡虫啉等。
6、茶树叶部病害。
应在发病初期喷施具保护作用的杀菌剂,例如硫酸酮,以阻止病菌孢子的侵入;也可选用既具保护作用又有内吸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这样既可以阻止病菌孢子的侵入,又可以发挥内吸治疗效果,抑制斑的扩展和蔓延。
第二、要根据病虫防治指标和茶树生长状况适期施药。
1、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应在防治指标的指导下进行施药,以减少施药的盲目性,克服了“见虫就治”的片面提法,降低农药用量。
2、在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进行短期施药。
如蚧类和粉虱类的防治应掌握卵孵化盛化末期(卵孵化84%以上时)施药,这时蚧类体表外还没有形成蜡壳或盾壳,因而较低浓度的药液即可收到良好效果;如茶细蛾应在幼虫潜叶、卷边期施药,茶尺蠖、茶毛虫、刺蛾类等鳞翅目食叶幼虫应在3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小绿叶蝉应在高峰前期,在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施药。
3、茶树病害,应在病害发生前期或发病初期开始喷施,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入侵茶树叶片前进行施药。
4、喷药要考虑茶叶的采摘期。如果茶园即将采摘,就必须选择安全间隔期比较短的农药,如辛硫磷、敌敌畏等。在非采摘茶园防治病虫时,在同样防效情况下可适当选择喷施持效期较长的农药以保持较长的残效。采摘茶园中不宜使用某些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等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封园后停采期,或非采摘茶园中使用。
第三、要根据农药的有效剂量适量用药。
农药的有效剂量(或有效浓度)是根据田间反复试验获得的,因此应严格按照有效剂量(或有效浓度)施药,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提高农药用量虽然在短期内会有良好的药效,但往往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逐渐下降。例如对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茶尺蠖等喜食嫩叶、嫩梢的害虫应进行蓬面喷扫;对黑刺粉虱、茶毛虫等喜食老叶、分布在茶丛中下层的害虫应进行侧位喷扫,将茶丛中下层叶背喷湿;对蚧类,一般应将枝干和茶叶正反面均喷湿。此外,无公害茶园宜选择低容量喷雾或小喷片常量喷雾。
(1)喷雾法。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通过喷雾器(机)把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浇灌法。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直接向植物根部浇灌。浇灌辛硫磷等,可防治地下害虫;浇灌氧化乐果等,可防治蚜虫。
(3)根施或撒施法。将药剂施入土壤内或根际部,用来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线虫以及土传病害。先按照需要的用药量与细土(或细沙)充分拌和,制成毒土,然后均匀撒在土地表面,用来防治在植株下面或土面上活动的害虫。为安全起见,高毒农药不能制成毒土撒施。
(4)喷粉法。利用喷粉器将粉剂撒布在病虫植物体表面,粉粒要细小均匀,喷撒要均匀周到。此法适用于缺水地区。
(5)拌种和浸种法。拌种是将粉剂按一定比例与种子混合,装入拌种器内搅拌均匀,种子拌药后堆闷一定时间再播种。浸种是用一定浓度的药液,将种子或种苗浸泡一定时间,捞出晾干后播种;一般浸种时间为5~40分钟,浸苗时间为5~30秒。
(6)毒饵法。利用害虫喜欢吃的麦麸、豆饼、绿肥、鲜草等作饵料,掺入适量的胃毒农药制成毒饵,用以诱杀和毒杀害虫。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和地面上活动的软体动物等。
(7)熏蒸法。在密闭的条件下利用易挥发或易分解产生毒气及能够汽化的药剂来防治害虫等有害生物。适用于防治种子害虫、蛀干害虫、温室害虫等。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茶树的需肥特点,需要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追肥还要进行多次。追肥时间一般在各季茶叶之前,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氮肥追肥的总量约占全年用量的60%左右,可按春茶∶夏茶∶秋茶为50%∶20%∶30%的比例进行,不采夏秋茶时,氮肥追肥在春茶之前和之后进行,比例可为60%∶40%。必要时追肥中适当配施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
春茶前的追肥俗称催芽肥,可以促进春茶早发和旺发,对名优茶生产尤为重要。春茶追肥可在采春茶前30~40天施入。早春气温高或茶树发芽早的品种,施肥的时间要可以在2月中上旬;早春气温低或发芽迟的品种,可适当迟一些施,一般在2月底之前施入。行间开沟深10厘米左右施入催芽肥,及时盖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17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文:故乡的茶园
下一篇: 有关茶主题的十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