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间铺草覆盖
有机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增温防冻的作用。
二、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勤浅耕勤削草。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推迟夏草生长。秋、冬季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cm,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三、行间饲养蚯蚓
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两个步骤:1.虫种培养。在茶园地边挖长3~4m、宽1~1.5m、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约10cm厚的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畜栏粪便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厚的肥土,每天浇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把蚯蚓接种到蚯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数月后蚯蚓即可大量繁殖。2.放养茶园。先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分撒到放养沟中,盖上松土后浇水,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
四、间作绿肥
要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品种。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既作肥料又作土壤保湿用的绿肥,可选用毛叶苕子。有机茶园间作绿肥要掌握好栽培技术:
1.不误农时、适时播种是茶园绿肥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候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茶园成功间作绿肥的关键。如果间作密度过大,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反之,如果间作太稀,绿肥产量低。条栽茶园夏季绿肥宜采用“1、2、3对应3、2、1”的间作法,即1年生茶园间作3行绿肥,2年生茶园间作2行绿肥,3年生茶园间作1行绿肥,4年生茶园不再种绿肥。至于冬季,由于茶树与绿肥之间矛盾少,可以适当密植。如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豌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产量可比单播高出40%~70%。
3.接种根瘤菌。在新垦茶园或换种改植茶园土壤中,要选用相应的根瘤菌接种。据试验,新茶园间作冬季绿肥紫云英时,用根瘤菌接种的比不接种的可增产5%~10%。此外,在一般红壤茶园中钼的含量低,如果在根瘤菌接种时拌以钼肥,可大大提高绿肥固氮能力。
4.及时刈青。夏季绿肥中的高秆绿肥,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树正常生长。
1.使用生物农药和天然杀虫剂控制害虫,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2.实施有机肥料管理,加强土壤保护和肥料合理利用,促进植物自然抗病抗虫能力的提高。
3.定期对茶树进行农艺管理,抑制杂草生长,保持茶树健康生长状况。
4.精准施肥,根据茶树的需要调配肥料,避免过量施肥。
5.加强采摘和加工卫生管理,确保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
6.建立健全有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追溯茶叶的生产过程,确保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7.提倡多种植方式的相互搭配,调节茶树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8.鼓励农民采用自然的轮作和休耕措施,合理利用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促进生态恢复。
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有机土壤管理:讲解有机肥料、有机微生物、绿肥等有机土壤管理技术,培养呈现有机性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保育。
2.有机防病技术:介绍有机农药、有机生物制剂、有机防治方法等,利用微生物对抗病虫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提高各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3.有机采摘和加工技术:讲解有机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说明采摘和加工方式对茶叶品质和口感的影响,提高采摘和加工工艺的质量和效果。
4.有机认证管理:讲解有机认证标准,解析认证流程、范围、检测要求等,明确有机认证可以为生产资格带来的帮助,并介绍如何提高有机认证的准确性。
5.其他技术:讲解农业物联网、生产自动化、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相关技术,提高茶叶生产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1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预防和救护茶树冻害
下一篇: 王婆婆在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