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茶蜚声中外,但不知“虎丘茶”早已著名。据《虎丘志》载:“虎丘茶色如玉,味如兰,宋人呼为白云茶,号称珍品”。
虎丘茶是以寺园为中心的小块茶园。茶园位于离剑池不远的虎皇西部虎丘持附近,由野生茶改植,园地很小,茶园由虎丘寺僧管理所有。由于品质精良,至宋代已相当有名。这种茶很是奇特,茶微带黑,不甚苍翠,有类似白茶的特性,疑是古代白茶的一种。茶汤色白如玉,然而清香可口,酷似豌豆香。《茶解》对虎丘茶的评介是:“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初泼白,久贮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则具得也”。
由于虎丘茶的特殊品质,至明代已发展为名冠天下的茶种,引起了官绅的垂涎与竞相掠夺,正如屠隆(1590年)《茶说》所述:“虎丘,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莫山家,无繇获购矣”。
据载,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有个大臣按临苏州,强索虎丘白茶,寺僧无茶可献,竞遭刑辱,住持僧愤而砍树刨根,以死相抗。若干年后,虽然有位虎丘持的大方和尚到徽州休宁采了茶种回来培植,按照传统方法培植出新一代虎丘茶,不过也没有流传很久。近据虎丘老人讲:此茶近二百年来早已失种。
清代文学家尤侗,曾写有《试虎丘茶》诗:“虎丘之茶,名甲天下,官锁茶园,食之者寡,更有窃者。竹炉活火,炭无烟烬,松院匡床,器悉陶瓦,佥曰鲧哉,吾与点也”。此诗是用吴语来谐音达意。“鲧”,大禹之父,“点”,孔子弟子曾 。“鲧哉”,谐吴音“(水)开了”;“点”,即沏茶,意思是说:“我来帮吾笃泡茶嘘!”
苏州历史悠久,江湖横陈,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厚,商贾云集,雅士争趋,人们称之谓天堂 。凭借这样的优势,天堂美食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广博的取料,精巧的烹制,高雅的调味,鲜明的特色,繁多的品种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领域里的一方瑰宝。而制作这些美食美点的老字号酒馆茶楼比比皆是,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
常熟叫化鸡又称:“煨鸡” ,产于中国江苏常熟。 “太仓肉松”,名气很大,妇孺皆知。佐早餐,充冷盘,平头百姓的饭桌上司空见惯。那如丝如絮的肉松抿入口中,竞不用牙齿帮忙,就渐渐溶化在嘴里,一种咸中带甜的特有鲜味,在齿颊间久久留存。津津牌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是闻名全国的苏州土特产。由苏州地方小吃“卤汁素鸡”发展而来。脍炙人口,色香味美,乃苏州众特产中首屈一指的传世佳品。 洞庭碧螺春茶:
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采摘碧螺人茶,以清明节前后一旗一枪的“明前茶”为最佳,叶制而成。烘制碧螺春不用工具,全靠双手在锅中不停地焙弄嫩叶,要光翠绿,白毫毕露,一斤碧螺春茶叶约需60000个叶芽才能烘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全凭炒茶高手掌握好温度,适时地团、揉、搓、炒。可见工艺要求之高,功夫之深,因而丘螺春茶被人们称誉为“功夫茶”、“心血茶”。
虎丘茶花茶:
虎丘是我国茶花的主要产区,每年“立夏”前后,那里山水相映,春光明媚,风景秀丽,山前册后,茶花盛开,香气袭人,真有“入目皆花影,放眼尽芳菲”之感。由虎丘茶花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时期就有供观赏的茉莉花种植。长年累朋,虎丘民间便形成了一些于花事有关的习俗,如把每年的农历2月12日作为百花生日,这天虎丘花农都要举行隆重的祭花神仪式。 虎丘茶花,以供窨制花茶和提炼香精用的白兰、茉莉、玳玳和珠兰等名贵香花最负盛名,其中茉莉产量最高。
洞庭枇杷:
吴县洞庭是我国枇杷的传统产区。早在明代,东山镇白沙村就盛 产枇杷,故有“白沙枇杷”之称。 枇杷是一种常绿树,冬季花开,满林飘香,放蜂采蜜可酿成枇杷蜜;五月端阳,枇杷黄澄,漫册披锦。洞庭枇杷的品种分白沙、红沙两大类,共30多个品种,其中白沙枇杷有“照种”、“青种”、“小白沙”等品系。照种有果实整齐、皮薄汁多、果肉鲜甜、生长迅速、产量高、大小年不显著等优点,是目前洞庭枇杷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枇杷总面积的90%以上。红沙枇杷,皮和肉都呈黄色,品质较差,已基本被淘汰。
洞庭杨梅:
“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晴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这是古人赞美洞庭杨梅的诗句。 我国杨梅的栽培历史开始于南北朝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中以太湖地区洞庭山和马迹册的杨梅质量最佳,曾被列为贡品。 目前,洞庭杨梅的品种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绿阴头”、“荔枝头”等,果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其中“乌梅”品种最好,颜色以紫色为好,其味甜里逞酸,白色或红色杨梅,味酸,产量低。
太湖莼菜: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 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
南荡芡实:
吴门水乡,水生作物丰富,有茭白、茨菇、红菱、荸荠、莲藕,尤以葑门外芡实最为著称。 芡实,又名鸡头,其仁鲜洁,味腴,白嫩香糯,营养价值丰富,是传统的冬令补品,出口东南亚一带。 苏州郊区葑门外的娄葑乡群力村是水生特产芡实的传统产地。
太湖银鱼:
银鱼又名面条鱼、面杖鱼,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诸国,其中我国产量最高,种类最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 我国银鱼的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及淮河下游的浅水湖泊中,尤以太湖银鱼最负盛。太湖银鱼,身长约10厘米,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剌,被誉为太湖三宝之一,并被列为国家水产资源的重点保护对象。 太湖里的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主,雷氏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因种群衰退,为数极少。太湖银鱼,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捕捞。捕获后,大多冰鲜后供出口。“太湖牌”冰鲜银鱼在日本享有名牌声誉。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
螃蟹的种类很多,仅淡水湖泊中就有20多种,其中以阳澄湖金爪大闸蟹为上品。“秋尽江南蟹正肥”,过了中秋鲜美肥大的阳澄湖蟹大量上市,成为大江南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阳澄湖是苏州东北的一个大湖,跨吴县、常熟、昆山三界,方圆80里,湖水清澈明净,虫草丰富,为螃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由螃蟹是一种具有回游习性的动物,每年9月前在淡水湖泊里长生,9月脱壳以后半个月左右,湖蟹为交配产卵,向东往长江品和海水交界处爬行,形成一年一度的蟹汛,阳澄湖东昆山的河港湖湾是阳澄湖蟹回游的必经之地,所以那里成为阳澄湖大闸蟹的集中产地。每年九、十月间,渔民用网、簖、篓,甚至用竹杆捕蟹,一派动人景象。 阳澄湖大闸蟹,硕大丰满,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称“金爪大蟹”。一般三只成斤,大的一只在半斤以上,而且解黄肥厚,肉质细嫩,剥开蟹盖,那桔红色的卵块,白璧似的脂膏,连同那雪白的蟹肉一起,下酒佐餐,营养丰富,腴美异常。不仅在国内被各家菜馆列为佳肴,而且等港澳等国际市场享有盛名。
奶油西瓜子:
奶油西瓜子选用乌黑薄壳、肉厚、蛋白质丰富、味香仁嫩的西瓜子为原料,添加含有奶油味的香甜料,并经过精心焙炒,形成独特风格,是苏州炒货中的传统产品。 采斋糖果店的奶油西瓜子,继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购、拣剔、焙炒、加料,各道工序都十分讲究,把关严格,因此黝黑光亮。粒粒饱满,质地香脆,甜度适中,别具风味,被列为西瓜子中的上品。
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饯品尝,又可作为家常肴或筵席卤菜,是苏州豆制品类中的著名特产。 卤汁豆腐干以“津津”牌最有名。它色泽酱红,香味独特,饱含卤汁,鲜甜软糯,兼有卤菜和蜜饯两种风味。1983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和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不仅畅销沪宁、沪杭沿线,而且远销北京、天津、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各大城市。
采芝斋苏式蜜饯 、黄天源糕团 等 等数不胜 数。
……虎丘后山,一个空灵世界……
十月长假,第五天,晴,微风。
今日的主题活动:游虎丘。
苏州本地人,去过虎丘N多次,工作地点就在虎丘附近,对虎丘的感觉淡之又淡。
路上,查看了线路,前方堵车,一大片红,义无反顾,决定走312国道,从后门进入。
人流汹涌,满满的车与人,挤在这一方天地中,但还是想去看看淡之又淡的虎丘。
后门进入,就是虎丘的后山,这是我喜欢的线路。
好在后山人不多,静谧而又不失幽雅。
一条山路蜿蜒逶迤,两旁的树木浓荫蔽日,漫步在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畦畦茶树,在眼帘里呈现,居然不知道,这里还有茶树,老公告诉我:这就是虎丘茶,虎丘茶室里喝的就是这种茶。
小时候的记忆,浮现出一幕幕场景,那时家里真的有好多这样的茶,可惜那时的自己不爱喝茶,早就淡忘了那样的味道。
沿着台阶走下,来到茶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似乎还在一点点飘来,很是醉心。
小道上时不时有马车驶过,马蹄声声,踢达踢达,似乎久远的场景,在旖旎风光中上演。
一阵水声,从很远处传来,从山上流下的山泉,轰鸣而来。想起从前的自己,总是利用午休时光,来这里看书,找一块大石,伴随着水声,鸟鸣,安静地看着书,度过一二个小时,平时这里几乎没有人,没人打扰的地方,真的让人喜欢,只是后来,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再也感受不到如此雅兴了。
来到一个山庄,走进,有很大一个院落,一个亭子上的“坐花醉月”,让这里的风烟,有了俱进的味道,坐看云卷,秋色沉醉,一种意境在这里流转。
漂亮的姑娘穿着汉服,像流动的风景线,晃晕了自己的眼,真美,美到极致,伴着这里的风,这里的静,把一抹秋景,演绎的如火如荼,再也挪不动自己的双脚。
不知不觉来到正门,流动的人,铺天盖地地涌来,不想随大流去看虎丘塔,也不想去看虎丘剑池,这里的故事听了太多太多,虎丘斜塔,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却一直屹立不倒。听老人说:如果有一天,虎丘塔倒了,苏州也就不保了,大水会把整个苏城淹了,还听说:虎丘塔下埋了很多金银财宝,只要有人想动,机关上的箭,就会百箭齐发……
从小听到的各种故事,层出不穷,总有一种神秘,惊悚着自己童年的时光,每每走到虎丘塔前,都会有冷汗涔涔的感觉,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继续在后山游荡。
只是穿过正山门,继续前行。
来到万景山庄。
记忆清晰地再现了那年那月的情景。
你我从前山下来,拐了几个弯,就来到万景山庄,盆景世界。
那天下着雨,我们撑着一把伞,漫步于此。你感叹雨下大了,我却说,就是喜欢这样的雨天,这意境美轮美奂的。一路走来的娓娓诉说,在雨中,落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身影。
你侬我侬的细碎时光。
只是,转眼便到了云荒。
今日的万景山庄,人不多,太湖石的假山,印衬着绿植,一幅水墨画缓缓拉开序幕,汇集了苏派盆景之精华,盆景之多列苏州市各园之冠。
很是动容。
从这里出来,继续游荡,山植被还是一如从前那样茂密,林相丰富,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了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那年秋日,在这里看到了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这里的一绝。
半天的时间,在后山消磨殆尽,阳光从树缝里漏出,清清浅浅,氤氲缱绻,幽静雅致的山路,古树参天,碧草茵茵,一个空灵的世界,运行而生。
只是在这个初秋,银杏还没变黄,等到深秋时节,再来看银杏,那韵味就不是一般般的美丽了。
期待着那一天……
2020.10.7
6:29
1.《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 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译文: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 汪元量 ? ? ? ? ? ? ? ? ? ? ?
江头杨柳舞婆娑,万马成群啮短莎。
北客醉中齐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译文:杨柳在江边飞舞,万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经喝醉,隔着船儿唱着那采茶的歌谣。
3.《忆秦娥·游人绝》 ? ? ?宋 刘克庄 ? ? ? ? ?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译文:游人已经很少了。绿草如茵,花儿已经开过了时节。正是养蚕和采茶的时候。杜鹃在枝头啼叫,柳絮如雪般纷飞。烟雨蒙蒙的天气正是江南的三月。
4.《即目》 ?唐 ?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译文:小的鼎煎茶面对曲江池,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摇书扇。谁写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记着南塘移动树的一天的事。
5.《咏贡茶》? 元 ?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译文:春天来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开花;茶树上长出来名贵的花蕾,终于到采摘茶芽的时候啦。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呀;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更有这名贵的茶中奇琶。
扩展资料 采茶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
采茶倾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①单纯的“茶歌”,为茶农劳动时唱的歌。茶歌的体裁,有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或 4个乐句构成。
②载歌载舞的“茶灯”,即茶农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其音乐南方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为mi、re、do、la的四声羽调式。各地采茶又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各省的独特风格。
如云南采茶融汇了花灯曲调,流畅而富于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当地花鼓戏中七度大跳的音乐特点,曲调活泼跳跃;福建采茶灯则取各地所长并加以发展,使抒情性和欢快的歌舞性相结合,并运用调式、调性转换的手法,使音乐富于对比。
茶歌有“正采茶”与“倒采茶”之分,两者除在唱词上形成由1——12月顺序的倒转变化外,音乐上常形成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正采茶较为抒情、平稳、歌唱性较强;倒采茶曲调欢快、跳跃,衬字、衬词的大量运用,使音乐打破正常均衡的结构,而显得更富有生活气息。
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调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调》、《水仙花》、《红绣鞋》、《十杯酒》、《卖杂货》、《石榴花》等数十首。因此,采茶音乐受小调影响很大,有些曲调甚至被小调所代替。
③有简单情节的小戏。如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板腔体音乐。它以富有茶歌特点的“茶腔”、“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戏、广西彩调的曲牌,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
扩展资料:采茶-百度百科
唐代诗人张籍(约767——约830)是苏州人,曾在诗中咏道:“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可见他是很喜欢喝虎丘茶的。但茶的产量很少,而且主要由附近的居住者采摘。陆羽初到江南时,可能知道这种茶但因为产量太少而未载入《茶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13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祁门红茶历经百年仍享有盛誉
下一篇: 巴蜀茶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