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
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
《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
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
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
“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 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
“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
光绪年间, 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
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
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
绿茶的加工,简单地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会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 。
这一说法认为茶 “ 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之一?。
有 “ 红绿黑白黄 ” 五色特产,绿茶在其中最负盛名。
婺源位于中国传统绿茶产区的金三角中心,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寒暑温度分明,加之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具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
所以 绿茶产业 一直以来就是婺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唐代? ,“ 茶圣 ” 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 《 茶经 》。
书中所提的 歙州 即历史上的徽州早期,州府在歙县,地域包括现今安徽黄山市辖地域、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和石台县南部以及江西省婺源县。
根据此记载,婺源茶无疑是歙州茶的代表。
同时,陆羽在《 茶经 · 八之出 》中列出了唐代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婺源位列其中,说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区。
宋代 ,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 谢源茶 ” 列为全国的 “ 六大绝品 ” 之一?。
明 嘉靖年间 ? ,县人汪宏(时任吏部尚书)以本县大畈灵山茶进贡皇帝,获得皇帝钦赐的 “ 金竹峰 ” 金字匾额,被列为贡品。
至? 清 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以 “ 中国绿茶 ”?为名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
清? 宣统二年(1910 年),在清廷农工商部南京举办的劝业会上,思口龙腾村俞杰然创办的 “ 祥馨永 ” 茶厂精制的珠兰窨花茶被选为展品获金奖,江湾晓起村汪晋和创办的 “ 汪晋和 ” 绿茶获一等奖。
民国? 四年(1915)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 “ 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 上,婺源绿茶展出并获得多个一等奖奖项(?思口龙腾村俞祥馨“ 协和昌 ”,段莘裔官村汪益“ 益芳 ”,思口延村金氏“ 鼎盛隆 ”)和二等奖(?江湾晓起村 “?汪晋和 ” )。
1995年底?武口茶场与溪头乡茶厂 ? 的茶产品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检测认证开始试水有机茶的出口贸易。
1996年5月婺源大鄣山 “ 云雾茶 ” 获得中国首批8个绿色食品AA级名单中,唯一的茶类产品绿色食品证书。
1997年起,根据欧盟有机法规2092/91,连续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BCS认证,依照日本、美国、瑞士有机法,通过日本JAS、美国NOP、瑞士BIOSUISSE有机认证。
1999年8月 婺源绿茶 荣获中国 99 昆明世博会金奖。
2000年,婺源有机茶农协会申请并加入了 “ 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 ”( FLO ),成为我国第一个加入 FLO 的协会。( FLO 创立于1997年,作为广受认可的国际标准认证组织及公平贸易标签发行团体,FLO 在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检验及认证多种产品。)
2005年8月1日,为提升 婺源绿茶 的综合竞争力,失落了半个多世纪的?“ 婺源绿茶 ” 承载着历史与荣誉,作为商标正式启用,数十个婺源绿茶品牌有了统一的身份标识!
2014年婺源绿茶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7年9月15日婺源荣获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成为江西省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叶出口创汇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婺源绿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 “ 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 婺绿 ” 的发展也进一步注入了活力。
2019年5月,婺源大鄣山有机茶园在意大利被授予 “ 卡洛·斯卡帕国际园艺奖 ” ,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此殊荣,有效传递了婺源绿茶 “ 天人合一 ” 的品牌理念。
另据国外资料显示,早在 1935年 美国学者? 威廉·乌克斯? 在其出版的世界茶史巨著 《茶叶全书》 中就称
这就是曾经被海内外各国友人心心念念的中国好茶 —— “ 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汤色澄清而滋润 ” 的? 婺源绿茶 ?啊!
2020年3月16日 第二届婺源油菜花旅游文化节 《 花田茶会 》
《 中国一分钟?· 婺源绿茶 》
本文经? 一叶徽州 ?收集整合 编辑后发布
部分图片及相关资料来自网络无法溯源?· 侵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08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杯香茶加工工艺介绍
下一篇: 信阳毛尖机械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