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艺知识

小小茶农 2023-11-21 13:43:24

茶艺知识

茶艺知识

一、道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为则,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色好为一,风骚儒雅、气息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二、表现形式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终极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三、茶道的历史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所以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

关于茶艺的知识

中国茶艺的四大特点分别是:茶道之道、茶道之清、茶道之真和茶道之净。
“茶道之道”就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之清”:清,则无杂。自古以来,喝茶为雅事,饮茶提倡“清”的精神,而与俗人饮茶则违背了茶道之清的精神,从而又引出了品茶即品人的说法。饮茶本是雅事,品茶之时却仍想着蝇营狗苟之事,岂不败兴。所以说茶道的精神之一应当是--清。

“茶道之真”:真,乃茶道的起点,并追求于“真”。其中之意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字迹;用的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瓷,最重要的是饮茶之人要怀有一颗真心,敬客要真情、言语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求真。
“茶道之净”:净,即饮茶环境的“净”和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方面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

茶艺知识普及

茶艺是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旨在通过饮茶的过程,表达艺术之美和生活之趣。以下是一些茶艺知识:

1.茶叶的分类:根据发酵程度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

2.茶具的种类: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叶罐等。不同种类的茶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

3.泡茶的步骤:泡茶的步骤包括注水、洗茶、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等。不同种类的茶叶泡制时间和水温都不同。

4.茶道的礼仪:茶道的礼仪是一种尊重和敬畏的表现。泡茶时要注意坐姿、手势、语言等方面的礼仪。

5.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深远的历史底蕴,被世界各地人士所喜爱和传承。

茶艺不仅是一项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了解茶艺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茶文化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9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