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机构:浙江省永嘉县农机管理站
围绕镇万亩茶叶产业,我镇推广机械化采摘,提高茶树综合利用率,提高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茶产业安全、高效、稳定、健康发展。现将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区东部,距市区25公里。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存,56个村名小组,总人口2648户,8633人。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6家,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超亿元,2017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11元。
二、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了以书记周瑜、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包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辖区内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茶叶机采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三、任务完成情况
按镇机采工程实施方案分解目标,先易后难,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扎实推进茶叶机采工程。6月30日前,我镇共完成机采面积2000亩,达全年的`62.5%。
四、机采茶园建设模
机采茶园建设采用新建基地、改造基地两种模式,根据镇茶叶生产现状,选择以改造基地为主;实际探索,因地制宜。选择集中成片,土壤肥沃的地块,且发芽密度大、发芽整齐、顶端优势强的茶树品种和生长能力较强的老茶园,通过改土、改造树冠措施,按照机采茶园建设要求,改造提升成机采茶园。
五、做好茶叶机采示范
(一)以开展茶叶机采为契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推进机采茶园建设,提高茶树综合利用率。
(二)抓好技术培训,分季节开展标准化机采茶园的管理,机采鲜叶加工技术,机采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等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鼓励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产茶村组等培育专业机采队伍,结合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茶园机剪等开展茶叶机采服务。组织茶园管理人员和采茶机手技术培训2次,掌握了机采茶园管理方法及机采技术要领。各村建设一定面积的茶叶机采示范园。
(三)确保机采鲜叶销路畅通
根据我镇机采茶叶量大,整齐度、匀整度和标准化水平不高,积极与辖区内及周边茶叶加工企业衔接,对接机采鲜叶的收购途径、等级标准、收购价格等,鼓励辖区内茶叶加工企业进行设备引进改造、工艺创新改进和产品创新,确保机采鲜叶销路通畅。
在今后的半年,我镇还将继续抓好我镇茶叶标准化机采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工作,力争完成今年农业局下达的任务。
饮茶方式的演变
上古时代、西周东周、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明人品茶图》。
茶的发现与应用大致依循如下历程:
上古时代(距今约5000年前)
神农《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
西周东周(前1046-前256)
茶道初立,茶叶被奉为贡品,由专人制作。巴蜀地区开始人工种茶。春秋时期,茶入菜肴,有了人工种茶。
秦汉时期(前221-220)
出现茶市、茶之铺。茶作为商品开始成规模交易买卖,烹茶专属器具出现,商品茶交易开始。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出现了紧压的茶饼。出现“以茶代酒”及茶叶亮制入菜的习俗,茶叶品质得到提升,饮茶成为礼仪并出现普及的趋势。佛门道教开始种植并研究茶叶。
隋朝、唐朝(581-907)
茶叶生产、贸易和文化均出现大繁荣,茶文化遍及全国,从社会上层走向全民,并东传日本。建贡茶园,国家开始征收茶税·瓷器茶具盛行。陆羽《茶经》问世。
宋朝(960-1279)
茶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普及,茶学、茶文化繁荣·饮茶方式出现点茶法。茶产业中心南移至福建,茶区的布局与现代茶区范围完全一致。中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
元朝(1206-1368)
散茶超越团茶和饼茶开始流行。芽茶和叶茶制作技术提升,称为茗茶,广为流传·出现制茶机械。
明朝(1368-1644)
太祖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制茶技艺集中快速发展,废弃蒸靑改为炒靑,逐渐出现了黑茶、花茶、靑茶和红茶等丰富的品类。开始用紫砂壶和瓷器泡茶,注重泡茶的艺术性。设立茶司马掌管国家的茶叶贸易。
清朝(1616-1911)
六大茶类基本定型。泡茶技艺和茶文化更加丰富’茶馆文化兴盛。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红茶直运英国,下午茶风靡欧洲。
“中华民国”(1912-1949)
创立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课和茶叶系,推广新法制茶、机械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开始制定茶叶质量检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
专门负责中国茶叶事务的中茶公司成立,创立中茶品牌,茶叶事业进人新阶段。使用“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发明了现代普洱熟茶。吴觉农著《茶经述评》。
改革开放以后(1978)
计划供应,茶产量提高加快,新成立的茶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罐茶等新型茶叶企业推动了茶行业向市场化、科技化方向飞速发展。
大约从秦汉时代起,茶叶逐渐成为日常饮品。2000多年来,茶的饮用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大的方面来说,经历了4个阶段:羹饮→煮茶→点茶→撮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9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茶贮存方法
下一篇: 普洱茶重量与7有什么特殊的因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