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难,胡涂难,由聪明而转入胡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难得胡涂」郑板桥的人生哲学,这段话充分传达出郑板桥落拓不羁的豁达性格,也是民间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一段话。郑板桥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他的诗书画中做一完整的呈现。
维持家计 扬州卖画
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年,字克柔,自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是清代着名书画家、文学家。他自幼颖悟,资质过人,父亲郑之本是位安贫乐道的私塾老师,郑板桥自小接受父亲启蒙。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九岁的郑板桥参加县学考试,考中了秀才。然而「秀才」只是读书人最起码的头衔,在地方上虽风光,但对实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帮助。
二十三岁的郑板桥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同乡的徐氏为妻,次年女儿出世,使原本贫困的生活,更加拮据,为维持家计,于是到扬州卖字画。扬州风景怡人,歌舞升平,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常有富商巨贾出入其间,是个卖字画的好地方。郑板桥的书画,如清张维屏在《松轩随笔》评道:「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然而尽管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但是由于郑板桥当时名气不大,因此卖价不高。不过他却在此地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他与金农、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黄慎、李鳝等人,豪放不羁、野逸畸形,且皆以善画而流寓扬州,遂被称为「扬州八怪」。
二十年前旧板桥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全国各省举行「乡试」,原本无意仕途的他,迫于生活的窘困,不得不以不惑之年,参加乡试,结果一试中举。后来又在友人程羽宸的资助下,赴焦山读书,经过三年苦读,通过会试、殿试,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进士,虽然已经四十四岁「高龄」,但也算是扬眉吐气了。接着他顶着「进士第」的光环重回扬州,此际的扬州没变,郑板桥没变,只是扬州市侩们对郑板桥的看法变了,他的字、他的画、他的诗词,突然间都成了无价的墨宝。为此,板桥特地刻了两个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干隆进士」、「二十年前旧板桥」,盖在每幅字画上,用以讽刺那些不懂艺术,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暴发户。
书法六分半 画艺攻兰竹
郑板桥自云:「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但主张「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有探。」书画虽然要向古人学习,却不能完全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他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因为我国正统隶书,称为「八分书」,而郑板桥认为他的隶书不完全合乎隶书体例,因此只配称为「六分半」书,当中含着谦虚、自嘲的意味,其实这是一种楷隶为主,兼揉草书的新体书法,乃是为摆脱古人窠臼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不怕别人笑他的字是「乱石铺街」。至于画艺,郑板桥擅长花卉木石,尤长于兰竹,所画兰竹,尽脱时习,秀劲绝伦。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干隆七年(公元1742年),他奉命派任山东范县县令,干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调任山东潍县,次年潍县因连年大旱而闹饥荒,郑板桥展开一连串爱民的赈灾措施,这些措施让富绅大贾无利可图而大为不满,有人密告他谎报灾情,将赈银中饱私囊,虽未被开罪,却让郑板桥看透了仕途的尔虞我诈。干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他辞官归里,在《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上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以诗明志,从此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罢官后的郑板桥,重回扬州当画师,他在画竹上题诗:「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诗中反映出他对扬州的眷恋与返回的兴奋心情。郑板桥名满天下,晚年画艺更加精进圆熟,因此求画、索画的人愈来愈多,让他穷于应付,后来不得已听从老友拙公和尚的建议,自书润例,如此一来既可靠作画维持生计,又能杜绝无端的干扰。其《润笔小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子作无益语言也。」接着又写道:「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下署名:「干隆己卯 拙公和尚属书谢客 板桥郑燮。」这个「价目表」,说得直截了当,毫不虚伪,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也可看出板桥的真性情。
茶诗茶联 反映人生
郑板桥卒于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活了七十三岁「高寿」,有人以为和他喜欢喝茶有关,郑板桥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联、茶诗。「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将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这正是他的生活与人生观的写照。此外郑板桥所向往的生活也可从茶诗中窥出端倪,《题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又如:「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对郑板桥而言,这种「寒夜客来」、「书画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乐。
题画咏物 个性分明
郑板桥的题画咏物诗,写来入木三分。他曾在壶上铭题,写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将茶壶与人做模拟,既写茶壶,又喻人性,写来既幽默又讽刺。《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则写竹,一则正反映出他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画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此乃引申东坡:「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的句子,由此可见郑板桥俏皮、戏谑的一面。
流传轶事 诙谐逗趣
民间流传一则郑板桥诙谐风趣的轶事:有一次他造访了一间寺庙,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见他相貌平常,因此随意说了句:「坐。」对侍者说:「茶。」交谈时,发觉他谈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说:「请坐。」吩咐侍者说:「奉茶。」后来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态度大变,必恭必敬地说:「请上坐。」连忙叫侍者:「奉好茶。」当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郑板桥题字留念,当侍者奉上笔砚,只见郑板桥不加思索的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奉茶,奉好茶。」住持原先还满心欢喜,但仔细一想,才知被板桥愚弄了。
相传郑板桥曾自己发明一种木屐,前后齿是活动可以拆卸的,郑板桥常在上坡时,去其前齿;下坡时则去其后齿,如此不管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如此独树一帜的言行举止,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
找首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寅的忆江南诗
【题画】
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垆共一担。
寻向人家好花处,不通名姓即停骖。
满意请采纳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什么意思
宋代咏茶对联选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佚名)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佚名)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佚名)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同)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佚名)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佚名)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佚名)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陆游)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轼)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苏轼)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元代咏茶对联选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张可久)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张可久)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张可久)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 成)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张可久)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韩奕)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耶律楚材)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韩奕)明代咏茶对联选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瑾)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唐寅)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清代咏茶对联选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张鳌)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君臣联)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葛长庚)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崔道融)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关于茶叶的诗
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 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以下是关于茶的诗: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
宋元明清咏茶对联选
宋代咏茶对联选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佚名)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佚名)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同)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佚名)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佚名)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 选)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 名)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陆 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 逋)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 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 游)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 游)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 耒)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 轼)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 轼)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苏 轼)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 轼)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 名)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元代咏茶对联选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张可久)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张可久)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 成)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张可久)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韩 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耶律楚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韩 奕)
明代咏茶对联选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 名)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 瑾)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唐 寅)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 名)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 仁)
清代咏茶对联选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张鳌)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君臣联)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葛长庚)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崔道融)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
与茶相关的古诗词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者是中唐诗人元稹,这首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
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写的清幽淡雅,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
竹灶糖嵯悴槐洌 钗队庑隆!?蓝仁)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 *** 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对联 34
茶联上联:一器成名只为茗
下联:悦来客满是茶香
关于茶的古诗词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是郑板桥的!
当时是这样的:虽然郑板桥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天下认识郑板桥的人却不多,更可怜的是郑板桥的长相和打扮并不像一个大家风范那样,很随意的那种,因为他说过:人生难得糊涂,糊涂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一天,郑板桥去一个茶店去喝茶。老板看见郑板桥其貌不扬,就吩咐小二对郑板桥说:坐,然后把茶拿来说:茶!后来就在郑板桥准备坐下时候,旁边有几个人就说:看那位先生的气质,应该是个有学之士!老板一听,马上说:请坐,快上茶!郑板桥只是笑笑,就坐下来,就在这时,旁边一个认识郑板桥的人跑过来,对郑板桥说:克柔兄(郑板桥的字),你在此啊!老板虽然没见过郑板桥,但是听说过郑板桥的一些事迹。他一听竟然是郑板桥,马上扶着郑板桥说:今日郑先生光临小店,实在是蓬荜生辉啊!快快快!郑先生请上座,上本店最好的茶给郑先生,小二马上意会了。郑板桥也知道老板的意思,老板对郑板桥敬为贵客,稀世贵客!喝完茶后,老板嬉皮笑脸的说:郑先生,我听说您的书法天下一绝啊!可否为小店写一副迎客对联啊!郑板桥想一想就应了,写到:(上联)坐,请坐,请上座;(下联)茶,上茶,上好茶。这也是鄙视小市民阶级丑恶嘴脸的千古一绝对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8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百科】茶叶--泡茶之外的生活用途
下一篇: 泡茶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