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中国茶道发展迅速,目前有很多人都在茶道茶艺表演,那么你们知道茶道茶艺表演步骤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十八道的茶道茶艺表演步骤,一起来看看。
十八道的茶道茶艺表演步骤
1、清泉初沸:要泡好一壶茶,水质是很重要的,宋代文豪苏东坡 总结 经验 说:?活水还需活火烹?即活煮甘泉。
2、倾茶入则:将特定的茶慢慢倾入茶则。
3、鉴赏佳茗:我们所用的乌龙茶是著名的品种安溪?铁观音?,条索卷曲壮结,色泽鲜润,历来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久泡有余香之称。
4、茶壶淋霖:
(1)起烫壶的作用。
(2)烫盅。
(3)冷却水:因第一泡是中温润泡,水温只需80度左右,起温壶温茶叶的作用,同时能使第二泡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5、乌龙入宫:(落茶)我们把茶壶比成宫殿,呈现出乌龙茶的身价。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
6、若琛出浴:若琛是古代景德镇的一位制杯能手,因它制的杯白、小、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7、悬壶高冲:(冲茶)高冲有利于激烫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8、推泡抽眉:是用壶盖刮去泛起的白色泡沫。
9、熏洗仙颜: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11、关公巡城:将冲泡一分钟左右的茶依次巡回注入茶海,均匀分配茶汤,使每一杯茶浓度一样。而茶应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以表示我们对中国茶 文化 的情和意。
12、韩信点兵:壶中茶少许时,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入各茶杯中,以表达点点滴滴的茶香味一致。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的茶倒入品茗杯中,将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神话 传说 ,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坐的各位嘉宾,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14、喜闻幽香:把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角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端杯)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拇指和食指轻扶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看茶)请看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分几小口慢慢啜饮,您会感到口鼻生香,喉低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的余香。
铁观音十八道茶艺表演
第一道:?若琛出浴?茶是至清至洁,天寒地域的灵物,用开水烫洗一下,本来就已经干净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使杯杯底做到至清至洁,?尘不染,也是对各位嘉宾的尊敬。
第二道:?火煮山泉?泡茶用水极为讲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今天我们选用的是纯净水。
第三道:?叶嘉酬宾?叶嘉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是请大家鉴赏茶叶,可看其外形、色泽,以及嗅闻香气。这是铁观音,其颜色青中常翠,外形为包揉形,以匀称、紧结、完整为上品。
第四道:?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的制壶名家(惠孟臣),后人将孟臣代指各种名贵的紫砂壶,因为紫砂壶有保温、保味、聚香的特点,泡茶前我们用沸水淋浇壶身可起到保持壶温的作用。亦可借此为各位嘉宾接风洗臣,洗去一路风尘。
第五道:?若琛出浴?茶是至清至洁,天寒地域的灵物,用开水烫洗一下,本来就已经干净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使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洁,?尘不染,也是对各位嘉宾的尊敬。
第六道:?乌龙入宫?茶似乌龙,壶似宫殿,取茶通常取壶的二分之一处这主要取决于大家的浓淡口味,诗人苏轼把乌龙入宫比做佳人入室,他言:?细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诗句中把上好的乌龙茶比作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轻移莲步,使得满室生香,形容乌龙茶的美好。
第七道:?高山流水?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第八道:?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推掉壶口的茶沫。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功夫茶的第一遍茶汤,我们一般只用来洗茶,俗称温润泡,亦可用于养壶。
第九道:重洗仙颜:意喻着第二次冲水,淋浇壶身,保持壶温。让茶叶在壶中充分的释放香韵。
第十道:?游山玩水?功夫茶的浸泡时间非常讲究,过长苦涩,过短则无味,因此要在最佳时间将茶汤倒
第十一道:?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各位嘉宾行礼致敬
第十二道:?珠联璧合?我们将品茗杯扣于闻香杯上,将香气保留在闻香杯内,称为?珠连璧合?。在此祝各位嘉宾家庭幸福美满。
第十三道:?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
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跳跃一切阻碍,事业发达
第十四道:?敬奉香茗?坐酌淋淋水,看间涩涩尘,无由持一碗,敬于爱茶人。
第十五道:?喜闻幽香? 请各位轻轻提取闻香杯45度,花好月圆,把高口的闻香杯放在鼻前轻轻转动,你便可喜闻幽香,高口的闻香杯里如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你可闻到不同的芬芳。
第十六道:?三龙护鼎? 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扶杯沿,中指紧托杯底,这样举杯既稳重又雅观
第十七道:?鉴赏汤色?现请嘉宾鉴赏铁观音的汤色呈金黄明亮。
第十八道:?细品佳茗?一口玉露初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与舌尖舌面的味蕾充份接触您可小酌一下;第二口 好事成双,这口品下主要品茶汤过喉的滋味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第三口 三品石乳,您可一饮而下。希望各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充分享受那幽情雅趣,让忙碌的身心有个宁静的回归。
茶道表演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精神,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精神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爱猫扑.爱生活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80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食品的主要品种
下一篇: 陕西的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