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广泛流传的一句潮汕茶谚

茶百科 2023-11-20 13:56:12

广泛流传的一句潮汕茶谚

“假力洗渣”是广泛流传的一句潮汕茶谚。“力”、“力落”,潮语作勤快解。此句茶谚意在讥讽或自嘲“吃力不讨好”、“好心干了坏事”。据传,此典出自一个不懂工夫茶道的新来佣妇,她为主人清洗紫砂茶壶,将内外茶垢都涮得于干净净,主人发现,痛惜用了多年才积聚起来的壶里茶垢一下子“月白风清”,犹如被抽筋剥肉一样,七窍生烟,将佣妇骂青了眼。佣妇一肚委屈:“鬼才知道茶渣是龙肝凤 髓,力落晤对路,力落不如惰。”故事传开,“假力洗茶渣”,遂成典故。

潮汕老茶客普遍认为紫砂茶壶的茶垢愈厚愈好,除了显示茶壶之为古董外,还认为茶垢能助茶味,将其视作经典。有些好写茶文章的人也相信这个说法,传抄至今。但也有另一说法,有长辈喝茶,都说要将 茶具浸洗清洁,好茶进壶才无杂味。那时是抗战日子,有沦陷区的富人避乱乡间,他们喝茶也是这样讲究的。他们讥笑我乡一位抽鸦片的孤老头所喝的茶是肮脏茶。(这位孤老头的紫砂壶就是内外都是厚茶垢的。)近年读茶书,多见有茶具须保持洁净之说。录例于下――清雍正曾任崇安县(今武夷市)陆廷灿,在其《续茶经》之五“茶之煮”巾说:“茶注、茶铫、茶瓯,最宜荡涤。饮事甫毕,余沥残叶必尽去之。如或少存,夺香败味。每日晨兴,必以沸汤涤过,用极熟麻布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取用,味若龙泓,清醒隽永甚。余尝一一试之,求其茶泉双绝,……。”

据医学研究显示:这种粘附在茶具里的茶锈垢中含有镐、砷、铅、铁、锰等多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茶水与胃肠道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等的结合而沉淀,阻碍营养素的吸收,日积月累还会使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受损害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洗茶锈垢是讲卫生、保健康的需要,并非“假力”。

日前街上有些摆卖紫砂壶的小贩,还在向顾客夸耀他的壶里面有茶垢,他们为迎合某些潮汕人的这一顽习,只是将一些未成膏状的茶渣糊在壶里面,并非自然粘附。其实,要使其自然粘附也很容易,在此就不必说了。

茶韵的茶相关谚语

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茶叶谚语,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属于茶叶饮用和茶叶生产两类。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所以茶谚不只是我国茶学或茶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它又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枝娟秀的小花。
一、《临安市茶叶志》
七掏金,八掏银,十月掏掏平平心。
头茶香,二茶苦,三茶可口不可摘。   茶叶是时辰草,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   茶树不怕肥,无肥可加泥,熟泥加生泥,胜似吃高丽。   茶树不怕冷,就怕干风冻。   茶园铺层草,等于施肥料,夏天防高温,冬天当棉袄。   采摘多留叶,来年多增产。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保。   要想茶叶产量高,肥、采、植保要抓牢。   来年想安耽,冬季要封园。   千茶万桐,一世勿穷。   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云雾山中出名茶。   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   一担春茶百担肥,栏肥壅茶三年青。   根底肥,芽上催,茶丛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有保障。   茶季施化肥,冬季培生泥。   改造茶树不养丛,辛辛苦苦一场空。   养茶臂,修茶脚,修茶臂,理茶脚。   茶地不挖,茶芽不发;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头茶荒,二茶光;若要春茶好,茶山开得早。   一季草,季季草;宁愿少施一次肥,不可多养一次草。   茶树绿丛丛,只怕拱拱虫。   清明时节到,姑娘采茶忙。   茶树早采早发,越采越发,迟采迟发。   采茶头批早批批早,头季早季季早;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谷雨茶,满把抓;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抡采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   春茶不采,夏茶不发;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今年不采茶,明年茶不发。  千茶万桑,万事兴旺;四旁中桑,吃用不慌。   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   壶中日月,养生延年。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   茶叶如米盐,不可一日无。   饭后一杯茶,解腻助消化。   午茶能提神,晚茶人难眠。   中年早“发福”,请您多饮茶。   茶水宜温淡,浓烫易伤胃。   吃饭不宜过饱,喝茶不宜过浓。   儿童一杯茶,可防龋齿病。   暑夏冷饮虽好,不如温水解渴。   烫茶伤五内,温茶能益寿。   夏季宜绿茶,冬季宜红茶。   酒越陈越香,茶越存越差。   淡茶温饮最养人。
二、潮州茶谚
1. 种茶一二天,摘茶数百年。
2. 春分发芽,清明摘芽。  3. 春茶唔(不)摘,夏茶唔生。  4. 头茶唔禾,二茶唔发。  5. 采茶欲适时,曝茶着(须)看天。浪茶五过(遍)手,炒茶孬烧墘(叶边)。踏茶欲滚圆,焙茶着及时。  6. 好茶欲焖火藻焙。  7. 做茶窍,日生香,火生色。  8. 酒头茶尾最精华。  9. 茶头有如粗糠冇。  10. 好茶不怕细品。  11. 茶与米,同在一起。  12. 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13. 一早开门七件事,柴迷油盐酱醋茶。  14. 粗茶淡饭不喝酒,一定活到九十九。  15. 食茶唔烫嘴,输过食山坑水。  16. 茶三酒四踢跎(游玩)二。  17. 待客茶为先。  18. 茶好客常为先。  19. 人情好,食水(茶水)甜。  20. 茶薄人情厚。  21. 寒夜客来茶当酒。  22. 茶郎送茶大,送到日头上(日出)。  23. 早茶晚酒。  24. 午茶提精神,晚茶难入眠。  25.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26. 浓茶能提神,香烟伴失眠。  27. 常喝茶,少蛀牙。  28. 水滚目汁(眼泪)流。  29. 茶满欺负人,酒满敬高人。  30. 假力(勤快)洗茶渣。  31. 一好皇帝个(的)阿父,二好烧(热)茶嘴边哈,三好烧水烫卵脬(阴囊)。  32. 茶无三推(让)。  33. 头过脚泄,二过茶叶,三过孬人食唔着。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地区气候炎热,当地人饮茶量大、泡茶技巧也精致。潮汕名茶荟萃,最具特色的乃是潮汕功夫茶和擂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擂茶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澈饮方式,倍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孑遗?。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擂茶,盛行于潮汕地区的揭阳、普宁等地,其中大部分聚居的是客家人。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都请他们喝擂茶。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叶、园香、金不焕、苦辣芯等为原料,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喝之会觉得喉咙清爽,回肠荡气,别具风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节目?。

  潮汕的茶文化介绍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汕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工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谚语就体现了潮汕人饮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蔡先生说到: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77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