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饮花茶
花茶是以绿茶窨制而成的。其吸附鲜花香气的性能强,尤以茉莉花茶最具香气宜人、味醇甘爽等特点。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夏饮绿茶
绿茶又称作未发酵茶,营养成分较高,并且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此茶冲泡后水色清冽,幽备四溢。在气候炎热、易耗气伤津的夏季饮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
秋饮青茶
青茶是综合绿茶与红茶的加工技艺,经半发酵而成。秋季气候干燥,易耗肺气,而此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饮红茶
红茶是在绿茶基础上加工制作的,特点是经过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寒冷易伤体内阳气,饮此茶可补阳气,助消化,强身健体。
夏季很热,人们往往没什么力气,也容易精神不振。很多人喜欢用喝绿茶来消暑热,绿茶性寒,最能生津止渴,去火。虽然这个时候喝绿茶最好,但是也要注意喝绿茶的注意事项哦,不要降暑的同时,对您的身体有危害哦。一起来看下 饮茶文化 的夏季饮茶之道。
绿茶冲泡之后水色清澄、香气清幽,夏天经常饮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暑的功效。
饮茶注意事项一:忌饮浓茶
茶水一般在人体内能滞留3小时左右,而浓茶滞留时间更长,这样茶碱在人体内积聚过多,致使神经功能失调。由于茶叶中鞣酸的作用,可使肠黏膜分泌黏液功能下降,发生便秘。茶量一般每天以5——10克,分2次泡饮为宜。
饮茶注意事项二:忌空腹饮茶
古人曾说“早时一杯茶,胜似强盗入穷家”,意即早晨空腹不宜饮茶。因为空腹饮茶,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酸的功能,妨碍消化,并影响对蛋白的吸收,易引起胃黏膜炎症。
饮茶注意事项三:忌饮隔夜茶
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易发馊变质,甚至茶水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易伤脾胃,尤其是夏天,会引起胃肠炎症。
饮茶注意事项四:忌睡前饮茶
睡前两小时最好不饮茶,否则会使精神过于兴奋而影响入睡,甚至引起失眠。老年人睡前饮茶,易致心慌不安、多尿,更会影响睡眠。如因饮茶引起失眠,即使用安眠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中国有句古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在四物堂学习茶艺之前,只知喝茶有乐趣,对人体健康有益,偶尔和广州朋友一起时他们总会坐在茶具面前沏一壶好茶,边喝边聊。人到中年,工作压力丝毫不减,却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供自身消遣,自己喜欢茶便想系统学习茶艺,经朋友推荐报名了四物堂的茶艺课。此前不知道饮茶有讲究,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由于才疏学浅,将堂内老师授课内容整理成笔记,与大家共同学习。
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1.不同季节喝茶有讲究。
四季更替,除了天气的变化十分明显,我们身体也有明显的变化,所以适当的调整饮茶习惯,才可以让喝茶成为健康养生的好方法。如果不及时根据自然变化调整喝茶习惯,很容易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打乱体内湿热循环,皮肤越来越差,更有甚者,会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疾病。
2.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
春天,属温
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
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与烘焙型乌龙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烘焙型乌龙茶因为茶气较足,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
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
此时宜喝绿茶或清香型茶叶、轻发酵茶叶。因为这咱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
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
此时宜喝清淡一些的茶,如铁观音、白茶、生普等,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
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
此时宜饮红茶、黑茶、陈年老白茶、陈年铁观音。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62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普米族打油茶
下一篇: 徽州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