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收藏一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紫砂壶,要从“泥”、“形”、“工”、“款”、“功”、“名”6个字去考虑。
泥
“泥”是紫砂壶价值的根本所在。紫砂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源于紫砂泥独具的双透气孔结构。在中国,紫砂泥是唯一的,是不可代替的。然而,紫砂泥在减少,紫砂泥中泥质最好的泥,如“底皂”泥,因开采量及使用量大于其他泥种,更是以飞快的速度在减少。宜兴的紫砂矿层只能提供最多50年的原矿开采。
形
紫砂壶的“形”千变万化。虽然紫砂壶“方非式,圆不一相”,但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紫砂壶所追求的意境,应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相融洽。根据“越时髦越容易被淘汰,越传统越容易被流传”的规律,古朴传统造型的紫砂壶比造型奇特的壶更具有的收藏意义及升值空间。
工
“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一把壶的制成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只有道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紫砂泥的温润。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流畅。在整体上,紫砂壶形态端正,无别扭感;在细节上紫砂壶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
款
“款”是指镌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这些也包含在紫砂壶的价值之内。
功
紫砂壶的“功”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4个方面。
一般来说,精细的做工可以使紫砂壶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但是有些紫砂艺人自身不喝茶,也就缺乏对用紫砂壶泡茶的理解,不清楚不同茶叶要求紫砂壶在做工细节上的区别。因此做出来的茶壶就算做“工”较好、“功”能不错,可壶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茶叶的特点,使得品茶变得乐趣全无,这样的紫砂壶的价值当然也不会很高。
名
紫砂壶的“名”是指壶的作者,作者的名气构成了紫砂壶的附加价值。但名气越大的人所做之壶,被仿冒的几率也会更大。
对于资金不太宽裕的紫砂壶爱好者来讲,也可注意用料真实、做工精细、有独特风格的制壶者。这种人如同黑马,他日名气及口碑长足发展的时候,其壶的附加价值的增长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1、泥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 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2、形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
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
3、工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4、款
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5、功
所谓功指壶的功能美。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功能美:容量适度;高矮得当;盖严紧;出水流畅。
扩展资料
对于使用中的茶壶保养:
1、泡茶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
2、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
3、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4、每次用完后用布吸干壶外面的水份,使用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
5、勿放近多油烟或多尘埃的地方。
6、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不可喝什么茶叶都用同一个茶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7、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否则会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泽。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紫砂柿蒂扁圆壶、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玉麟款树瘿壶、提梁壶、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仿钧天蓝釉凫式壶、描金彩绘天鸡尊、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1、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
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使用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造型大气,构图饱满,描金漆画精美异常,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是故宫博物院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绘壶。
2、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外挂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3、紫砂柿蒂扁圆壶
相对于其他的名壶来说,这个紫砂柿蒂扁圆壶,略显“调皮”。其完美的弧线设计中,也透露着硬型的棱边设计,使得壶看起来,不至于呆板,或者过于“圆滑”,完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4、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此壶藏有一对,塬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5、玉麟款树瘿壶
玉麟款树瘿壶,壶身上纹理很模煳,像树皮,也像是动物的鳞片。总体来说,其造型还是比较奇特,比较个性一些,虽然谈不上华丽,典雅。但是仍是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6、提梁壶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叁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
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7、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做工很考究,特殊的设计,不管是手提式茶及茶炉,还是六方壶,都有自己的特点。方圆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将古代的那种“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思想结合的很到位,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8、仿钧天蓝釉凫式壶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
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
9、描金彩绘天鸡尊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10、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乾隆帝喜茶,爱茶,而特制茶器、摆排茶宴,以群臣赋诗联句,风雅宫廷。拍品即为乾隆帝于正月吉日选松实、梅英、佛手叁种,沃雪烹茶,制叁清茶,于重华宫举行茶宴用器。据《乾隆记事》文件记载可知,此茶碗出自乾隆十一年谕旨设计。
其制作讲究,刻绘精细,赏心悦目,表现极高工艺水平,为典型乾隆雕漆精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59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也能治腹泻
下一篇: 老君眉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