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生走南闯北,遍尝各地名菜名点,且有较高的鉴赏能力。1938年,郭老到长沙,与田汉、廖沫沙等在湘菜馆李合盛吃饭,当即总结出该馆菜肴的三大特色:咸、辣、多,以及席面三大特色:桌面宽、筷子长、汤匙大。他是四川人。对川菜情有独钟——1937年,他从日本秘密来沪,得到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帮助,董每天就派人送川菜到他住处。
郭沫若在饮食方面既能“上”,也能“下”,被人认为“不入流”的菜,他并不拒绝,还很欣赏。有一次,有人用野薄荷加盐稍搓,拌入蛋清和淀粉入油烹炸,让他享用,他赞道:“别有一番风味,在北京是难得吃上的。”野菜无污染,又鲜美可口,他十分喜欢。有一次去某地。看到二月兰(与青菜同属十字花科,野生于田野,有时园林及公园中自生于灌木边——笔者),叫随行的同志挖了带回去吃。如见红薯秧(即山芋藤叶),他也会让厨师炒一盆。木槿花被称为“开不败的花朵”,颜色有白有紫,还有淡红,在安徽山区被用来煮豆腐;在闽西长汀则用来油煎葱面。郭沫若知道它可食,试着烹调做汤。味颇清香。常食此花,有润燥、活血与除湿热的功用。出于对野菜的热爱,他家院中土山上种有枸杞。在枸杞尚未开花时,掐其嫩尖焯过拌以盐蒜,或用“三合油”(酱油、醋、香油)、芝麻酱拌食;有时以葱、姜、蒜炝锅,下枸杞嫩尖翻炒,加精盐,烹少许料酒,清炒,也别有风味。
他在饮食生活上一直很俭朴,无任何特殊的要求,平时不忌口。不挑食。在主食上,以米饭为主,但对北方的炸酱面与水饺。兴致也很高;发糕、豆包与面条也常食用。蒸发糕时,他让厨师搀点玉米面;夏日煮粥时。要求加点绿豆,可见他对粗粮的喜爱。他不喜欢油腻太重的北京风味菜,而清蒸鱼、清炒油菜、海米炒芹菜则很合他的口味。郭沫若强调吃饭要定时、定量、食不过饱。晚年他戒了烟,也不再饮烈性酒。平时饮龙井茶,但不过浓。喝酸奶,仅用一小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58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龙华阶:80元起家的茶叶富翁
下一篇: 张顺高:我一生的神圣事业——茶